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島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勝地,擁有世界一流的海景和著名的衝浪聖地庫塔海灘,還有充滿神秘宗教氣息的海神廟、雄偉的火山等候遊人的拜訪。
2015年,美國著名旅遊雜誌《旅遊+休閒》一項調查結果把印尼峇里島評為世界上最佳的島嶼之一。
由於風景綺麗,氣候溫和,一直以來,峇里島都被譽為「度假天堂」,是國人出國旅遊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
但蜂擁而至的眾多遊人和不夠完善的旅遊管理卻產生了不少市場亂象。有旅行團以低價甚至零團費吸引遊客,行程中卻充斥著購物店;有在線網站訂購的食宿待遇縮水;有老舊車輛違規運載旅客導致翻車事故;有遊客參與海上自費項目卻意外受傷……
而媒體所揭露的峇里島正在遭遇的環境汙染問題,更是讓「度假天堂」峇里島跌下神壇。
「度假天堂」變成「垃圾地獄」?
早在2017年12月,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就報導了曾經是陽光、棕櫚樹和海灘代名詞的峇里島如今的「慘狀」。
報導稱,隨著峇里島塑料垃圾問題的日益嚴重,峇里島的黃金海岸線正慢慢消失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之下。
塑料吸管和食品包裝散落在享受日光浴的遊客之間,而海中的衝浪者需要躲避海水裡漂浮著的垃圾。
「當我想遊泳的時候,感覺並不好。」奧地利遊客Vanessa Moonshine表示,「我每天、每次都能在這裡看到很多垃圾。它們總是來自海洋,這真的很可怕。」
傳奇衝浪者凱利·斯萊特(Kelly Slater)在2012年也曾警告稱,對當地人來說,衝浪是一項搖錢樹,但如果該島不能得到妥善清理,衝浪可能很快就不可能了。
問題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峇里島的官員曾宣布,包括熱門海灘Jimbaran、Kuta和Seminyak在內的3.7英裡長的海岸進入「垃圾緊急狀態」。
官員們安排了700名清潔工和35輛卡車,每天將大約100噸垃圾運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場。
德國人克勞斯•迪格納斯(Claus Dignas)說:「當時人們穿著綠色制服去撿垃圾,想把它搬走,但第二天我看到情況依舊。」
迪格納斯說,他每次去島上都能看到更多的垃圾。
他補充說:「沒人願意坐在漂亮的沙灘椅上,面對這些垃圾。」
當地環境機構的Putu Eka Merthawan說,峇里島的垃圾問題在每年的季風季節最為嚴重,強風將海洋漂浮物吹到海灘上,暴漲的海水將水中的垃圾衝到岸上。
儘管人們一直在努力清理堆積如山的垃圾,但垃圾問題仍在不斷升級,幾乎所有能想到的物品——包括可樂瓶、注射器、丁字褲、太陽鏡、利樂包、吸管、無處不在的塑膠袋、漂流木——都散落在海灘上。
2017年年底,官員們曾表示,連續五天,每天有50噸垃圾被衝上岸。
作為回應,庫塔海灘上豎起了一條奇特的橫幅,上面寫著:「我們對給您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由於每年西風帶來垃圾的影響,您的度假受到了自然現象的幹擾。」
事實上,經驗豐富的觀察家知道這遠非「自然現象」。相反,這是過度商業化的影響和峇里島缺乏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的表現。
峇里島只是「冰山一角」?
峇里島的現狀也已成為印尼垃圾問題的一個令人尷尬的典型代表。人們注意到,衝上峇里島海岸的大部分海洋垃圾來自印度尼西亞。
印尼是全球第二大海洋垃圾排放國,據估計,印尼每年的海洋垃圾產生量高達129萬噸。
峇里島Udayana大學的環境海洋學研究員I Gede Hendrawan稱島上的垃圾問題是一大威脅。
他對法新社說:「垃圾在美學上讓遊客感到不安,但塑料垃圾問題要嚴重得多。」
「微塑料會汙染魚類,如果被人類食用,可能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健康問題。」
流入河流和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堵塞城市的水道,增加洪水的風險,傷害誤食塑料或被塑料包裝困住的海洋動物。
海洋垃圾問題也會傷害當地繁榮的漁業賴以生存的魚類。
據媒體報導,2018年1至6月,印度尼西亞海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9%,出口量同比增長7.2%。
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長Susi Pudjiastuti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說在分析期間總共出口了51萬噸海產品,價值22.7億美元。
印度尼西亞是參與聯合國環境清潔海洋運動的近40個國家之一,該運動旨在遏制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的浪潮。
作為其承諾的一部分,政府已承諾到2025年將海洋塑料廢物減少70%。它計劃加強回收服務,限制塑膠袋的使用,開展清潔運動,提高公眾意識。
儘管如此,印尼面臨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因為該國人口超過2.5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薄弱。
Hendrawan說,當地居民和遊客都應對島上的垃圾問題負責,他敦促當局投入更多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說,峇里島政府應該拿出更多預算,提高人們對保護當地河流的意識,而不是傾倒垃圾。
峇里島當局宣布了一些額外的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塑膠袋。
其他措施,如對汙染嚴重的人處以更重的罰款和監禁,以及更積極的社區教育項目,也在繼續討論之中。
然而,考慮到這些措施早該出臺,目前還遠不清楚這些舉措是否足夠。
可以肯定的是,峇里島並不是東南亞唯一一個出現這種問題的地方。
越南南部沿海的富國島(Phu Quoc)因為泰國排放的垃圾遭遇了類似的問題,在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也有相似情形。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