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組數據。
2019年5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中國留學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赴美留學熱潮湧動,在赴美留學大軍中數量激增,形成一股顯著的力量,並使中國留學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高中生已經成為繼研究生、本科生之後的第三大出國留學人群。目前,中國高中及以下低齡留學的學生,已佔出國留學生總數的35%。
早在2017年,在深圳中學的宣傳文案中就透露,深中超過200名學生被哈佛、耶魯、牛津等國際名校錄取,海外大學錄取超過950人次(有學生被多所大學同時錄取)。而近些年來,廣州被海外名校錄取的高中生也是數以百計。
由於疫情的影響或者因為對國際環境的變化(如中美關係)的擔憂,會有多少人放棄出國?
暫時還無法得知這方面的數據,但是如果那些本來就能拿到國外名校offer的學生回來參加高考,必然會加劇廣東高分層錄取的競爭。
同樣的問題還包括港校。2017年《廣州日報》分析廣東高考的數據顯示,在提前批錄取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與本科第一批錄取的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和暨南大學這10所重點大學的比較中,不管是文科理科,香港中文大學的投檔分都在第3、第4和第5位浮動,基本保持穩定;香港城市大學理科投檔分與內地10高校比較中,從2010年開始就穩定在第7和第8位。
港校一直是廣東考生的摯愛。但是,今年的情況眾所周知了,這毫無疑問會影響廣東學生及家長的選擇意願。之前內地申請港校人數減少,有分析就指出其中主要原因是內地學生直接到海外升學機會增多,影響了他們報讀港校的意願。
如今,因香港本身局勢的影響,加上海外疫情及對國際環境變化的擔憂,相信今年報讀港校的廣東考生會銳減。
這同樣會加劇廣東今年高分層考生的錄取競爭。
同樣受疫情的影響,廣東考生今年赴外地就讀的意願,可能也會減弱。特別是發生過重大災情的城市,比如湖北、北京等。
所以,顯而易見,今年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廣東傳統名校,競爭可能會空前激烈,這一點,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提前做好準備及應對。
同樣,第一批次的暨南大學、深圳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可能也會迎來近些年來最好的廣東生源。
達到廣東高分優先投檔線的考生要注意了,這些學校今年錄取的競爭可能會比想像中要激烈得多,在選擇「衝」這些學校的時候,可能需要更保守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