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成長的一代,他們成長於中國經濟起飛的高光時刻,作為時代的佼佼者,他們比前輩們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更開闊的眼界和忠於自我的個性表達。在職場,90後女企業家帶著自身特有的活力、個性成為了企業家群體中的一抹亮色。本期【經濟泉州「她力量」】系列報導聚焦的主人公——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工股份」)董事長助理傅鑫鳳正是這樣一位90後女企業家代表,她自美國學成歸國以後入主家族企業,將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到老牌製造企業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印象:看上去像個學生
火山灰色的短髮、寬鬆的T恤下面套一件條紋短褲、腳上穿一雙洞洞鞋……站在記者面前的傅鑫鳳給人的印象更像是個學生。她笑著說:「其實我算不上企業家,我父親白手起家創辦了泉工股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傅鑫鳳(左一)
高中畢業在上海讀了一年預科後,傅鑫鳳赴美國留學,學習金融和酒店管理。在美國留學的四年,對傅鑫鳳最大的感觸就是成長和適應。「平時我是個特別自由散漫的人,從小被家裡人照顧的無微不至的,要出國了我媽特別擔心,怕我一個人在國外吃不好、睡不好。」採訪時她笑著說,現在回想起來在美國的四年學到的不僅僅是一紙文憑,更多的是在異國他鄉遠離家人的情形下自己獨立應對困難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新的語境下看問題、看世界的眼光也為自己日後在職場中的表現賦能。
身為董事長助理,傅鑫鳳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內容都是協助父親傅炳煌解決企業內部的大小事務。在她眼裡,父親白手起家創辦了泉工股份,幾十年的積累至今靠的是身上的那股韌勁。她坦言,他們兄妹倆是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的,但在工作中父女倆卻常常會產生分歧。
「我父親特別重情重義,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就遇到一件事,公司的一名老員工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迷失了方向。遇到這樣的事,我父親就會顧及過去的情感,而我的解決方案則是公事公辦。」傅鑫鳳說,遇到分歧的時候父女倆會爭吵,但最後父親也能理解她的作法是為企業的大局著想,慢慢的也就認可了她的想法。
企業文化建設是傅鑫鳳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平日裡無拘無束的她談及企業文化建設卻特別嚴謹。「泉工股份自創立至今已經整整40年,以我父親為代表的第一代泉工人在條件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將一個只有26個人、3臺車床、一臺銑床的小廠經營成了如今的規模,背後是全體泉工人40年日復一日兢兢業業的努力,他們的努力不光體現在泉工股份出品的每一件精工產品上,更體現在日漸沉澱的泉工企業文化精神裡。」
傅鑫鳳告訴記者,企業文化在公司的經營發展中算不上主角,它所承載的卻是公司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的表現力,因此自己在接手企業文化相關工作後都特別重視,為了要辦好公司每年一度的年會,自己經常會加班到凌晨,當看到年會現場小夥伴們開心的笑容,自己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傅鑫鳳(左二)
「骨子裡我是個文藝青年」
「你介意別人稱呼你為『富二代』嗎?」傅鑫鳳的回答是,我們的父輩靠自己的雙手打拼獲得了財富,我們作為他們的孩子所面臨的的機遇是值得稱道的,所以對她而言「富二代」不是貶義詞,也無需介意。
傅鑫鳳坦言,自己從小的生活環境特別寬裕,父母和哥哥對自己都疼愛有加,加之父母都是那種善於情感表達的人,所以從小到大家裡的氛圍就是樂呵呵的。「環境對個人的性格塑造影響特別大,從小我父母對我的要求就是快快樂樂的長大,因此我的成長和工作都沒什麼負擔。」傅鑫鳳說,因為沒有負擔,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特別放飛自我,也正是這種狀態讓她在工作中也獲得了許多不一樣的體驗,比如日常除了公司的工作外,她還參與了女企業家聯合會、留聯的相關工作,大家看到她這種狀態就特別願意讓她去參與一些事,在參與社團事務的過程中,她也收穫了特別多。
傅鑫鳳(右二)
工作以外,傅鑫鳳的興趣很廣泛,愛看書、鋼琴彈的不錯、從小拜師學習蛇脫殼陣、特別喜歡古詩吟誦……如果沒有進家族企業,你最想做什麼呢?傅鑫鳳不假思索的說:「沒進泉工的話,我可能會去開一家有情調的咖啡館、書吧之類的,其實骨子裡我是個文藝青年。」
除了文藝,慈善也是傅鑫鳳特別想做的事。「我們常見的慈善就是捐錢捐物,很多時候捐錢捐物真的能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在傅鑫鳳看來,慈善不僅僅是給予物質的幫助,最重要的是搭建一個能夠自循環的慈善幫扶體系,為受贈者提供一個良性的機制,從而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價值、改善自身的生活困境。傅鑫鳳表示,針對這方面的問題自己正在與業內人士探討,希望未來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新現有的慈善模式,從而幫到更多的人。
採訪手記:採訪傅鑫鳳是在一種特別隨和的狀態下進行的,漫無邊際的聊著天、喝著茶,不知不覺天就黑了。作為90後的女企業家代表,傅鑫鳳給人的印象是多元的,開朗、個性、有禮貌、有想法、講原則、有趣……這些元素在她的身上一覽無餘,然而無論哪一種元素都不足以定義她,這似乎就是90後女企業家身上獨特的魅力吧!(張禮珍 陳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