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性侵事件層出不窮。
性侵的受害者上至饕餮之年的老人,下至懵懂無知的孩童。
不要以為受害者只有女性,也有男性。
只要一聊起這個話題,我還是覺得很沉重。
根據《中國性侵司法案件大數據報告(2019)中的數據,每年的性侵案件的數量都在增加。
其中 2014 至 2015 年的猥褻、侮辱案件數量增長最為迅猛,一年中增長了53%。
而在強姦案的數量變化上,2015 至 2016 年增幅最大,達到了35%。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七成以上的性侵其實都來自熟人作案。
性侵犯離我們生活並不遙遠。
頻發的性侵案件,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鐘:性教育刻不容緩!
而現狀是,我國的性教育依舊匱乏。
2017年,性啟蒙教育書《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被下架。
原因是一些家長覺得裡面的內容過於露骨,尺度過大,覺得孩子還小,普及這方面的知識不好。
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僅有1%的父母做了性教育。
可以說我們絕大多數人,從小都沒有接受過性教育。
任何關於性的話題,只能私下裡偷偷摸摸講。
記得小時候我問爸媽,我是怎麼得來的?
媽媽說我是海鷗生的。
以至於好長一段時間,我真的以為我是海鷗生的,是被爸媽撿回來的。
長大後,和爸媽一起看電視。
一看到有親嘴摟抱的畫面時,爸媽總是很及時的就轉了臺。
讓我們感覺好像看到了什麼不該看到的東西。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
我們的父母似乎總是習慣「談性色變」。
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避談性是對孩子的保護。
性教育在他們看來,越晚越好。
殊不知,正是因為性教育的缺乏,才會導致孩子的性無知。
由於缺乏性教育,他們不了解自己的性器官。
在他們眼裡,性器官是和眼睛、鼻子、耳朵、手、腳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殊性。
因為不懂性器官的特殊性,以至於不懂得保護性器官。
因為不懂,在遭受侵害的時候,也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其實早在1958年的時候,周總理就提出來要推行性教育。
但受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性教育在我國的推進異常緩慢和艱難。
從家長到學校,對推行性教育還是顧慮重重。
網上有個段子這樣描述中國少兒「性教育」的慘狀:
「中小學校遮遮掩掩,老爸老媽含含糊糊;
網頁QQ煽風點火,少女少男偷偷摸摸;
色狼汙女虎視眈眈,不良鄰家威逼利誘。」
在中國的性教育完全得靠「自學」
我們再來對比下國外的性教育。
·在瑞典,會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相應的性知識。
什麼年齡階段該學習什麼性知識都安排得妥妥的。
比如7歲以上的兒童接受基本的性教育,小學生主要學習生育知識,而大學生則以戀愛和人際關係的處理為主。
在幾十年前,他們已經開始通過電視傳播性知識。
這種「超前」的做法,使得瑞典年輕女孩的墮胎率和性病的患病率極低。
在美國,性教育與瑞典有點類似,也是分階段進行。
小學階段以基礎性知識和性道德為主,初中主講性成熟和性約束,而高中則提升到了婚姻家庭、同性戀、賣淫等正常社會現象了。
·在英國,性教育是必修課程,由法律強制執行。從兒童5歲開始就必須進行性教育。
·在荷蘭,父母和孩子可以在餐桌上談性。
我知道,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下,要做到像國外這樣的性教育還有些難度。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性侵案被曝光,你還嫌性教育早嗎?
我也知道,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也想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卻苦於不知如何開口。
印度的迷你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教科書。
面對孩子的好奇,父親像朋友般耐心解答。
比如那個經典的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
劇中的爸爸沒有像大多數父母那樣回答「你從垃圾堆裡撿來的」,也沒有按照當年他爸爸跟他說的「你是神賜的禮物」。
而是以孩子的視角做比喻,講完後,還給孩子解釋「爸爸媽媽是因為相愛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的出生不是羞恥,而是一種愛情的象徵和結合。」
父子倆的一問一答,把原本可能會尷尬的對話變得很溫情。
這部片子共有5集,每集圍繞一個孩子常問的問題展開。
如何向孩子解釋什麼是保險套、大姨媽、更年期等,在這裡你都能得到答案。
我們不能選擇什麼樣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父母。
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這樣的爸爸媽媽。
—END—
(以上內容原創,其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