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未成年人方面,即便是商業原因,也應該有倫理底線,應該注意最起碼的底線問題。」
農曆正月初十,也是公曆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節日——情人節。很多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機構打著「前世小情人」的旗號做營銷引發諸多質疑。
有兒童音樂素養教育項目借情人節推廣產品,宣傳稱「情人節,買個XXX做禮物,送給『前世小情人』吧!」
「孩子是我們一輩子的情人,教育是我們送給他最好的禮物。」一家面向2-15歲孩子的兒童英語教育機構在情人節期間借短視頻如此宣傳。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情人節,選對好的教育機構,天天都是『XX學』。」這是一家面向K12群體教育機構在情人節的宣傳語。
另一家面向K12群體的學科教育培訓機構打出「自從愛上了學習,打開書就是情人節」的宣傳口號。
近幾年,不管什麼節日,都難逃被當成營銷「熱點」的命運。蹭節日熱點做營銷是一種商業行為,但對於以未成年為主要對象的教育機構來說,除了商業行為,還要考慮教育本質,有些熱點不能想蹭就蹭。
「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的教培機構來說,利用情人節做營銷指向消費,當然不合適。」中國廣告協會法律諮詢委員會秘書長仇小蓮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機構更要把握導向,要有社會責任感。
「這種成人世界的事,不要拿孩子來調侃。」仇小蓮強調。
「包括情人節、聖誕節在內,實際上都是商業發展起來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已經脫離了最開始的宗教節日氣氛,主要就是因為商業因素。」
朱巍認為,會出現類似「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的營銷宣傳肯定也是商業原因。商業對於節假日,特別是宗教節假日的影響巨大。但是針對未成年人方面,即便是商業原因,也應該有倫理底線,應該注意最起碼的底線問題。
未來網的一篇題為《過你的情人節,別拿孩子開涮》評論文章指出,這些年,在兒童教育領域,確實多有一些荒唐亂象被娛樂化的外衣所遮蔽。像「情人節給女兒送禮物」的廣告一樣,雖不違法,卻有失品格。一方面讓兒童廣告庸俗化,甚至沾染了色情的邊緣,另一方面,讓家庭教育悖謬化。動輒拿孩子的身份與性別開玩笑,在行為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層面都會對孩子產生錯誤影響。
來源:未來網 謝深森 轉載請聯繫授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