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約一米的爬行機器人,外形類似一臺微縮坦克,在履帶的驅動下,慢慢從一條破損的管道爬進已經坍塌的「隧道」裡。隧道外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機器人前段攝像頭傳回的畫面圖像,救援人員根據看到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救援方案……
這是記者5月11日在延崇高速公路中鐵十四局施工的溫泉隧道工地上看到的情景。在全國第10個「防災減災日」前夕,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消防及延崇高速各參建單位在該工地聯合舉行了公路施工突發事件搶險處置綜合演練。國內最先進的智能管道爬行機器人、大型隧道逃生救援鑽機、生命探測儀等先進救援救生設備悉數登場。展示了智能化、科技化和信息化設備在搶險救援中的作用,為隧道施工塌方等突發事故救援提供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
上午9點30分,上百名參加演練的人員迅速在場地中央完成集結,並按照指揮號令,對施工過程中易發生的隧道坍塌、高空墜落和支架倒塌等三個科目進行了演練。據演練的主辦單位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今年以來北京市公路建設系統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應急演練活動,CCTV爬行機器人、雙套管救援鑽機和生命探測雷達等一大批先進的救援設備投入了使用,實現了救援手段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除了CCTV爬行機器人這樣的高精信息化裝備,記者在本次演練中還看到了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發的雙套管救援鑽機,這臺鑽機主要用於打通救援通道,是救援重型裝備的典型代表,最快能以每小時3.8米的速率打穿塌方的巖土層,形成救援通道,比起人工開挖小導坑救援方式更加安全和高效。
據介紹,全長約114.4公裡的延崇高速公路工程,是連通北京延慶到河北張家口崇禮的冬奧賽場聯絡線,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優質便利的交通環境。高速公路北京段全長33.2公裡,共有6座隧道,施工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
北京首發集團公司負責人說,為了提升一線作業人員的風險防範能力,檢驗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實現科學救援,他們組織了本次應急演練。在全線9個標段中,中鐵十四局集團施工的第七合同段橋隧比例達到了97%,雙線隧道裡程近10公裡,這兩項數據都是全線最高的,因此,他們選擇了在該標段開展應急演練活動。
中鐵十四局延崇高速項目負責人秦緒彬說,為了確保施工安全,中鐵十四局堅持「以安全技術措施落實保安全」的理念,斥巨資引入了三臂鑿巖臺車、拱架自動安裝臺車等一批先進機具和設備,在全線率先實現了山嶺隧道機械化施工。通過這次應急演練,極大提高了參建員工的安全保障意識,將確保在安全的基礎上,更快推進施工進程,為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貢獻力量。
一名工人在親身體驗了這次演練之後說,有了這些高科技保護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們的心更寬了。
圖為施工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現場。劉月詩攝。
圖為施工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現場。劉月詩攝。
圖為施工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現場。劉月詩攝。
圖為施工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現場。劉月詩攝。
(責編:渠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