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資興讀經典之二

2020-12-13 溫故資興

公眾號的名字叫溫故資興,借用的就是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諧音。

既然已經開始談經典,那麼這句話肯定是有必要做一番解讀了。

溫故知新,重點在溫故。

讀一本經典書籍,好比聽一首老歌,可以反覆品味,也可以時時重溫。

至於知新,那溫故以後的結果,不必強求。

已經讀過的書,已經了解的知識,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還去時時重溫,是否顯得低效?

也許吧,當人們都在追尋新奇追尋熱點,我選擇回到經典重溫歷史。

新科技太快太多,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遠離喧囂的小鎮,我自知無法把握時代的脈搏。

然而無需失落,我轉身擁抱幾千年來先賢們傳承的智慧。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往日讀過的書,聽到過的教誨,每一次重新回顧的時候,是否都會有新的理解?

在新的生活閱歷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後,對過去沒琢磨透徹的道理,是否產生新的體會?

每日下一番功夫來為自己做復盤,日拱一卒,天長日久,便是行知合一。

溫故知新的真意就在其中。

儒家思想的真意也在其中。

相關焦點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廣為流傳的一則論語,歷代各家重要註疏對於此則論語的解釋基本統一為:都強調在學習知識時對舊所得的溫習,對所學新得的時時追求。溫故而知新有四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 《論語》求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原文】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1),可以為師矣。」可以為師:依前解,時時溫習舊得而開發新知,此乃學者之心得。有心得,斯所學在我,能學即能教,故曰可以為師。若分溫故知新為兩事,故是外面所得,新仍是外面所得,總之是記問之學。所學在外,則知識無窮,記問雖博,非屬心得,既非能學,即非能教。僅成稗販,何足以為師?然心得亦非憑空自創,乃從舊聞中開悟新知,使內外新舊融會成一,如是始可謂之學。
  • 換個角度讀《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的時候,能有新體會和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溫故而知新。小學就學過,可是如此經典的常識,卻常常被人遺忘。也許正是因為太常識了,才被人忽視。在如此場景下,能抽出時間看本書都變得不易,溫故可想而知有多難。古人也許是沒有那麼多的信息充斥著,所以有時間溫故。那麼在資訊時代,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溫故,從而達到知新的目地嗎?有,對知識反思和重構。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知識,可以有更好的收穫哦~分數不高,說明知識點不夠紮實,要回歸課本,複習考點,總結歸納錯題。 因此,我先把高一的實驗題的知識點匯總了一遍,帶領她從頭到尾的複習,主要是讓她開口讀,加深印象。讀書可以刺激人的大腦思維,更加清晰的記憶。之後,拿她以前做過的實驗題來分析,並提問她有關實驗的考點。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第十一章》 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的知識時,能有新的收穫,就可以當老師了。」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孔子說:「能從溫習學過的知識當中不斷領悟出新的道理來,這樣的人,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過去,有新的想法,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學教室,這是老師教導要把課本和課堂講的多去複習,用於查漏補缺。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論語中的話,一來太小,二來沒這種意識,對於孔子也僅僅聽到過這個名字,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然也是表面的。
  • 教娃讀論語|03 溫故而知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講解】儒家都是讀書人,對於書應該怎麼讀,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溫故要知新。現代人都能夠像念經一樣的重複這句話。但怎麼能溫故知新呢?孔子沒有說。不過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提到了。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所謂「學無止境」,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通曉天下所有知識,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就要具有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無論長幼尊卑,其身上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優點,並且向他人求教,也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一條捷徑。
  • 《論語·為政篇》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注釋】▲溫:溫習。【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能有新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學而思】「新」既是新見解,也是新時代。重視歷史,結合社會現狀,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想相結合,方能促進社會有利發展。
  • 智慧課堂新玩法 | 溫故而知新,錯題本怎麼做更高效?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但當前學習的科目範圍之廣和作業之多使得學生無法花費大量時間手抄多數情況下,學生只能顧著「知新」,卻來不及「溫故」。青鹿智慧課堂最新功能「錯題導出」上線啦!支持學生導出課堂練習的錯題本,告別手抄「錯題本」時代,減少學生無效學習時間,實現高效學習。也可將錯題列印成紙質文檔,讓學生免受智能終端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複習「錯題」,成為自己真正的「老師」!
  • 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到底是多麼強大的力量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而知新傳統解讀: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深入解讀:何為師?深入解讀,何為溫故?溫與冷相對,學到的東西讓它保持溫度。有溫度就是活著,讓學到的東西保持生命;而不是冷落、死掉、棄之如敝履。
  • 溫故而知新,才是真正哲學性的閱讀
    溫故而知新,才是真正哲學性的閱讀。像德勒茲一樣閱讀社會科學報華東師範大學 吳冠軍 / 文關於如何閱讀,古往今來有很多名人名言,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數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留下的那句舉世聞名的話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不過若細究之,該名言在論述邏輯上包含著兩個環節,因此便產生出如下兩個問題:為什麼「溫故」便能夠「知新」?
  • 溫故而知新,論語告訴我們不一樣的學習方法
    《論語》為政篇第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大家對這句話的一般解釋是:「在溫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會得到新的內容。」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句話,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句話的背景故事。話說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又有七十二個人能夠精通六藝,被後人稱為「七十二賢人」。在這些人裡面有一個家境貧寒的人,名字叫做顏回。有一天,顏回問自己的老師:「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幾種?」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主要複習的內容也就這麼多了,在今後的複習小灶裡,方圓會和大家逐一把課程裡面重點拿出來複習,至於沒有說的不代表你就可以不去看,同樣你們也是需要花時間趣多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