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動態監測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定基指數方法,測算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並根據最新資料和口徑修訂了2015-2018年歷史指數數據。結果顯示,以2014年為100,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4.8、159.1、204.1、269.0和332.0,分別比上年增長24.8%、27.5%、28.3%、31.8%和23.4%。2019年,各項分類指數與上年相比均有提升,其中,網絡經濟指數漲幅最高,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最大。
一、網絡經濟指數。2019年,網絡經濟指數為856.5,比上年增長42.0%,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0.5%。
二、創新驅動指數。2019年,創新驅動指數為201.4,比上年增長15.6%,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6%。
三、經濟活力指數。2019年,經濟活力指數為313.6,比上年增長7.4%,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6.9%。
四、知識能力指數。2019年,知識能力指數為147.2,比上年增長8.3%,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3.6%。
五、轉型升級指數。2019年,轉型升級指數為141.4,比上年增長1.0%,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0.4%。
2015-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及分類指數
2015-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類指數及其增速 | ||||||||||
指標名稱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
指數值 | 增速(%) | 指數值 | 增速(%) | 指數值 | 增速(%) | 指數值 | 增速(%) | 指數值 | 增速(%) | |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 332.0 | 23.4 | 269.0 | 31.8 | 204.1 | 28.3 | 159.1 | 27.5 | 124.8 | 24.8 |
經濟活力 | 313.6 | 7.4 | 292.0 | 9.6 | 266.5 | 18.3 | 225.2 | 46.7 | 153.5 | 53.5 |
創新驅動 | 201.4 | 15.6 | 174.2 | 21.6 | 143.2 | 13.5 | 126.2 | 11.2 | 113.5 | 13.5 |
網絡經濟 | 856.5 | 42.0 | 603.0 | 66.5 | 362.1 | 81.1 | 199.9 | 46.7 | 136.3 | 36.3 |
轉型升級 | 141.4 | 1.0 | 140.0 | 16.3 | 120.4 | 0.9 | 119.3 | 10.6 | 107.9 | 7.9 |
知識能力 | 147.2 | 8.3 | 135.9 | 5.8 | 128.5 | 2.7 | 125.1 | 11.1 | 112.6 | 12.6 |
附件: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統計指標體系及測算方法
一、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統計指標體系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是指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簡稱「三新」)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指標體系,具體如下:
分類指數 | 權重 | 序號 |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知識能力指數 | 0.2 | 1 | 經濟活動人口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數比例 | % |
2 | 「四上」企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佔比 | % | ||
3 | 非信息部門信息人員比重 | % | ||
4 | 每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 | 人年 | ||
經濟活力指數 | 0.2 | 1 | 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數量 | 萬戶 |
2 | 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 | 家 | ||
3 | 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單位數 | 個 | ||
4 | 創業板、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 | 個 | ||
5 |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 億美元 | ||
6 | 對外直接投資額 | 億美元 | ||
7 | 快遞業務量 | 億件 | ||
創新驅動指數 | 0.2 | 1 | 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 | % |
2 | 企業R&D經費 | 億元 | ||
3 | 科技企業孵化器內累計畢業企業數 | 個 | ||
4 | 每萬名R&D人員專利授權數 | 件 | ||
5 | 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 | 億元 | ||
網絡經濟指數 | 0.2 | 1 | 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數 | 萬戶 |
2 | 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 | 萬戶 | ||
3 | 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 | 萬GB | ||
4 | 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 | 萬億元 | ||
5 |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 | 萬億元 | ||
6 |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 | % | ||
7 | 網購替代率 | % | ||
轉型升級指數 | 0.2 | 1 |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 % |
2 |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 % | ||
3 |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 | 個 | ||
4 | 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銷售商品或服務的「四上」企業佔比 | % | ||
5 | 高技術產品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 | % | ||
6 | 單位GDP能耗降低率 | % |
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測算方法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是利用「三新」調查基礎數據,採用線性加權的綜合評價方法構建而成的複合指數,用來反映經濟新動能發展的趨勢和進程。為更好反映新動能的長期變化趨勢,動態監測新動能的聚集過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測算方法為定基法,即以2014年為基期,指數值表示報告期與2014年相比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變化趨勢。具體步驟如下:
1.基礎指標的標準化
基礎指標的標準化處理為:
其中,為對應的指數,為報告期值,為基期值,本報告中指數選擇的基期為2014年,即以2014年為100進行計算。
另外,當基礎評價指標為逆指標時,通過倒數方式轉化為正指標再採用上述公式計算指數。
2.分類指數的計算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分類指數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的權數,為第個分類指數值,為第個類別中第1個基礎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序數,為第個類別中最後1個基礎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序數。
3.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
其中,NEI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分類指數的權數。
4.分類指數對總指數增長貢獻率的計算
三、2019年指數測算其它相關技術說明
1.2019年部分指標根據當年初步數或預計數測算。
2.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2014-2018年相關歷史數據進行調整,對部分指標按最新口徑進行重新測算,在此基礎上對2015-2018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做出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