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報》株洲訊(記者 杜方江 通訊員 梁輝)6月18日,《長株潭報》記者從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寧鄉一家五口吃了野生蘑菇燉的湯後中毒入院,其中包括兩名兒童。因中毒較重,6月18日下午,五人均被轉往長沙救治,其中最小患者只有2歲5個月。
據了解,6月15日,家住寧鄉縣花明樓鎮的林愛木(化名)從本村村民手中買了幾斤野生蘑菇,「是他自己上山摘的,好多人都買了。」當天,他將蘑菇、瘦肉和黃瓜一起燉湯,與妻子、女兒、12歲的孫子和2歲的孫女一起吃了兩餐。6月16日凌晨4時許,先是孫子出現不適,接著全家五口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嘔吐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兩天後,林愛木與家人於6月18日下午轉往長沙,其中3名大人住進省人民醫院急診科。
「3人均出現肝臟、腎臟損害。」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韓小彤介紹,3人中55歲的林愛木中毒最嚴重,其肝功能主要指標谷丙轉氨酶高達3596(正常為50以下),穀草轉氨酶為3686(正常為40以下),腎功能和肌酐指標也超出正常值。目前林愛木尚未脫離生命危險,3人仍需留院觀察至少7天。
□專家說法
6月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期
《長株潭報》株洲訊(記者杜方江通訊員梁輝)「他們食用的鵝膏菌是最毒的蘑菇之一。」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陳作紅教授在查看了林愛木女兒手機中的蘑菇照片後表示,鵝膏菌是湖南也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蘑菇之一,在湘西南較常見。誤食後,其毒性有12小時潛伏期,極易延誤搶救時機,且目前世界上尚無治療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藥。陳作紅提醒市民,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一般人難以準確鑑別,千萬不要「跟著感覺走」,最好不要食用。
同時,《長株潭報》記者從株洲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般6月開始,市民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會多起來,2014年10月30日,就有4名株洲市民在神農城廣場採摘誤食了野生蘑菇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同年11月14日,天元區雷打石鎮一家三口也因採摘了野生蘑菇燉湯喝,出現全身乏力、頭暈及視力模糊等,經治療後,病情才逐漸穩定。
□連結
常見毒蘑菇
灰花紋鵝膏菌
展後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點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蘑菇之一,誤食後其毒性有12小時潛伏期,極易延誤搶救時機,目前尚無治療特效藥,這種蘑菇今年在株洲攸縣曾被採集到。
條蓋盔孢傘
條蓋盔孢傘,頂部鈍圓,稍帶黃褐色。中毒後發病慢、潛伏期長達6小時以上,患者有針刺樣疼痛和噁心、嘔吐和腹瀉症狀,嚴重者7到50多小時內死亡。
裂皮鵝膏
裂皮鵝膏通體白色,鵝膏毒素一旦進入人體,會瘋狂溶解人體細胞,器官嚴重受損。
點柄臭黃菇
菌蓋汙黃至黃褐色,有腥臭氣味。食後常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