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動6艘航空母艦,441架飛機對美軍珍珠港發動偷襲。日軍的此次行動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日軍僅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炸沉了美軍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珍珠港事件,以日軍的大獲全勝告終,但是在此戰後結束後,日本的盟友德國卻十分震驚,希特勒更是被氣得破口大罵,那為什麼德國會有這樣的反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其實在兩邊賣武器和資源,大發戰爭財,美國不僅賣給蘇聯大量武器,還賣給德國和日本大量的戰略物資以及一部分武器。當時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還控制著東南亞地區的石油,還有橡膠資源,日本主要的石油供應全部卡在美國人的手裡。
發財歸發財,但是美國人並不想看到日本人佔領中國。所以從1940年開始,美國經常的對日本進行大規模的石油禁運,搞得日本十分被動。數百萬日軍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裡不能自拔,正迅速消耗著剩餘的石油儲備,如果不儘快找到一處穩定的能源基地,日本的失敗只是早晚問題。日本最開始向北上攻打蘇聯,但是1939年的慘敗讓日本人感覺這條路行不通。之後,日本盯上了美英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有著日本急需的大量資源。
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引起了美英等國的不滿,美國還凍結了對日本的貿易,以及日本在美國的資金。兩國撕破臉只是時間問題,日本上層其實知道進攻美國,可能會造成戰略上的失敗,但如果不進攻美國,日本也會在這場戰爭中失敗。加上日本軍國主義的激進行為,最後日本決定鋌而走險,發動珍珠港事變。
珍珠港事變時,美國國內陷入了恐慌,當時美國軍隊總人數才區區幾十萬人,美國國內的上層甚至擔心日本派陸軍打到美國。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美國的戰爭潛力,美國在當時就已經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經濟總量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國的資源也是當時世界上最豐富的,鋼鐵產量佔到世界的一半,石油產量佔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除此之外,美國的農業,牧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廣闊的中部大平原能產出大量的糧食,美軍在二戰時期的夥食明顯就比其他國家高處很多。
二戰結束的時候,美軍已經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軍隊總人數為1192萬人,後備兵力超過2000萬,比蘇聯兵力還多。美國還擁有12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67700架一線作戰飛機、上百艘航空母艦以及上萬艘各型艦艇,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到1945年,以美國的工業水平,一年就可以生產超過10萬架飛機。
珍珠港事變,日本雖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戰術上的輝煌勝利,但是卻在戰略上失敗了。珍珠港事變,讓美國這樣一個原本國內意見不統一,保持中立的國家,立刻變得空前團結,也為自己的盟友德國招惹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從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日本極其軸心國集團離失敗不遠了,當時邱吉爾,史達林,蔣介石聽到美國捲入戰場後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