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
什麼是「3+1+2」?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3+1+2」各科選考數據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1、兩個首選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數較往年有所上漲
首先從首選的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來看,總體來說選考兩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選歷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們通過對比2019年其中六個省份的文科生佔比情況(見下表)發現,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漲。
說明:表中2019文科佔比數據是基於2019年各省發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數計算而來,藝術類考生暫未計入。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2、生物成熱門,政治受冷落
為方便大家直觀的看出各科目選考比例,我們將2020屆七省選考數據轉換成柱狀圖: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緊接著就是物理和地理兩門科目選考人數最多,其次就是歷史、化學。而政治科目選考人數最少,小編認為這可能與政治這門學科背誦內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關。
而選擇生物,地理較多的原因應該是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大多數學生都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以緩解其他科目壓力。
3、江蘇出現「棄化學」現象
江蘇選科數據與其他幾省相比,顯得比較獨特,結合數據具體分析一下: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單從這批數據來看,江蘇選考地理和生物選考人數最多,但選考科人數最少的卻不是政治,而是化學。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自從江蘇新高考選科以來,很多考生或是家長為了在賦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選擇化學時普遍比較謹慎,甚至在網絡有流傳江蘇重點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而不開設化學學科。很多人都認為選化學的基本上都是學習高手,在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政策下,和優秀學生PK要吃虧的。
顯而易見,理化成了牛娃們「自相殘殺的戰場」,也就是說學霸們選理化,大多數人選生物、地理。
4、傳統理綜、文綜組合仍是熱門
以下為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選考數據,整體來看,首選物理的還是佔多數。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將各省份選科組合的平均佔比(除江蘇外)情況如圖: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從以上數據來看,物化生這個純理科組合顯然更受歡迎,這可能與其專業覆蓋率廣及就業熱度高有關;緊隨其後的就是史政地和物生地選擇人數最多,這兩個科目一個偏文一個偏理;而史地生及史化政選考人數最少,從學科特點來說,原因可能在於學科之間學習關聯度很弱,很難兼顧。
單科特性解讀
選考科目與學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下面小編大致列舉各學科學習難度及選科情況,供考生做選科參考。
生物:生物的整體難度在數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學習,性價比較高。他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幾年來說,我國生物技術突飛猛進,學科社會價值越來越高,未來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較弱的考生的首選科目。
物理:物理學科相對來說難度較高,知識之間聯繫很緊密,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涉及的場景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對現在和將來的理科學習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地理:地理科目文理兼備,學習難度低於理化生,背誦內容少於歷史政治,考題客觀但答案明確,相對比較容易拿高分,對於選擇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會選擇偏理科的地理,顯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歷史:純文科的科目,知識面要求廣,但相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較簡單。由於是首選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這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個科目。
化學: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難度低於數理,高於生物,要求考生擁有較高的識記能力的同時還要充分理解,這個學科是有助於考生的發散思維,是我們在今後繁雜工作能分析解決問題。
政治:政治學科記憶內容多且與時俱進、貼近生活。也正因為此,它每年試題變化大,所學內容可能和要考的內容就會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沒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關鍵是沒有把握,浮動可能會較大。所以,導致選考的人數相對較少的。
但政治是大學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選考,造成長時間的知識斷檔,對今後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響的。
各選科組合特點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在2018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中,共有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佔93個總專業類數的20.4%。同時,物理科目還被60個專業類提及,佔專業類總數的64.5%;其次是化學,被58個專業類提及,佔62.4%;再次是生物,被29個專業類提及,佔31.2%。至於政史地三科,只被3-5個專業類提及,僅佔3.2%-5.4%。
一般來說,《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的選考要求中提及物理的專業類,高校在設置選考科目要求時,也會允許選考物理的學生報考此專業類。所以,對於選考了物理的同學來說,可以報考「要求選考物理」的這60個專業類,另外,允許「不設選考要求」的29個專業類也可以報考,所以一共可以報考89個專業類,即佔專業類總數的95.7%。物理和化學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0%,生物覆蓋了58個專業類(62.4%),政史地三科分別覆蓋了32-34個專業類(34.4%-36.6%)。
總的來說,對於學生而言,儘管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但是他們也不會選純文科或者純理科的組合,他們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選擇。
其實選科這件事情並不是很容易,選擇科目需要兩個方面相結合。那就是根據自己的擅長的科目和以後專業的就業前景相結合。所以對高一的學生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高一努力學習,根據每次的考試判斷出自己在哪個科目中比較擅長,也能更加清楚自己在新高考中選擇什麼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