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曾言:一般來說,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10%,剩餘的90%還有待開發。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有些行為習慣就能反映出他們的大腦是否聰明、發達,家長切不可無知的打斷了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嶄露頭角」。
本文配圖均勻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1981年,美國羅傑·斯佩裡博士在有關於左腦和右腦分工的理論上,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隨後,很多國家爭先恐後的探索大腦的開發。
研究表明:人們的右腦和想像力、創造能力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比如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和疑惑,可有一天突然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那其實是由於右腦的潛能發揮了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曾言:一般來說,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10%,剩餘的90%還有待開發。
通常而言,人的腦細胞大約有140~150億個,而真正利用腦細胞只有大約10%,其餘的細胞大部分都處於休眠狀態,並沒有被開發利用,被稱為天才的愛因斯坦,其大腦也只開發了大約13%.
左腦主要決定了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感官能力等,而右腦則決定了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等,所以如果孩子的右腦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那麼不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能得到質的飛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小行為暗示了孩子的右腦其實很發達,所以父母要多多留意和觀察孩子的一些小習慣,切不可盲目扼殺掉。
1、記憶力好
科學研究證明: 人的左腦主要從事即時的信息,而右腦則負責遺傳信息,所以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
《紐約時報》一次調查報導:所謂有所成就的人,其成功和超強的記憶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其中記憶力好的佔96%。
記憶力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比如著名詩人歌德在4歲時就能閱讀課文,8歲的時候就掌握了4種語言,科學家道爾頓一歲半就能讀書認字,年僅5歲的他就能背誦大篇幅拉丁文詩歌。
孩子的記憶力好不只是表現在學習上,在生活中也能體現,比如父母自己經常忘記的事情,孩子還記得,或者時不時的提前很久之的事情,這都說明其右腦交發達,對圖像、影像類的記憶很強。
2、愛問「為什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是用活動的跳躍形象進行的,然後再轉化成語言。
很多爸媽發現孩子很愛問「為什麼」,比如「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呢?」「為什麼含羞草一碰就縮,別的草不這樣呢?」畢竟自己也不是百科全書,面對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連環追問,家長有時也會表現的不耐煩。
但這恰恰說明了孩子的思維活躍,右腦很發達。在提問的時候,大腦也在飛速運轉,所以家長不要磨滅了他們的好奇心才是,要積極的告知孩子答案並和他們一起討論。
3、喜歡編故事
愛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無限的,也是知識的源泉。
正常情況下,右腦較為發達的孩子想像力都較為豐富。很多時候,有些孩子喜歡編故事或者說一些在家長看來奇怪的話,比如看到美人魚在天上飛等。
其實這些都是他們都過自己的想像編造出來的,建議父母此時可以配合孩子,從而使其右腦的想像得到更好的鍛鍊。
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聰明、智商高,右腦發達。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右腦也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變得發達。比如多玩腦力開發的遊戲,連線,走迷宮,拼圖;從小多看一些促進腦力開發的繪本,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七田真全腦開發練習冊》這一系列繪本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專注力、記憶力,通過訓練提高孩子的思維開發和大腦智力。
七田真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右腦開發家和教育學博士,在右腦教育領域具有卓越的貢獻,多年來潛心研究右腦開發和推廣,其理念遠播美國、東南亞、韓國等地。
書本通過認知圖形,培養孩子對大小、數、量、空間、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立足記憶和長時記憶做訓練。構建右腦和左腦的連接迴路,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
其次,書本內容由淺至深,構造有序,不僅能給孩子樹立自信和成就感,還能保護孩子的興趣。而且書本採用環保紙,色彩雅致,保護寶寶雙眼的同時還能帶來非凡的書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