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克勒 克勒門文化沙龍
自從小克勒在之前幾篇文章中陸陸續續分享了世界著名藝術大師丁紹光先生的故事,許多朋友都留言說真的許久沒有看到丁先生露面了,對他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充滿好奇,希望小克勒能再說一點他的故事~
這不,我們跟隨丁先生的腳步從青年、雲南、美國一路走來,這一次,他的腳步停在了我們的上海。
即使你對丁紹光這個名字不是那麼熟悉,但只要你曾經去過上海大劇院或是上海文化廣場,你就一定見過他給上海留下的兩件禮物……
丁紹光在「克勒門」
上海大劇院與《藝術女神》
1998年,上海大劇院落成,一幅非常轟動的巨作《藝術女神》就在正殿的門口,遠遠看就像一枚古典的印章一樣。
這幅40多平方米的巨作便是丁紹光在美國比弗利山莊的住所用整整26天的時間創作而成,而上海大劇院甚至還特意為它敲掉了原本在一樓二樓的牆面和過道。
調整前後的上海大劇院大堂
丁先生在現場回憶起那個炎熱的夏天:200多平方米的大畫室,由於來不及裝空調,只能靠高屋頂下的大窗戶自然通風,實在熱不過了,就喝幾口涼茶,用紙扇揮幾下,進行人工降溫,然後繼續作畫,在特製的宣紙上,先以墨色勾勒線條,再用金色敷在墨色上,然後調和多國的不同顏料、塗料……加工著色。
丁紹光在比弗利山莊的住處繪製《藝術女神》
這段經歷除了讓丁紹光創下連續作畫26個白天黑夜、衣上汗水不幹的紀錄外,另一個創紀錄的還有繪畫顏料用完後丟棄的包裝皮,幾天就從畫室推出一垃圾桶。
丁先生和我們說,那次創作光是使用的昂貴畫筆就多達100多支,其中金色描線筆的耗量就在70支以上。
丁紹光在「克勒門」
要知道,以丁紹光當時作品的市價再加上這些貴重的材料和大量的時間精力,這幅《藝術女神》的費用絕對堪稱天價。
但在1998年7月15日,巨畫啟運前,丁紹光笑著說:「這幅畫就作為我無償獻給上海人民的一件禮物吧!「
最終,當《藝術女神》隨著上海大劇院的開放首次展現在眾人眼前,這幅無與倫比的作品立刻驚豔了所有人,成為上海向世界展現文化地標時一張最唯美的名片。
《藝術女神》在上海大劇院的大堂
1998年8月丁紹光在上海大劇院與《藝術女神》合影
後來,放置在一樓的《藝術女神》受到了一定自然環境的損傷,丁紹光又專程回國重新把這幅畫又畫了一遍,如今保存在上海大劇院的五樓。
丁紹光2013年來上海修復《藝術女神》
當問到這幅作品想傳達的寄託,丁先生在沙龍現場對我們說:畫中的女子對著天空與飛天朝拜,而飛天代表著藝術女神,這是對人文精神和藝術信仰的追求;在她們身下則是上海的市花白玉蘭——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一個是藝術一個是生活,彼此交融,彼此升華。
丁紹光《藝術女神》
上海文化廣場與《生命之源》
《藝術女神》的廣受好評,讓丁紹光與上海結緣,也讓繪畫藝術與建築藝術交織。
於是,在2009年5月,丁紹光再次受上海市政府之邀,為上海文化廣場打造正廳的門面——一幅約300平方米的大壁畫,這一次,他決定用玻璃來呈現這幅作品。
上海文化廣場的玻璃壁畫《生命之源》
為了呈現這樣一幅玻璃畫,丁先生還特意給當時上海的領導寫過一封親筆信,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他對於藝術的虔誠與執著。
丁紹光寫給上海市政府的親筆信
沙龍上,丁先生從自己心中的藝術史觀說起,向我們講述了自己選用玻璃的原因:具有悠久歷史的玻璃技藝擁有無數種色彩變化,同時滿足了文化想像和藝術想像,而且成型後也不會像《藝術女神》那樣需要修復,這一切都讓這次創作宛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丁紹光在「克勒門」
這個想法得到了上海文化廣場工程項目總指揮樂勝利的贊同和支持,但是美好的想法要變成現實,一定是要經歷考驗的,這幅《生命之源》的誕生過程中也少不了遇到障礙。
原來與丁紹光有著合作的日本玻璃供應商看了場地之後給出的報價實在太高,加上對建築構建和時間緊迫的擔憂,一度讓工程陷入僵局,也讓樂勝利非常為難。
《生命之源》局部圖案
幸好,全權負責這幅壁畫的藝術與工程項目策劃和監製王鳴在這時站了出來,他作為上海大劇院建築設計項目的主管與丁紹光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為了能讓這幅玻璃畫成功地呈現出來,他聯繫到了上海本土的玻璃藝術家陳偉德。
隨後,王鳴便給樂勝利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參觀了陳偉德的玻璃工作室,實地探訪之後,樂勝利才決定以這套全新的團隊繼續巨畫的創作。
丁紹光、王鳴與陳偉德團隊討論巨畫細節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磨合與學習,丁紹光等人談妥了合作的相關事宜,可沒想到這時美國的建築設計師又退縮了。
王鳴馬上邀請他前去丁紹光家中先去看一看那幅正在繪製的畫,可對方卻未赴約,後來王鳴才了解到原來對方家中突發事故,正在加拿大奔喪。
丁紹光在「克勒門」講述壁畫背後的故事
得知此事後,王鳴與樂勝利立刻各寫了一封關懷信寄給了設計師,溫暖的問候與誠懇的請求讓對方深深感動,回到美國後便去往丁紹光的家中溝通,而當他親眼看到那幅初具成型的巨作,才漸漸支持了在大廳做玻璃的想法。
之後,丁紹光又與陳偉德、王鳴一起去到美國、日本等眾多國家取材,共同打造起這幅巨作的細節。
丁紹光、王鳴、陳偉德在美國洛杉磯專業公司甄選彩色藝術玻璃
根據丁紹光的繪畫原稿,陳偉德工作室將線描稿放大100倍進行深化線條和分割配色,28個工匠在兩位藝術家的帶領下,用了整整8個月時間,使用大約30萬片彩色玻璃,終於鑲拼而成這幅玻璃巨畫——《生命之源》。
丁先生在現場回憶說,安裝畫作的時候正值上海的三九寒冬,但他還是堅守在了工地現場,廢寢忘食地與工匠們討論玻璃黏接的細節,而且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直到所有的視覺效果都達到了他心中的最佳意境才放心離開。
《生命之源》全幅實景
終於,這首謳歌大地歷史與生命起源的壯麗詩篇在上海文化廣場完美揭幕,開幕式上的每個人都被這幅玻璃壁畫的美深深震撼,古老的原始森林在燈光閃爍間孕育了大地和生命,如夢如幻的藍色畫卷承載著藝術的飛躍和希冀,躍然於牆面之上,而那位曾經退縮過的美國設計師看到成品後更是激動無比,他擁抱著王鳴說:「是你們救了我啊!」
《生命之源》局部圖案
《生命之源》在上海文化廣場留下了丁紹光和陳偉德兩位藝術家合作的佳話,也讓丁先生的藝術理想在上海得以實現一次圓滿,用絢麗的色彩不斷呼喚著美的奉獻和愛的給予。
上海文化廣場的玻璃壁畫《生命之源》
丁紹光一家在《生命之源》前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到這兩幅作品前打卡欣賞、合影留念,但可以肯定的是,丁紹光留給上海的這兩份禮物都成為了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藝術標籤,它們就像一扇絢麗輝煌的天窗,無須打開,就能透出這片土地上最燦爛繽紛的文化情懷,向每一位來者傳遞著獨屬於上海的多彩與美好。
克勒門
是一個在上海
發現美、創造美、傳遞美的文化沙龍
原標題:《他給上海留下了這兩件禮物,你一定都見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