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河南社區鄰裡食堂志願者為老人送粥。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蔣雅琛
再平凡的花朵,也會綻放;再無名的溪流,也在流淌;一名志願者的力量再薄弱,也沒有停止發光發熱。春去冬來,鼓樓區一群活躍的身影在訴說:有一種溫暖叫做滿城儘是「紅馬甲」。
鼓樓區已經連續4屆蟬聯省級文明城區榮譽稱號,始終把志願服務作為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杆和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的有效途徑,在創新機制、科學布陣、精準服務中,湧現出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最美社區中山社區、軍門社區、三坊七巷社區,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閩都鄉學講習所,全國學雷鋒標兵溫泉街道金湯社區黨委書記葉世妹等先進典型。
創新機制
「志願紅」煥發光彩
猶記得今年出奇「安靜」的春節,偌大的城市沒有了車水馬龍,沒有了人潮湧動,奔波在各個角落的「志願紅」成為一抹溫暖亮色。
九彩社區的「金牌志願者」鄭四妹即使下雨也要出街巡查;66歲的「守門人」楊清弟表示「要守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黨員志願者、退役軍人黃曉明說:「危急時刻,義不容辭!」
鼓樓區第一時間集結各方力量,充實一線防疫力量,織起「3+3+3」防疫志願服務網絡,將服務送到家門口,將防線築在第一線,為全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作出了貢獻。
這背後,是鼓樓區長久以來積累、沉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方法。近年來,鼓樓區制定出臺了《福州市鼓樓區志願服務管理暫行意見》,強化技能培訓,推行「點單式」服務,創新保障機制,讓志願服務開展得更專業、更有力、更順暢。
發揮轄區黨政機關、高校院所、駐區部隊、商務機構眾多的優勢,鼓樓區建立了225支特色志願服務隊,擁有超11萬名實名註冊志願者,涉及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科技、司法等各領域。為了擴大志願服務人才儲備,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鼓樓區「雙線發力」。線上,通過「鼓樓微文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進行點評式培訓;線下,通過講座、競賽、現場會等強化集中輔導,推進技能培訓常態化。
隊伍強起來,還要動起來。「傳統的志願服務組織方式多是自上而下,重擔往往壓在基層身上。」鼓樓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家在鼓樓 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創新推出「246」工作法,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志願服務機制,由社區根據實際向有關部門「點單」,統一安排派駐志願者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社區還可以根據反饋評分機制,對於志願者進行打分、評定,使志願服務不是「一陣風」「好壞都可以」。
志願服務如何開展得更順利?在鼓樓,激勵和保護並重。對表現突出、熱心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志願者團隊,鼓樓區賦予「秒批免審」的權限,提高志願服務項目的發布效率。鼓樓也為志願服務提供必要條件,維護志願者的合法權益。
「區裡在疫情期間為志願者籌集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更讓大家驚喜的是一份專為防疫志願者提供的保險,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社區志願者卓宇楓說。
科學布陣
志願組織蓬勃發展
今年,津泰路205號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鼓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陣地。中心發揮鼓樓區志願服務管理中樞作用,建設升級志願服務管理平臺,引進中央、省、市志願服務資源,為文明鼓樓再添新名片。
搭平臺、建陣地,讓志願組織有更多施展拳腳的舞臺,讓志願服務更精準地「直達」群眾。
「通過科學部署、合理規劃志願服務陣地,我們已經建立了『點點成線、以點帶面、全區覆蓋』的志願服務新格局。」鼓樓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鼓樓將社區志願服務站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民間組織等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打造10個市級志願服務示範社區,規範建設69個社區志願服務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紅色驛站』一次次雪中送炭,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楊橋河南社區獨居老人林淦深說。他口中的「紅色驛站」,是南街街道推出的志願幫扶社會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採用政府救助與社會互助有機結合的社會救助新模式,倡導消費扶貧的同時,鼓勵為困難群體奉獻愛心。
志願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各居民小區,一方面就近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市民從家中走出來,實現從享受服務到提供服務的轉變。
獲評2019年度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的三坊七巷社區裡,「蝦油味」志願導遊隊將「紅色線路講解」、「真誠服務遊客」、名人家風家訓宣傳展覽等特色志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三坊七巷的名人故事、古厝歷史、閩都非遺,讓外地遊客了解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輝煌。
「在公園、景區等人流量大的重要點位,我們一共建設了4個省市志願服務示範驛站以及其他志願服務驛站,在維護公園景區周邊的文明秩序、為遊客答疑解難、推動文明宣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鼓樓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精準服務
文明鼓樓深入人心
越是節假日,「紅馬甲」們越是忙碌。靠近三坊七巷的達明路和楊橋路交叉口,時常能看到達明社區居民朱清正在參與志願服務。只要有人問路,都會得到耐心指引。他說:「我是社區老住戶,每一棟建築都很熟悉。」景區內,有更多的志願者配合管理部門開展安全監督、檢查,營造秩序井然的遊覽環境。
「志願服務要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就必須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匹配。」鼓樓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將志願服務力量持續引向城區環境宜居等城市運行中的難題和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讓廣大鼓樓人參與家園治理。
「紅馬甲」的身影遍及鼓樓大街小巷,交通勸導、內河保護、敬老助困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帶到到每一個角落,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有了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生活才能越來越舒適。鼓樓區已經連續兩年結合新春「掃塵」民俗,開展「家在鼓樓·靚麗過年」清潔月志願服務系列活動。每周用半天時間,由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率先作為,千名志願者帶頭,號召萬名群眾一起開展環境衛生大清潔、大整治行動,用勤勞雙手打造清潔家園。
有了常年開張的「愛心茶攤」,一線工作者可以隨時歇歇腳,喝杯茶。鼓樓區連年開展「愛心茶攤送清涼」等志願活動,不僅沿街支起了「愛心茶攤」,還出動「送清涼」「送溫暖」小分隊,為驕陽下的環衛工人、建築工人、交警等堅守者,送出斟滿文明馨香的茶水。
有了達成共識的「光碟行動」,文明節儉漸成新風尚。鼓樓區持續倡導市民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以「倡導文明餐桌 助推節儉風尚」為主題的黨團隊聯動志願服務走進商鋪、餐廳,在小小志願者心中埋下綠色健康、文明節儉的種子。如今,在鼓樓餐飲店走訪便會發現,「光碟行動」已由專項行動步入了常態發展……
一次次凡人善舉,傳遞城市溫暖,匯聚人間大愛。在鼓樓,志願服務已逐步構築起「隊伍建設專業化、陣地布局科學化、市民參與互動化」的新常態,持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責任編輯:伊寧倩】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莫思予 蔣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