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來襲!我們該怎樣利用人工智慧教育孩子呢?

2020-12-15 百度經驗

阿爾法狗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柯潔的消息,再次引發人們關注人工智慧對教育的衝擊。在我國,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在線學習、家教輔導等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並帶來高達千億元的市場。未來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成為熱點話題。

  人工智慧正悄然引發一場「教育革命」

  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越來越多。從去年9月起,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高中部的兩個班級率先嘗試人工智慧教學,任課教師和學生人手一臺人工智慧教學平板電腦。該校高二年級化學教師趙虹華說:「平板設置有電子白板、拍照上傳、實物展臺等多種功能。課堂上,教師不需要在電腦PPT和投影儀之間來回切換。這更加符合教學的思維過程。」今年秋季學期該校將繼續擴大使用範圍。北京青苗國際學校二年級學生蘇溪,很多時候就是依靠iPad的智能教學軟體學習,而不再是一本本的教科書。「這個很好玩。你看,我點一下食物,送到嘴裡,就可以看到食物是怎麼順著我的食道到胃裡面,然後到小腸,慢慢被分解吸收,最後剩下的部分從大腸排出。」蘇溪指著手持iPad說。在iPad上,人體消化系統以一種動態的形式,直觀展示了消化過程,系統中每個器官都有英文單詞標註。

  在線教育則是人工智慧應用更為深廣的領域。藉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各種新的在線教育平臺方興未艾。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Coursera宣布,將推出以「自適應學習」為核心的3.0版本。據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介紹,該公司承建的在線教育項目——新疆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有26.4萬教師實名註冊,上傳資源超過107萬條,下載資源條數超過1000萬條。「人工智慧已開始顛覆傳統的教學、育人方式,正在引起一場革命。」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 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洪說。

  目前,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機互動等,應用主要集中在家教輔導、在線學習、課堂教學等方面。專家認為,「人工智慧+教育」將重塑教育行業。「比如,時下流行的MOOC(慕課)、網班解決了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問題;而『翻轉課堂』則改變了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重構了教學結構。不遠的將來,大學生在校園的時間會減少,他們可以在線完成課程學習及考試,甚至很多時間不必待在學校。」程洪說。

  人工智慧實現了從「先教後學」轉向「先學後教」,有助於解決教學缺陷。燕翔說,通過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發現很多學校的缺陷是固定的,這意味著教師方面有模式化的不當教學問題。上海閔行區的學校正在試點「錄播評課研訓一體化系統」,通過視頻對整個課程進行數據採集的分析,包括學生舉手率、抬頭率以及教師的行為方式等等,針對目標缺陷改進教學。

  人工智慧還可實現隨時互動,避免重複勞動。程洪說,智能系統不僅能將教師從批改試卷等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還可實現課堂和課下的全時互動。智能系統會將學生做題的數據回傳資料庫,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避免重複講解。「人工智慧是輔助工具,其使命不是取代教師,而是讓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創新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把教育做得更好。」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說。「人工智慧時代不可逆轉地到來,未來信息化將從支撐教學,轉為與教學深度融合。只要有利於教育教學,我們都樂於去嘗試。」北京市十二中教育集團校長李有毅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目前所處的階段還很初級。學籍等結構化的數據還在打通,非結構化的數據比如基於學生行為的數據採集還剛剛起步,只有足夠大的樣本量,才能支撐人工智慧優化。不過,還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堅信,傳統教育方式仍不可替代。在趙虹華看來,面對面教授過程中所包含的師生情感互動,是微課和網絡答疑不具備的,教師有時候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獲得反饋,學生也從老師的表揚或批評中得到情感支撐。

  靠記憶和模仿的教育方式將被淘汰,未來要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

  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如果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三十年後孩子們將競爭不過機器,找不到工作。過去一百年是知識的時代、科技的時代,未來一百年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機器將會取代過去兩百年來很多知識和技術。所以未來要求各國各地區各個家庭高度關注未來孩子的教育。

  多位專家表示,未來的人工智慧,不僅將大量取代工廠流水線工人,以及消防員、安保等危險工作,還將對一些專業化工作產生衝擊,如新聞、翻譯等,這就意味著,未來的人類必須擁有深度和持續學習的能力。僅靠記憶、機械模仿、單一答案的教育方式將被淘汰。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也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

  國家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等有關人士認為,未來教育中,應當讓人工智慧發揮三個方面的核心價值。

  ——精準化。基於大數據,通過對微觀數據的搜集,可以進行宏觀的科學決策。比如根據數據進行教育布局,學校設什麼專業、設什麼就業的方向,有了具體的數據分析作為支撐,可以避免一些「拍腦袋」決定。

  ——差異化。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分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採集、學習的反饋、數據的分析、成績的分析,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據了解,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在跟幾家企業聯合成立大數據應用雲課堂,通過三個空間數據的融合構建智慧學習環境。一是教師、圖書館等物理空間的學生吃飯、上課等行為數據;二是學校課程資源空間的數據;三是社交空間的數據。

  ——個性化。通過把學生行為數據拿到資料庫進行分析,根據數據調用不同分析工具和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內容和學習策略,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此外,一些業內人士提出,當前人工智慧教育火熱,但是,「人工智慧教育不同於娛樂遊戲產品,無論應用還是市場開發,都必須充分尊重教育自身的規律。」杜蘭說。

相關焦點

  • 怎樣看待慕課與人工智慧教育
    怎樣看待慕課與人工智慧教育  ——專訪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茂松  當今,教育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怎樣正確認識人工智慧教育?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開放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孫茂松教授。  記者:慕課的基本特點是什麼?慕課自2012年出現至今,其實踐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 人工智慧和教育
    人工智慧、腦科學、人臉識別、少兒編程……這些被賦予濃厚科技色彩的智慧技術正在走進現代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家庭的生活。格物斯坦表示:當人工智慧帶來翻天覆地的技術革新,人們開始思考——AI時代人的核心素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育如何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AI時代?
  • 中小學教育加入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腦科學、人臉識別、少兒編程……這些被賦予濃厚科技色彩的智慧技術正在走進現代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家庭的生活。格物斯坦表示:當人工智慧帶來翻天覆地的技術革新,人們開始思考——AI時代人的核心素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育如何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AI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AI為教育賦能?兒童又該如何走近和走進人工智慧?
  • 「觀點」人工智慧概念火了,我們該如何正確認知「人工智慧」?
    那麼,30多年前的「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到今天「從小學教育,中學科目,到大學院校,通通逐步新增人工智慧課程。」,是否可以解讀為一種連續的號召或是政策的連續性呢?鄧小平在參觀電子計算機表演《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到「舉全國之力,搶佔全球人工智慧制高點。」 同時文件進行了三步走規劃:到2020年,我們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務必要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那麼,身處人工智慧時代的我們,孩子需要做什麼?家長朋友又該如何正確給孩子做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慧離我們很近,離孩子更近 在近幾年,很多業務都慢慢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 AI人工智慧:AI教育的邊界與想像
    AI賦能教育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AI在教育行業會如何大展拳腳?又會有什麼瓶頸是需要去突破的呢?以下,筆者將為大家詳細講述。人工智慧(AI)或將成為繼「網際網路+」、虛擬實境(VR)之後,下一個網際網路技術的爆發點,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其中,教育領域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也頗熱鬧,熱情也非常高。人工智慧到底為教育帶來哪些影響呢?AI會在教育裡有著怎樣的邊界和想像呢?值得我們思考。
  • 人工智慧來了,教育當未雨綢繆
    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有哪些實踐?發展人工智慧,教育應該有哪些作為?人工智慧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會產生哪些衝擊?怎樣應對這些挑戰?為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本報今起推出「人工智慧與教育」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AI走進社區,為孩子普及人工智慧教育
    ,學習到機器人編程的相關知識」,言語之中傳達出了對社區孩子學習科技教育的殷切期望。人工智慧宣講談及科創教育,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詳,但實際課堂如何呢?,探究當下社區教育工作的未來之路,旨在共同開設一條社區科創教育的合作路徑,為社區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實現人工智慧教育在K12階段的應用與普及。
  • 人工智慧怎樣影響我們的教育?這五大趨勢和問題,值得關注!|頭條
    未來已來,當教育與人工智慧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編制的《人工智慧+教育》藍皮書(2018)正式發布。該藍皮書從教育的視角梳理人工智慧落地教育的場景,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熱點,展望未來「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並梳理了人工智慧解決教育領域問題的各種方案,搭建了學校、產業、研究機構的溝通橋梁,為各領域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對教育變革的可能性提供了參考。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教育?藍皮書中的以下幾點判斷,可供教育人參考。
  • 人工智慧強勢來襲,中小學校如何開展編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也逐步走進中小學課堂。來自北京的楊女士每周末都會帶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學習樂高EV3機器人搭建與編程,「孩子特別感興趣」。據相關預測,2018年我國少兒編程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已達40億元,用戶規模約1500萬。  人工智慧課程缺乏統編教材  從編程、創客等課程進入人工智慧新時代,信息技術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該如何應變?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人工智慧將改變教育的未來: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你是否意識到,人工智慧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最顯著的例子是智慧型手機的虛擬助手和Netflix的推薦系統。不僅如此,人工智慧也悄悄進入了教育領域。學生使用人工智慧提高他們的成績,而教師利用它進行在線評估和確定學生的優缺點。展望教育的未來,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工智慧能讓我們更聰明嗎?
  • 【宅家學習】美國羅文大學唐瑛教授:人工智慧教育與教育中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作為當今社會的熱門研究方向,對生活以及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工智慧技術改變了教育的形式,同時教育也為人工智慧培養了人才。那麼教育和科技、教育和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人、教育和科技是一個生態鏈,如圖1所示。
  • 面對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對孩子的教育?
    大家好,我是有幸被邀請為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的新書《創造性思維》寫推薦語的萌媽(Cecilia)。最近和朋友聊起「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這個話題時,他舉了個例子:如果我們有「穿越未來」的能力,發現30年後地球陷入戰爭,那麼我們可能會首先教孩子野外生存、體能鍛鍊、工程學等基礎的求生知識。
  • 你的孩子將在人工智慧幼兒園度過怎樣的一天?
    人工智慧幼兒園是什麼樣的?想知道你的孩子在人工智慧幼兒園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嗎?近日,2020年兒童健康教育與人工智慧研討會在滬舉行。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兒童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前沿專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並進行了跨界合作互動。從入園起,你的孩子就開始了「智慧」的一天。
  • 人工智慧搶飯碗的時代, 孩子該如何學英語?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翻譯都牛成這樣了,我們的孩子到底該如何學英語?語言學習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作為聽說讀寫的工具,如同打開了一扇門,讓你可以窺探了解到門那邊的風景;第二層是通過這門語言了解另一種文化和思維,相當於走進了一道門,感受不一樣的世界。
  • 人工智慧如何為教育創造新模式
    「人工智慧+教育」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 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教學模式悄然轉變 「人工智慧+教育」正在掀起一朵朵「智慧浪花」,改變著學習環境、教學模式、師生關係等。藉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老師可以分析學生的整體和個體情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境,預設課堂的教學重點。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怎麼樣?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AI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發展
    因此,近年來有關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研究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更是加快了該主題的研究步伐。我們課題組選取了新近出版的兩個國際研究報告,進行了主要內容的編譯,以饗讀者。接下來,該報告從人工智慧對利益相關者(學生、教育者、家長、學校領導和行政當局)的積極作用、挑戰以及在教育中應用的未來展望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