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校長王慶教授
9月23日,在魯東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繼去年送出五把「金鑰匙」後,校長王慶教授再次深情寄語全體新同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慶教授都說了啥?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金秋時節,芝罘灣畔,黃金頂下,勤河源頭,海更藍,山更綠,雲更淡,天更高,幽深靜謐和朝氣蓬勃在秀美的校園裡際會激蕩!2020級8244名新同學帶著青春芳華來到煙臺,在歷史悠久的魯大,與似曾相識的老師們如約相遇。今天起,你們將與魯大血脈相連;從此後,師生攜手、教學相長、永不言棄。受全體老師們的委託,我向同學們表示最熱烈最誠摯的歡迎和祝賀,向陪伴你們一路走來的家長、老師和親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問候!
同學們!你們躬逢中華民族前所未有之盛世,正在親歷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只有具備崇高情懷、堅強定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從容應對未來數十年可能出現的種種新生事物和不確定性。自從這次史無前例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航班熔斷、群體免疫、強制隔離、貿易戰、經濟脫鉤、斷芯、驅逐留學生等詞語的頻頻出現提醒我們,國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交流、合作、全球化都不能消除國家間的政治、文化和利益差異,祖國才是個人生活、成長、發展的最基本屏障和最堅實後盾,祖國之愛是如此之無私、博大、寬廣和深沉,以至於我們有時甚至忽略了她。今天,在這個不平凡年份的特殊日子,在我們第一次相聚的時刻,我想談談關於愛國的幾點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勉。
陳獨秀先生曾經說過:「我十年以前,在家裡讀書的時候……哪知道國家是個什麼東西,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生長到二十多歲,才知道有個國家,才知道國家乃是全國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應當盡力於這大家的大義。」身處國際關係劇變,歷經此次生死大疫,我們看到了不同國家物理邊界和利益分割是如此清晰、不同國家人民在同一疫情前的福祉和命運是如此迥異;我們領略了什麼叫風景這邊獨好,切身地感受到個人對祖國的依附是如此密不可分,深刻地體會到個人對祖國的歸屬感認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如此具體實在。自身體驗和先賢教誨警示我們,在這個時間空間因高速而縮小變短、經濟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國際關係劇烈調整的時代,必須樹立強烈的祖國意識和正確的祖國觀,這既是道德品行、學以成人的核心內涵,也是國際視野、世界眼光的應有之義。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詩經》中有「保其家邦」之說。數千年以來,從韓非子「忠主憂國」到董仲舒「安社稷利國家」,從陳子昂「感時思報國」、陸遊「忘家思報國」到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從「效家忠國」「體國忠貞」到「為國捐軀」,憂國、利國、報國、忠國、體國、為國層層沉澱、代代相傳,形成了愛鄉敬祖、家國同體、天下一統、憂國憂民、為國盡瘁、抵禦外侮的優良傳統,把國家置於個人身家之上成為中國人的一般性道德要求,國家利益至高無上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一個突出特質,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理解八年抗戰中在我國犧牲軍人近十倍於敵的屍山血海面前,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先烈們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用血肉去鑄就中華民族新的長城?毫無疑問,當然是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精神之所以源遠流長,其生命力在於與時俱進。在晚清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使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這極大激發了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熱情,賦予中華民族愛國傳統以新的使命。梁啓超先生首次提出「中華民族」概念,標誌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自覺。以偉大的「五四」運動為標誌,中華民族完成了國家意識的現代啟蒙,國家成為領土、人民、主權構成的複合體,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成為愛國的新內涵新使命,「救國」「興國」「強國」成為二十世紀愛國主義的主旋律。
愛國者必須團結起來,強大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另一個突出特質。在生靈塗炭、民族危亡之時,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她帶領所有愛國者為救國富國強國而奮鬥,她既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傳承者和實踐者,更是最忠實的弘揚者和創新者。一百年來,她帶領中華民族選擇和確立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缺衣少食到即將全面小康、從飽受欺凌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一、團結開放成為愛國主義的最新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希望同學們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歷史大勢,讓自己的愛國觀鮮活、真實,讓自己的愛國情懷博大、理性。
愛國是人人皆可擁有的崇高情懷,但是需要用一輩子去堅守,需要把個人理想同祖國前途、人生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用實踐詮釋自己的愛國觀。實踐離不開本領,而本領的核心是知識、創新和勤奮。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人類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新技術的應用將不可避免地引起深刻的產業變革、社會變革、國家變革和國家間關係的重大重構,未來對青年一代的本領要求比前人更高。希望同學們珍惜稍縱即逝的大學時光,沉下心、坐下來,踐行「嚴謹、精益、卓越」的魯大質量文化,面向時代新課題,瞄準國家新需求,博學慎思,培養自己獨立生活、辯證思考、團結合作、調研實踐、國際交流的能力,養成勤奮紮實、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親愛的同學們!「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是每一代人都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傳承與弘揚鏈條中的一環,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迴避、不可超越、不可顛覆的歷史邏輯。當下,你們的人生畫卷正在打開,夢想之舟已經起航,希望你們將崇高愛國情懷融入初心,不負時代,不負芳華,堅毅執著,不畏艱難挫折,讓青春之火在問學中閃耀、在思考中升華、在創新中永駐!
最後,衷心祝願同學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謝謝大家!
(鳳觀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