掌握記憶鑰匙 走進創新殿堂
——走近夏校記憶課程梅軒宇學長
梅軒宇是一個天賦極好的學生, 熟悉他的老師說,小學時他就以深圳市前80名的成績考入了深圳最好的超常班——深中3+2。在深中濃鬱的學習氛圍中盡情徜徉了5年, 老師一致認為:「這是一個考清華北大的好苗子啊!」但是他卻認為高考是重複性的刷題行為,與其這樣,不如鑽研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事 。順理成章地他考到國外讀高中了。
聰明人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的聰明,永遠願意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一點。第一次看《最強大腦》, 與只會喊「666」的普通觀眾不同,他就想:憑什麼他們可以做到,我不能做到?沒有老師教我,我可以自己鑽研學習啊!這拼一點,那湊一點,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記憶體系。在接受採訪時,他說學會記憶的好處,不僅僅是能更快更久更多地記住各種材料,更是賦予了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不拘一格的創新能力。這個社會需要兩種人才:一種是工程師型的人才,一種是創新型的人才。前者有嚴密的數理邏輯,一絲不苟,一點不錯——如同做高考題需要的那樣,正是各行各業有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型人才,我們的社會才會運行得井井有條。而後者則能預知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引領著這個時代的潮流與方向。現在的高中教育體制幾乎只注重前一種人才的培養,而完全忽視了給予第二種人才平臺與空間。
梅軒宇學長一分鐘快速記憶撲克牌(52張),包括花色數字順序。
記憶力與創新能力有什麼聯繫呢?梅學長說,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記憶和創新儼然是對立的兩面:記住的東西越多,思維就越容易僵化。但是,快速記憶的方法與傳統的死記硬背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需要將無聊的記憶材料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材料,滑稽有趣的故事進行記憶,所以對想像力有很高的要求。
梅學長記憶課程授課中。
通過對5、6、7、8年級學生進行教學,他發現不少同學還是欠缺想像力。這本來應該是想像力最豐富的年紀,卻被從小開始的應試教育所桎梏,著實是令人擔憂。比如,他讓學生們把「牛」和「服務人民」聯繫起來造個句子。本來很簡單,比如「老牛每天辛勤耕地,服務了人民。」 結果願意舉手分享的同學寥寥無幾 。
梅學長和2016級漢開學子合影留念。
梅學長說, 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抓住機會訓練記憶力。儘管聯想的方法對同學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但仍然是值得嘗試的。當白紙黑字般枯燥無味的材料躍然紙上,無意義的字符譜寫出動人的樂章,你想撕掉丟出去的古文講述著滑稽的故事,你會發現背書其實還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沒有你記不住的,只有你不願意去聯想,去想像的。
梅學長和第一批體驗校園生活的夏令營學生合影留念。
他很喜歡一句話:「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授知識和技術,更是激發出人天生具有的潛能。」 教育就是為天使戴上了翅膀, 為神明賦予了光環!
梅學長和2017級HKA夏校的學生合影留念。
特別聲明:
著作權歸漢開所有,南京漢開書院受權發布!
關注請掃描(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
南京漢開書院
(微信號:hankaish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