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故事總也說不完,而白湘菱的經歷,可能會成為高考永遠的話題。
她是今年江蘇的文科狀元,也被稱為今年「最慘女狀元」。
【高考記憶】
大學畢業10+年,回想起高三的滋味,作為學渣的我,依舊想吐槽:那不是「人過的」!
好在熬過來了,不好不壞的考了個211,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自己,也感謝上蒼。
高二上完新課,高三題海戰術,這是國內大多數高中生的經歷。
等高考結束,腦殼還在打轉:我學了些啥?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五高三模,厚厚的一本又一本,有時候同學們碰到江蘇的題目,一個個都會怒目圓睜:這是正常人出的題嗎?
由是,很同情江蘇的考生,更傾佩那些面對如此魔鬼題目,還能考得出色的人。
【B+「不優秀」,最慘女狀元】
今年高考因為特殊原因延期了一個月,更有的地方在高考當天,還在因不可抗力繼續延期。
縱如此,沒有改變全社會對高考的重視,這個號稱人一生中遇到的最公平、最公正門檻。
今年江蘇的高考文科狀元是白湘菱,她考了罕見的430分,一個非常不得了的分數。
要知道,江蘇的滿分是480,題目還出了名的變態。
然而,江蘇的錄取規則不僅僅看分數,還有一個ABCD等級評價,個人覺得評價標準挺複雜。
好巧不巧的,她選修的歷史只得了B+,因而無緣清北浙南等著名雙一流。
【規則與特例】
這個狀元分數考了第一,卻並不滿足錄取條件,名校夢化成泡影。
雖然看採訪及新聞,她並沒表現出沮喪或憂傷,但在感情豐富的年紀,或多或少都會有情緒吧。
一定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的心裡會不會被種下一顆「被拋棄」的種子?
歷史上,不乏一些大咖因為考試嚴重偏科,而險些被埋沒的事情。但幸運的是,關鍵時刻總有伯樂站出來,挽救了他們。
我就在想,這個孩子會不會在某些方面會有特長,將來會在這些方面超過那些「A+」的人,從而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莫非真的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清北與港大】
其實這個社會不缺「全才」,他們氣宇軒昂、高談闊論,這樣的人適合統籌,適合做某一領域的運籌者。
但又哪裡需要那麼多運籌者?其實更需要務實的人。
偏才在某些領域擅長,他們更容易在自己專注的方向做出成績。
高校恰恰更應該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的發展,不是嗎?
清北亦或港大,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可能要比培養出十個所謂的運籌者,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對於個人來說,成長的道路有很多條,選擇也有很多種,沒必要因為失去某些選擇而傷感,說不定另外的道路更加美好。
那誰不是說,「今天的我你愛搭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莫欺少年窮!」
我喜歡看逆襲的故事,也希望能看到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