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10億投資6年落地 清華長庚曲線入京

2020-12-20 中證網

  已故臺灣首富王永慶多年夙願終於實現。

  近期,投資20億元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投資40億元的北大國際醫院前後開業。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兩家醫院中,在人口密集的北京北部天通苑地區開業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以下簡稱「清華長庚」)更為引人矚目。

  該醫院不僅是清華大學目前所擁有的最大醫院,其正式運營,也意味著臺灣長庚醫院品牌第一次在大陸醫療資源最密集的北京醫療市場出現。更值得關注的是,王永慶旗下的臺塑集團雖然在清華長庚投入逾10億元,卻未佔有任何股份,巨額投資換來的僅是「長庚」品牌在大陸醫療資源最密集的北京醫療市場亮相。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王永慶20年前立志投資大陸醫療市場到最終「長庚醫院」落戶北京,其艱難歷程折射出大陸醫改的複雜性。「不過,鐵幕也算撕開了一角,大型外資醫療財團對大陸醫療市場的巨額投資由此拉開序幕,將打破此前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

  引入臺灣醫療體系

  據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由於剛開業一個多月,清華長庚龐大的院落內尚顯得比較冷清。

  不過,一走進行政樓3層,就可以發現這家醫院與國內傳統醫院有明顯不同,顯示出臺灣醫療體系的特徵。在行政樓辦公區間一側,是醫院高層管理人員的辦公室,除了院長、副院長的辦公室外,還醒目地設有總執行長(CEO)和副總執行長的辦公室。

  「從建設醫院開始,我們就被定為北京市屬22家醫院之一。」清華長庚總執行長助理楊長青介紹,醫院管理分為行政和醫療兩條線,醫療由院長和兩名副院長負責,而總執行長和3名副總執行長負責醫院的採購管理、後勤供應、信息系統建設等諸多行政方面事務。

  目前,醫院院長已經確定由解放軍301醫院肝膽外科醫院院長董家鴻擔任,總執行長有兩名,分別是來自臺灣長庚醫院的郭明和和一位清華大學的副秘書長。3位副總執行長中,有一位來自臺灣長庚醫院,主要負責科室運營。

  「醫院院長和總執行長地位是平等的,他們都對上面的醫院理事會負責。」楊長青說。清華長庚的決策層面即醫院理事會由13名成員組成,其中5名來自清華,5名來自北京市醫管局,一人來自臺灣長庚醫院,還有一名當地地方代表和一位社會賢達人士。

  不過,清華長庚醫院的「雙執行長」結構還是顯示出區別於長庚系統的大陸特色,楊長青解釋是郭明和主要處理醫院事務,而清華大學來此兼任的副秘書長則是處理和政府以及清華大學方面的事務。

  據悉,清華長庚項目在2008年12月獲得北京市衛生局批准,選址天通苑進行建設。建設過程按照有關規章走,頗為繁瑣,總共蓋了100多個公章。

  據醫院方面介紹,清華長庚在運營上盡力遵照長庚醫院的模式,一些與現有公立醫院規則有差別的地方則以申請試點的方式獲得主管部門許可。為了學習長庚醫院的體系,清華長庚派出大批骨幹到長庚醫院體系駐院實習,地點包括廈門長庚醫院和臺灣多家長庚醫院,學習時間最長超過5年,有不少骨幹在臺灣長庚醫院學習了兩三年。

  據悉,目前,清華長庚醫院的主要大樓和設備都來自臺塑集團的捐贈,部分建築來自清華投資。據該醫院人士計算,總投資近20億元,臺塑投資超過一半,即1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自從清華大學建立醫學院以來,一直希望能掌握自己的醫療資源。目前,北京的著名醫院中有解放軍301醫院、積水潭醫院是清華大學的教學醫院,協和醫院雖曾被劃作清華的醫學部,但這只能是名義上的。清華大學實際控制的醫院,只有之前併購的華信醫院、玉泉醫院和清華長庚,顯然,後者對於清華大學醫療體系來說凸顯地位之重要。

  長庚模式

  素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為何有這麼深的醫院情節?一位曾在長庚醫院工作過的人士道出了其中原因。

  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去世比較早,而去世時王永慶還並未發家。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臺灣和現在的大陸很相似,醫生收紅包受賄、醫療資源非常缺乏,病人要想住院比大陸還困難。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1000多萬人口的臺灣,僅有3000張病床。

  王永慶父親病重後,沒有床位,也是只能在醫院走廊中支了一張床。據王永慶先生回憶,當時其父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接受治療。在病痛中王永慶抱緊父親,聽著父親呻吟、哀嚎數日而亡。王永慶那時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改變臺灣的醫療環境,建立一個能讓窮人看得起病、條件也說得過去的醫療體系。

  1976年12月,王永慶在臺北建立了第一家醫院,並用父親的名字命名為長庚醫院。設立醫院的資金為公益資金,不對外分紅,收益只能在財團內部滾動投資。目前在臺灣長庚醫院已經是最大的醫療體系,擁有7家連鎖醫院,病床數超過1萬張,健保收入超過臺灣健保總支出的10%。

  統計顯示,目前全臺有19家醫療中心級醫院(相當國內三甲醫院),公立8家,民營11家,其中長庚醫院佔據兩家。

  「王永慶用自己的錢投資辦醫院,和政府辦醫院迥然不同,他注意節省以提高效率,不讓醫院處於辦不下去的境地,這也是長庚醫院經營模式的訣竅。」楊長青說。

  幾個細節可以看出其中不同。長庚各連鎖醫院不講究大型公立醫院高大上的做派,候診大廳比較小。

  「90%的病人是預約而來,現場臨時看病的只有10%,這就決定了病人不需要在候診大廳等候和進進出出,節省了大廳空間,也減少了病人因煩躁而引發的口角。」楊長青解釋,候診大廳小了,醫院支出就少,冬天暖氣費、夏天空調費就少,醫院成本就能降低。

  這僅是一例,再如兒科門診,將就診間、收費處、掛號處緊挨著排列,帶兒童看病只需要一位家長就能很快處理,減少了來回走動的空間。「空間少了,清潔人力開支就少,醫院才能盈利。」楊長青說。他解釋,醫生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病,病人就是來就診,雙方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這方面,不僅雙方都方便,也提高了醫院運營效率。

  另外,長庚醫院體系看病不需要先交掛號費,病人來了先看病,費用的發生是隨著治療逐步結清的。例如,公立醫院看病,往往要出示醫保手續或者先交押金,而長庚醫院是先找醫生看病,醫生給你開檢查處方或者藥費時,再到付費窗口一併繳費。

  「長庚醫院的發展也提高了其科研能力,長庚體系一年發表的SGI論文高達1700篇,而同期我檢索到北京知名的三甲醫院SGI論文很少超過200篇。」楊長青說。

  行政、醫療和護理三條線獨立運營

  為什麼臺塑甘願砸10億元人民幣,卻並未擁有股權,僅僅換回一個長庚在北京露臉的機會?

  「雖然是臺灣的第一大醫療品牌,但是那麼多年長庚醫院不能落戶北京,而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已經出現在這一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長庚如果再不及時落地,將來就沒有人知道它了。」一位曾在臺灣長庚醫院任職的醫療界資深人士分析,「砸10億元,可以換回市場對其的認知也是值得的。」

  王永慶在北京建長庚醫院的計劃從早早立項獲得國家高層肯定,到中途擱淺、最終被叫停,再到現在象徵性落戶,其中經歷了頗多曲折。

  資料顯示,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王永慶在訪問大陸高層時,就提出兩岸醫療合作,希望把旗下長庚醫院引入大陸。2001年,他提出在北京、廈門和福州建立三家長庚醫院,其中北京長庚醫院當時構想宏偉,床位數5000張,規模超過國內任何一家三甲醫院。計劃中,廈門長庚醫院3000張病床、福州長庚醫院2000張病床,3家醫院病床總數上萬張,總投資超過150億元新臺幣。而當時,廈門、福州市區醫療床位總數分別是5447張和3000多張。

  3個醫院中,北京首先進入了操作,並獲得了當時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但不料在2002年即傳出項目被叫停。

  項目為何被叫停,媒體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是王永慶的長庚醫院選址之後遭到北京市數十名公立醫院院長聯名反對,表示如果該醫院成立將大批量招走醫生技術骨幹,給北京醫療市場帶來衝擊。另一個解釋是根據當時衛生部《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外商不得獨自建立外資醫院,只能中外合資或合作,外方投資比例不得超過70%,此為紅線,但是王永慶堅持長庚醫院要獨資,結果被叫停。

  因大手筆投資國內最重要的北京醫療市場遇挫,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王永慶的投資轉向了廈門這個開放的特區。該項目2005年獲得審批通過,計劃投資2000張病床,一期投資500張,總投資金額13億元人民幣。王永慶在2008年10月去世,沒能看到北京長庚醫院的成立使其終生遺憾。

  雖然長庚醫院沒有參股清華長庚,但是其獨特模式還是給北京公立醫院帶來啟發。資深醫療市場專家劉宇剛表示,公立醫院的行政和醫療兩條線始終摻雜不清,已經成為影響醫院競爭力的重要缺陷。

  「專業和行政分管治理的方式更高效,北京最早的外資醫院和睦家醫院,不僅分行政、醫療兩條線,還單獨分出護理,三條線獨立運營,」劉宇剛說,「當然,這是特殊情況,對於一般的民營醫院來說,還是分成兩條線,比如辦的很成功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就是分兩條線。」

  「長庚醫院在開藥方時,醫生只能開通用名,至於品牌名或者哪個藥廠生產的跟醫生沒有任何關係,由醫院統一採購決定,這就有利於斬斷醫生和藥廠之間灰色的那條線。」曾任臺灣長庚醫院運營中心副主任的醫院管理專家傅天明說。

相關焦點

  • 臺塑王永慶:18年投資大陸100億美元
    目前,臺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工業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企業之一,其產值佔臺灣GDP的10%,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業部,經營領域橫跨塑膠、化纖、機械、醫療等行業,在美國、印尼及香港等地設有多家分公司。
  • 姜勝耀率團訪問臺塑企業
    姜勝耀率團訪問臺塑企業進一步深化與臺塑企業交流合作清華新聞網11月16日電 11月8日至10日,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姜勝耀率清華大學代表團赴臺,參加臺塑企業緬懷創辦人王永慶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訪問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並就進一步深化清華大學與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的合作與企業高層人士進行深入探討
  • 王希勤訪問臺塑及長庚醫療體系,深化未來合作
    王希勤訪問臺塑及長庚醫療體系,深化未來合作清華新聞網10月30日電 10月17日,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率清華大學代表團赴臺,訪問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參訪交流臨床醫學生培養體系、臨床研究推動管理制度等教學科研議題,並就進一步深化清華大學與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的合作進行深入探討。
  • 臺灣投資100億美金 臺塑成了越南政府提款機?
    臺灣投資 100億美金 成越南政府提款機    越南臺商爆料,6 月中旬王文淵、王瑞華到越南溝通時,遭刻意延後返臺時間,就是為了籤署一份越文文件,才會有後來道歉賠款的情事,臺塑儼然已成了越南政府的提款機。
  • 全球最大塑膠企業臺塑集團尋求在美94億美元投資許可
    同花順(300033)美股訊 全球最大的塑膠企業之一臺塑集團計劃在美投資94億美元建設石油化工廠,正在尋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許可。  據臺塑石油化工公司執行副總裁林克賢稱,臺塑集團正在等待美國國家授權在聖詹姆斯建設設施。臺塑集團董事長林東林通過電話說,還計劃在德克薩斯州再投資50億美元擴大生產線。
  • 斥資逾40億新臺幣 臺塑集團投資入主八大電視
    華夏經緯網4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集團再度跨足媒體!臺塑昨表示將由旗下臺塑開發公司投資八大電視,這是臺塑第二度回鍋投資八大。對於購買金額,臺塑不願透露,但據了解經臺塑討價還價後,購買金額較外資開價的新臺幣60億元低,約新臺幣40多億元。臺塑表示將支持現任總經理林柏川續任。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奠基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奠基 2010-04-21 08:36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李江濤)由臺灣長庚紀念醫院支持建設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20日奠基,預計這所醫院將於2013年正式運營。
  • 清華長庚醫院落地西海岸!融創8.43億拿地!
    7月25日,黃島區(原膠南市)風河北路北、豆金河西2幅住宅兼商業地塊成功出讓,地塊最後被青島融創邦晟房地產有限公司收入囊中,成交總價8.43億。土地佔地總面積8.76萬㎡,綜合容積率為3.15,規劃建築面積27.60萬㎡,折合樓面價3053元/㎡。據了解,該地塊原為清華長庚醫院青島分院用地。
  • 南通:臺塑集團南亞塑膠南通公司年銷售額破20億
    10月16日-17日,臺塑集團南亞塑膠董事長吳欽仁來到南通,對臺塑集團下屬企業——南亞南通塑膠(南通)公司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謀划進一步擴大南亞公司在通投資發展。18日,市委書記丁大衛,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國華,副市長沈振新等會見了吳欽仁一行。  臺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民營企業,也是臺灣工商業界龍頭。
  • 臺塑南亞南通公司年銷售額突破20億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0月19日電 (記者張展鵬)記者19日從江蘇省南通市臺辦獲悉,臺塑集團下屬企業——南亞南通塑膠(南通)公司年銷售額已經突破20億元,年納稅額超過1.5億元。南亞公司於1996年在南通成立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廠區,總投資3億美元,迄今已建成9家企業。目前年銷售額已經突破20億元,年遞增10%左右,年納稅額超過1.5億元。
  • 中鋼,臺塑投資建設太陽能發電系統
    中鋼,臺塑投資建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發表於:2016-08-12 00:00:00     來源:集邦新能源隨著中國臺灣的中央與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多項再生能源發展政策,企業也跟著動了起來。中鋼首先提案在集團屋頂設置80MW的太陽能系統,臺塑集團也打算投資新臺幣1億元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
  • 臺塑表態暫停投資越南 在越臺商勢掀撤資潮?
    在越臺商損失情況   越南發生大規模反華暴動,當地臺商損失初步估計數十億美元。  據中央社十五日消息:越南發生反華暴動,臺塑集團14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暫停投資越南。臺塑集團在越南的轉投資包括位於河靜的鋼鐵廠,投資金額100億美元,以及位於同奈省的臺灣興業,投資10億美元,去年底通過增資5億美元,合計總投資達到115億美元,為目前越南投資金額最大的外資企業。臺塑已表態將暫停投資越南,預料將會引領其他規模較大的臺商跟進,部分企業則可能撤資。
  • 清華長庚怎麼建檔?2020年清華長庚從建檔到生超詳細建檔攻略
    在昌平,除了北大國際、積水潭之外,清華長庚也是一個熱門的建檔醫院。清華長庚醫院不僅是一所綜合三級醫院,而且環境好,不少孕媽媽選擇在這裡建檔。那如何在清華長庚建檔呢?建檔需要哪些資料?建檔時間清華長庚每半個月封檔一次,建檔名額比較緊張。
  • 搜房:京阪神公寓投資回報率超10% 日元貶值引投資高峰
    據日本權威機構統計,今年下半年日本京阪神地區公寓價格呈現波動上漲態勢,京阪神地區公寓投資收益超首都圈,據統計,京阪神地區住宅年收益可超10%,對比東京地區住宅5%-6%的平均收益率,國內投資購房者可加大關注。
  • 臺塑吸水樹脂(寧波)有限公司成立
    (寧波)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03月21日09:42:19上海證券報 臺塑吸水樹脂(寧波)有限公司成立  本報記者王佑發自上海  記者昨日(20日)獲悉,臺灣塑膠工業(開曼)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寧波市投資930萬美元成立臺塑吸水樹脂(寧波)有限公司,該公司將設在寧波市北侖區的臺塑企業工業園區內。
  • 臺灣工總給高雄送投資清單 臺塑投116億元新臺幣
    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工業總會3日上午在高雄舉行「經濟起飛高雄啟航 攜手打造臺灣產業投資新聚落」座談會,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帶203位企業家參會,並宣布臺灣工總將投資高雄約1600億(新臺幣
  • 臺塑1200億麥寮工程於2006年7月試產
    臺塑1200億麥寮工程於2006年7月試產 2003-10-2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來自臺灣的消息,臺塑企業斥資1200億元的麥寮四期擴建工程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工程奠基 打造京北地區急重症救治中心
    12月30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二期項目奠基。  12月30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工程奠基,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實施《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程之一,是方便「回天地區」群眾就近看病就醫的重要舉措。
  • 臺塑集團擬出資1億美元 投入大陸不鏽鋼項目
    一直在大陸有著多元化投資的臺塑集團,又將觸及鋼鐵行業。昨天,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發言人範良棟透露,臺塑集團擬在大陸投資1億美元的不鏽鋼項目,目前正在等待臺灣地區有關部門審批。  如果獲得批准,該投資項目將成為臺塑集團進軍不鏽鋼行業的第一個項目。這一投資也需要大陸有關方面的批准。
  • 臺塑在美建廠,當地環保人士:把我們當「殖民地」
    【文/觀察者網 龍玥】 臺灣塑膠企業巨頭——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塑),正在加大美國石化投資版圖,從既有德克薩斯州基地,擴大延伸至路易斯安那州,並計劃斥資94億美元在該州建立石化園區。 臺塑將此稱之為「陽光計劃」,但在美國諸多環保人士看來,這一點也不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