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鄭浩
臨潁縣石橋鄉近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種養結合「鵝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鵝、鵝壯林中樹」的綠色循環立體經濟模式,實現了林業與牧業的完美融合,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好一個美麗的田園風光,成了石橋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彩樹成林,林下養鵝,良好共生。石橋鄉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一家林牧科技發展公司前來石橋鄉三角村投資,發展林下養殖,經過五年多的發展,這裡不僅是河南省最大的精品三角楓和櫸樹苗木種植基地,也是河南省內最大的種鵝科學養殖場之一。目前,基地有大間距栽植精品三角楓10萬餘株、櫸樹6萬餘株;現在存欄法國朗德鵝種鵝1.6萬餘只、泰州種鵝3萬餘只、皖西種鵝2萬餘只、浙東只鵝2萬餘只;建成了大型孵化場1座,年孵化種鵝200萬隻,為全國最先進的孵化基地。逐漸形成了養殖、繁育、銷售的全產業鏈,還吸引了周邊縣市很多人前來觀光旅遊,帶動周邊鵝系列產品的銷售,直接產生驚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該基地負責人周衛濤告訴筆者,「鵝天性喜水,並以林下的雜草為食物,鵝不但解決了林下雜草難以清除的問題,還把鵝產生的糞便及廢水直接補給三角楓樹,因為場地面積大,環境好,鵝的體質也比較好,該項目屬於綠色無公害,不使用除草劑等農藥,實現了汙染零排放,對牧林也起到了保護和滋養的作用」。
經過5年多的探索和研究,這裡形成了「鵝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鵝,鵝壯林中樹」的綠色循環立體經濟,大大節省了飼料,同時實現了生態經濟雙豐收。
據了解,這片林牧園區從2015年開始投資建設,從原來土地面積只有兩百畝一直增加到四千餘畝,種植著大量精品三角楓、櫸樹等苗木,大力發展林下種鵝,商品鵝不斷的走向規範化,實現了標準化養殖,新品種研發繁殖全產業鏈。園區還與省內外部分高校和農科院專家合作,進行優良鵝的培育,成立潁川白鵝的新品種繁育基地。
石橋鄉長賈偉傑介紹道:「2015年,他們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河南聖霖林牧科技發展公司前來三角村投資,建設「林下養鵝」基地,同時也是石橋鄉產業扶貧基地,我們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對每一個村進行深入了解,發揮其特長和優勢,鼓勵老百姓發展創業,三角村的苗木種植及鵝養殖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同時石橋鄉政府也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帶動鄉村發展,確保農民多渠道、多產業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角村黨支部書記吳春祥非常高興地向筆者介紹:「通過招商引資,企業的幫扶和帶動,解決了本村和鄰村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50多人就業(高峰期100多人),村容村貌發生了不小變化,村子裡綠化面積達到85%以上,村裡的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目前,村莊與苗木基地融為一體,生態環境非常好,村民生活富足幸福。下一步會擴大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等旅遊項目,讓項目更加豐富化,增加來訪旅客旅遊愉悅感受,這樣一來村民收入形式更加多樣化,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全面邁入小康社會。
【來源:河南經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