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進入繁殖季

2020-12-23 掌上敦煌客戶端

近日,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渥窪池溼地野外監控系統拍到了5隻灰雁寶寶,這也意味著敦煌陽關國家級保護區的候鳥進入夏季繁殖季。

今年4月份以來,灰雁、赤麻鴨、綠頭鴨、黑翅長腳鷸等陽關保護區的夏候鳥,以及毛腿沙雞、縱紋腹小鴞等留鳥陸續到達渥窪池溼地並開始求偶築巢。從統計情況看,今年保護區過境水鳥總數已超過萬隻,而在本地棲息繁殖鳥類約有20多種3000多隻。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歷年來的監測數據記錄。夏季候鳥數量攀升,引來了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草原雕、棕尾,以及鶚(魚鷹)等猛禽。百鳥飛翔、魚躍鴨遊,讓陽關保護區渥窪池溼地更顯生機勃勃,也反映了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顯著成效。

敦煌陽關國家級保護區渥窪池管護站護林員朱建強:「鳥類增多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保護區的監控力度和巡護力度的增強、加大,另一方面是陽關鎮的居民們的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是我們共同給渥窪池溼地這些候鳥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

據了解,陽關保護區渥窪池溼地面積雖不算太大,但溼地所處位置特殊,在沙漠深處為長途遷徙的候鳥提供了必要的補給,是鳥類「中亞遷徙路線」上不可或缺的一個溫馨港灣、休息站。(龔虎 邱亮 張嘉欣)

相關焦點

  • 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過境和棲息候鳥數量破記錄
    原標題: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過境和棲息候鳥數量破記錄  中國甘肅網5月9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 劉學智 通訊員 麻守仕 王小炯 文/圖) 近期,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渥窪池溼地夏季候鳥陸續到達,保護區今年的過境候鳥總數已超過
  • 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發現白額雁
    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發現白額雁  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蘭州訊(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燕春麗)12月7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在野外巡護時,意外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額雁10多隻,這是保護區首次發現大批白額雁
  • 【敦煌奇聞趣事】甘肅敦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數百隻灰鶴
    【敦煌奇聞趣事】甘肅敦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數百隻灰鶴 2020-11-06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6)甘肅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河中遊,跨甘州、臨澤、高臺三縣區,總面積61.5萬畝,境內湖泊、沼澤、灘涂星羅棋布,溼地植物茂盛,為野生鳥類繁衍生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中國候鳥三大遷徙的西部路線之一,也是全球8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印度通道的中轉站,更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 守護敦煌 守護西部——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守護敦煌 守護西部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紀實放歸普氏野馬後坑溼地出沒在西湖自然保護區火燒湖胡楊林中的野駱駝  一組數據顯示:在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截止今年,普氏野馬種群數量增加到60多匹;野生雙峰駱駝作為世界上僅存的純基因野駱駝種群,到今年一次遇見種群數量達48峰。
  • 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陽關道」竣工通車
    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陽關道」竣工通車 2020-06-20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乾涸消失約300年,哈拉齊湖重現敦煌
    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甘肅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在位於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湖近日被發現重現。疏勒河除季節性洪水外,再無多餘的水補給下遊敦煌周邊的生態。自此,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面積萎縮,植被退化或者消失,庫姆塔格沙漠一步步逼近,莫高窟頻遭風沙侵蝕,陽關、玉門關遺址表面剝蝕嚴重,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敦煌生態問題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 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野駱駝再放歸
    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野駱駝再放歸放歸的野駱駝每日甘肅網12月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5日,記者從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籌備,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19年11月28日完成了第一批4峰野駱駝的再放歸。
  • 三十餘年如一日縈夢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成為候鳥「守護神」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珍禽候鳥所展現的壯觀景象讓人嚮往不已,在鄱陽湖區環境日益好轉的今天,這樣的景象越來越多見。而這離不開許多生態保護工作者的默默付出。近日,記者採訪到鄱陽湖自然保護區一名普通工作人員王小龍,他不畏艱險,三十餘年如一日堅守保護區,成為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美好環境的守護者和宣傳者。
  • 敦煌西線:陽關旅行實用攻略地圖 附小眾沙漠拍攝
    自駕甘肅 | 敦煌西線:陽關旅行實用攻略地圖 附小眾沙漠拍攝點 一曲陽關三疊韻悠揚,一抔沉甸黃土意深重。60-69歲老人憑身份證大門票半價 門票包含陽關博物館講解。如需講解的遊客,進入大門後,在指定地點排隊,50人成團。也可以增加費用請解說員單獨講解。 .關於遊覽路線設計 可跟團,推薦自駕或者包車,景區有免費停車場。
  • 湖泊溼地 煙波浩渺──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4°40′20″~125°59′00″,北緯44°22′30″~44°32′15″,面積24915公頃,屬於自然生態系統的「內陸溼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 來山東這些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領略自然之美
    邂逅自然之美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即墨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被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最南界的赤松也擁有山東省最大的世界樹木活化石——水杉組圖|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12月入選「中國森林氧吧」崑嵛山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仙山之祖」也被譽為
  • 2018年青海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數據
    【分級】按事權劃分原則,我國自然保護區分為4級:國家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市(自治州)級、縣(自治縣、旗、縣級市)級。【分區】在自然保護區內部按照主導功能性差異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分別對各功能區實施不同的管理政策。【分部門】我國自然保護區採用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 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實現海龜全人工繁殖零突破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驍鵬 實習生 何家妮日前,記者從惠州市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經過近十年的「攻關」,國內首批99隻全人工繁殖方式孵化的綠海龜成功增殖流放,意味著廣東率先攻克海龜全人工繁殖技術難關,填補了國內海龜全人工繁殖領域的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新增加1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總數已達243個
    中新網8月5日電 據國家環保總局消息,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在河北、內蒙古等12個省、市、自治區新建了1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中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達243個,總面積8944.1萬公頃,約佔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9.2%。
  • 那些來敦煌一定要去看看的旅遊景點
    那些來敦煌一定要去看看的旅遊景點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下面帶大家去看看敦煌不可錯過的美景吧。
  • 臨湘:4萬餘只候鳥棲息黃蓋湖自然保護區
    ,在臨湘市黃蓋湖自然保護區的淺水灘涂,觀鳥愛好者總能在下午或傍晚時分,一睹這群「遠方來客」的芳姿麗顏。在黃蓋湖自然保護區茅芭咀地段,上萬隻渾身雪白的小天鵝或在高空盤旋飛翔,或在水面遊蕩、洲灘覓食,這些精靈的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給冬日的黃蓋湖增添了勃勃生機。當地村民周春秀:近段時間這裡好多天鵝、鶴還有大雁,來到溼地保護區,看到心情非常好。
  • 洞庭湖候鳥提早歸巢(組圖)
    10月16日,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大小西湖湖面上,野鴨、鴻雁、豆雁、白額雁、灰鶴和白鷺等候鳥正在這裡覓食、嬉戲、梳理羽毛……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桑湖管理站站長高大立說,這些都是來東洞庭湖溼地越冬的候鳥,今年候鳥來得比往年要早10多天,是20多年來的第一次,這與本地生態環境大為改善有關。
  •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新生小鹿853頭
    本次放歸自然25隻成年麋鹿,是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的第八次麋鹿放歸自然活動。保護區通過採取放歸麋鹿佩戴GPS項圈的方式,實時監測該種群在野外的活動軌跡等信息,從而實現網格化管理。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通過麋鹿野放活動,可以改善和增加現有野外麋鹿基因活力,更好地保護這一物種。大豐麋鹿保護區多次舉行麋鹿野放試驗,結束了全球百年以來無完全野生麋鹿群的歷史。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中國首個濱海溼地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大豐麋鹿保護區全境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