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這次家長會的機會,談兩個方面:一是談一下家長和老師是什麼關係;二是談一下做好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老師和家長是什麼關係?我認為,老師和家長是「同事」關係,這裡的「同事」,是指我們的工作目標、教育對象是一致的。大家目的都是同一件事:想方設法讓我們的孩子學習好、成長好。但我們雙方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學校教育側重於知識的傳授,而家庭教育則側重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既為「同事」,老師和家長則存在相互協作的必要,就好比鐵路上並行的鐵軌,缺一不可,兩個鐵軌中有一個缺失或者變形,就會翻車。老師和家長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才能共同做好教育孩子這件大事。
首先,要做好平時的相互溝通。孩子在校、在家有什麼心理波動、有什麼情緒變化、有什麼身體不適等,要及時通氣,形成合力,及時解決。其次,對於學校安排的學習和其他活動,家長要多理解、多配合,幫助孩子按時完成,家長對孩子教育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不要不好意思或有顧慮。最後,當老師和家長出現意見分歧時,要先求同,然後再化解分歧,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爭論。要坐下來,以平等、信任的態度,平心靜氣去討論。老師和家長就像捧著獎盃的兩隻手,都要用力握緊,不能偷懶,一個手鬆開了,就可能把獎盃打碎,那時再追究是左手還是右手的責任,還有意義嗎?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都是家庭教育的補充。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孩子從小和家長在一起,受到家庭生活的影響更早,也更大。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很多教育家和學者對此有很精彩的論述,值得我們借鑑。比如陶行知先生要求家長做到「六個一分鐘」:一分鐘傾聽、一分鐘示愛、一分鐘參與、一分鐘讚美、一分鐘鼓勵、一分鐘矯正;李鎮西老師提出「三個一」:一席話、一段路、一盞燈;易中天老師也談到對於「成功家長」的三個要求,即保證孩子的安全,守住底線和做孩子的榜樣。
我認為,家長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不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機,家長自己天天手機不離手。第二要陪孩子讀書,和孩子一起學習,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第三要經常和孩子談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談心的時候要做到自然、平等、耐心。第四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勞動中鍛鍊孩子的身體和心智。第五要樹立規矩意識,不要嬌慣孩子,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的指正和批評。最後切記不要對孩子施加暴力或冷暴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令人頭疼或沮喪的問題,家長不能以「打罵 「替代」教育」,要有耐心和信心,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是經年累月的過程,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教育。
大家要相互理解、支持,家校攜手,同聲共氣,培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