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訪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伍家新:讓貴州橋梁問鼎「世界級」
【解說】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兩萬餘座橋梁,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能夠在溝壑縱橫的崇山峻岭之間修建起一座座世界級大橋,就不得不提及貴州橋梁建設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江界河大橋的建設。記者日前專訪到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伍家新,聽他追溯貴州橋梁建設、交通發展背後的故事。
【解說】居世界混凝土桁式橋梁之首的江界河大橋,位於貴州省甕安縣境內,跨越烏江。該橋主孔橋型為貴州省首創的預應力混凝土桁式組合拱,橋高263米,主孔跨徑330米,於1995年6月竣工通車。
【同期】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 伍家新
江界河渡口是紅軍渡烏江的時候一個渡口之一,叫甕安江界河渡口,從江界河大橋跨越330米之前來說,我們修的橋都沒有跨越過百米,所以這是一個轉折點。
【解說】現年83歲的伍家新,出生於1936年,1952年因國家急需建設人才,伍家新進入貴州工業學校學習土木工程,畢業以後,被分到交通系統從事公路建設。
【同期】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 伍家新
貴州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所以對整個生產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時就先修公路,把公路打通,那個時候修公路,因為沒有錢國家投資少,所以就修的是簡易公路,所謂簡易公路它的寬度就6.5米,很簡便,但是那種情況已經很不容易了。
【解說】貴州地形地貌特殊,山高水深,而要讓貴州的山水之間能夠連通,一座座橋梁必不可缺。
1959年,貴州省橋梁工程大隊成立,伍家新開始參與貴州橋梁建設。伍家新說,在江界河大橋修建之前,貴州的公路橋都是以幾十米左右小跨徑的石拱橋為主。江界河大橋要將這個記錄提高到330米,不要說國內,就是世界上的同類橋型也沒有先例。
【同期】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 伍家新
這個橋在當時來講,地方上急切的需要修,但它跨越很大,主跨是330米,所以當時就由交通廳組織一批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在整個過程當中,這個叫桁架組合拱,就是利用桁架和拱的特點,兩個組合。通過多次認證以及交通部專家到現場勘查,最後確定了這個項目。
【解說】江界河大橋主孔和邊孔的132個構件,全是箱型薄壁截面,最小壁厚僅12釐米,依次安排在兩岸引橋上預製。在橋梁桁架結構的關鍵部位,大膽採用了空心節點,既保證了受力要求,又減輕了自重和吊重,光是結構設計和工藝法上,這座橋就有7項突破與創新。大橋建成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首屆「詹天佑大獎」。
【同期】江界河大橋建設總指揮 伍家新
對於江界河大橋來說,完全是我們本省的一個突破。我們修了這個橋以後,當地的老百姓,老紅軍他們都來看過,都覺得很欣慰,在當時來講,江界河這個渡口是很困難的,現在來講修成這樣一個橋,是他們當年的夢想現在實現了,他們覺得很高興。
【解說】1995年,江界河大橋建成通車。20年後的2015年,中國最大跨徑的板桁結合懸索橋清水河大橋建成通車。這兩座共跨烏江之上、不同時期誕生的橋梁,相映成輝,共同承擔著通達四方的使命。
(記者 蒲文思 周嫻 貴陽報導)
責任編輯:【楊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