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日前,「朝陽群眾」APP上線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微博搜索指數在上線第二天陡增,有關話題閱讀量200萬次以上,網友們紛紛評論:「厲害了,我的『朝陽群眾』!」
據介紹,「朝陽群眾」APP由北京市朝陽區警方會同相關單位研發,是一個集成警民合作、案件下發、群眾上傳的平臺。公安民警聯合民間力量,搜集案件線索,受理可疑情況的舉報,為社會治安、城市發展、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化共享服務。
讓群眾成為「移動攝像頭」
「又是『朝陽群眾』立了功!」過去幾年裡,「朝陽群眾」因多次舉報違法犯罪線索頻頻出現在警方的案情通報中,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記者打開「朝陽群眾」APP,歡迎頁面上有「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服務群眾」的字樣。在首頁有要案、尋人、招領、嫌犯、車輛5個欄目,右下角有醒目的「舉報」標識,點開可見「兒童拐賣」「疑似嫌犯」「老人走失」「肇事違章」「遺失招領」「其他舉報」等分類,用戶可在註冊後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舉報。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每個要案條目下均設有「舉報獎金」。比如,「北京朝陽警方掃黃『突襲』髮廊歌廳足療店」的舉報獎金為200元。
2015年4月,中辦國辦下發《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要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渠道,落實舉報獎勵制度,組織動員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努力提升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
「朝陽群眾線下主體以離退休人員居多,而APP的上線符合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可以使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支持警方工作的隊伍中,擴大『朝陽群眾』的群體覆蓋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暉說。
「朝陽群眾」APP並非警方利用新媒體發動群眾力量的首次嘗試,早在2015年,各地基層公安局就注重利用微信群開展工作。
武漢市社區民警建立若干個警民互動微信群,並在群中開展「你給我一句話,我給你獎50元」活動,設置「認認他是誰、抓獲有獎」線索徵集專欄,將轄區涉案人員視頻截圖通過微信群發布,讓群眾成為警方的「移動攝像頭」。
去年12月,山東省寧津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通過在寧津小案偵務群、微警務群內發布消息,僅用1個小時就幫走失兒童找到了父母。
「『朝陽群眾』APP的上線,代表著基層警務工作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一種理念,把政府治安管理和群眾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能夠調動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讓政府和社會實現有效的良性互動。」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說。
警務APP紅火根在質量
「註冊之後為什麼還要同意訪問通訊錄?會不會洩露舉報人的個人隱私?」
「只有在朝陽地區才能使用嗎?豐臺群眾可以在APP上舉報嗎?」
「APP火起來了,會不會只是『一陣風式』的面子工程?」
目前網友們針對「朝陽群眾」APP上線的評論雖然以調侃為主,但APP內部各項功能設置是否合理,未來能不能把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記者在蘋果手機的APP商店中搜索發現,雖然有關地方警務的APP數量不少,但下載率高、評分優秀的比例卻比較低,「註冊不上」「頻繁閃退」「使用卡頓」等吐槽比比皆是。
這不是警務APP獨有的問題。去年年初由中山大學政務APP(客戶端)研究組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政務APP使用調查數據顯示,不足二成的政務APP在一個月內進行了系統更新,有六成三個月內無系統更新,還有少數政務APP一年以內沒有進行系統更新。而在用戶評分中,僅17.61%的政務APP被用戶評為優秀(9分以上),七成左右被評為及格,近三成的政務APP評分不及格。
據朝陽分局介紹,目前「朝陽群眾」APP仍處在上線測試階段,正式投入使用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到時會有更加詳細和完備的運營方案出爐。劉暉認為,相關部門應該針對社會大眾做好相關宣傳與公關,提高此類APP的使用效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與反恐學院副教授王曉偉說:「運行好警務APP,不僅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功能模塊,還要通過技術手段,使其易上手、易操作。同時APP的群眾參與度和警民互動性要強,靜態的APP平臺往往不會吸引大家太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