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1年4月21日,上海車展期間,搜狐汽車博士團隊5家企業展臺進行了參觀,博士團成員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度對話。以下是搜狐汽車博士看展團與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任林的觀展交流實錄。
企業的技術底蘊最難培養
任林:大家可能對比亞迪有一個初步了解,我簡單介紹一下。比亞迪是從2003年開始介入汽車的,到現在也就是七八年的時間,前三年基本在一個摸索階段,從06年開始推出F3這款車,這款車推得比較成功。在此基礎上,我們不斷推出新車型,主要是A00級F0,A級的F3,B級的F6,還有商務的M6,S6,屬於這種SUV車型。通過這幾年逐步把我們傳統的燃油動力車型覆蓋比較清晰,從大到小覆蓋完,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比亞迪主要發展的兩個電,一個是電動車,一個是汽車的電子化。當初我們對整個車型打造的時候,目標就是可以跟國外的一線品牌可以長久抗衡的這個關鍵的技術發展方向。作為比亞迪來講一直非常關注的一個事情,就是中國企業跟外資企業以及合資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時候,最關鍵的是什麼?最關鍵的是技術。因為商業模式可以互相借鑑,人才可以通過高薪,或者通過一些交流可以培養出來。但是企業的技術底蘊最難培養的。所以作為比亞迪來講對技術上是看得最重的。比亞迪在各種學校的招生,員工的培養,在中國的所有的企業裡面是隊伍最龐大的。平均每年大概招大學生不會少於四千人,最多的時候能招到八九千人一年,基本是這麼一個情況。現在整個比亞迪有三萬多人進行汽車的整個產業研發,包括IT汽車產業研發。汽車這一塊整個研發人員現在將近一萬人,就這麼一個情況,我就這麼介紹一下。
殷承良:比亞迪的核心電池電控技術最值得關注
搜狐汽車:我們先讓我們兩位老師給咱們介紹一下比亞迪整個提問方向,因為我們學生可能有一些偏向於電動車,還有偏向於其他方面保留爭議的,請兩位老師給做一些引導。
殷承良教授:比亞迪是咱們國內自主品牌特別領先的企業,特別是任院長介紹的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他們現在新的電子化,汽車電子這一方面。比亞迪最有特色的應該是在它的電動汽車研發,不僅在咱們國內有名,在國際上也是非常有名。我參加過很多國際會議,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歐洲,在談到現在中國的電動汽車的發展的時候,幾乎每次提到的企業,比亞迪最多,而且基本上是沒有落下的。我們對比亞迪提問,了解情況,以及參觀的時候這可能是重點。比亞迪的電動汽車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就是因為有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面:電池系統。這是它們跟其他汽車廠相比,本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家可以多關注。我想在電動汽車方面,無論是F3DM,還是E6,我想它們相關的技術,大家在座都是博士研究生,又是汽車方面的,無論你是否學電動汽車的,都應該有所關注。比如從技術層面上看,它採用的從電機,到電池、發動機,然後到它的布置方式,節油,重點的技術方向在哪些方面,如果這些方面都能夠了解到,可能對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技術就有一個初步認識了。除了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之外,我也想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比亞迪在電子控制方面,這是他們以後準備重點衝擊的方向,也就是兩電其中另外一電。內容包括車內的控制方面,和車載的控制方面,一是了解比亞迪在這上面的發展方向,再一個它們現在已經取得的哪些成就,這一些和大家所學要有一個相互對照,相互認證。
其次,我想既然是一個汽車企業,除了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以外,很重要的還有傳統汽車方面,傳統汽車應該重點考慮車型有什麼新車型?外觀造型上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它的核心技術到底有哪些?比如說在發動機裡面,它採用了哪些比較新的節能環保技術,像是不是有VVT,或者其他的這些方式。在自動變速箱這些方面也有哪些進展等等。從傳統汽車上看重點是應該看在一些最能體現一個整車廠的核心的關鍵技術方面,我們的自主品牌都取得了哪些進展。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朱西產:車展要看目前及未來的技術流行趨勢
朱西產教授:看車展大家都是追著去看的,今年在上海我們更要看,在北京我們也要追過去看。大家看的時候,當然等到公眾日的時候,其他部分人是來看模特的。但是我們在座各位都是專業的,不能光看到模特。專業角度的話看什麼?搞這個車展幹什麼?對於汽車來說最關鍵的是什麼?對於汽車廠來說,大家認識比亞迪其實是驚訝於它當年創出來的銷量,就是F3單車的銷量,一直在自主品牌裡面是第一的。對於汽車企業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銷量。沒有銷量你就什麼都沒有。所以對於汽車廠來說,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著銷售的。對於參加車展的目的,大家看到各家汽車廠都是揮金如土,就是拼命的砸錢進去。這麼多專業的人在這裡,有誰能說一下汽車廠是為了什麼?對,賣車,怎麼才能賣到車?學術一點就是製造一個流行,其實這個車展上是企業和媒體一起在製造流行,這麼多看車的人在幹什麼,追逐流行。專業觀眾和普通消費者是不一樣的,普通消費者就是看看這個車漂亮不漂亮,看看誰家選的模特好看。專業人士他要來看看流行是什麼?假如你的產品因為一個車型研發時間(任總稍後可能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大體多長時間),按我的理解大概三年到四年,即便是再小的小改款也就是一年,稍微大一點的改款的話,動輒三年四年,所以緊跟流行很重要。當你的產品偏離了流行的時候,就危險了。研發一個車型,動輒下去就是十幾億,十幾億的錢,三年的時間砸進去以後突然發現自己到頭來沒有跟上流行的腳步。所以製造流行,這是車展最主要的功能。在車展上一個企業要把自己現有的產品拿出來,你不露面不行,總得給大家看。
第二個,他要用各種形容詞來描述它的汽車,來描述它的技術,來製造一種流行,他一定要讓他的產品是這個汽車在相關車型裡面的流行。因為消費者在消費趨勢上,主要是追流行。汽車現在也慢慢的變得跟服裝一樣。買服裝這個東西你買什麼,沒理由的。為什麼好看也沒理由的,今天可能胳膊露出來好看,明天可能把頭包起來好看,誰也不知道後天會怎麼樣。但是這個流行的趨勢,一定要跟上。二十年前,汽車不存在流行,僅僅是有還是沒有的問題。當它今天變成普通消費品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去注意它的流行,所以車展,也是各個企業實力的競爭。因為他們在製造流行,如果連車展都不能參加的企業,我估計年銷售過十萬輛就很難了,所以必須得製造流行。把他的產品搬來,吸引觀眾眼球,普通消費者是一方面,最主要是媒體。我認為是廠家和媒體在共同製造一個流行。因為你還沒有參加工作,還沒有參與製造流行,作為專業觀眾應該去追隨流行。一個就是,大家可以看看現在在流行什麼?我記得有幾屆車展上流行全是碰撞安全。中國99年開始做碰撞,車展全是宣傳安全氣囊。後來大家說安全,車身結構更重要,於是各個廠家又全都宣傳車身結構。有一年流行是環保,代用燃料,各種各樣代用燃料。有一年流行是電動車。這一屆車展大家看看流行什麼,當然每個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第二個,看看我們在學校學了那麼多的汽車理論,汽車構造,還有不同專業裡有更多深度的課,也就是流行裡面的話,除了形狀、顏色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技術。這些技術到最後跟我們課本上學的描述方式是不一樣的。在車展上會用各種形容詞和各種的技術參數描述技術,到最後它要傳達給消費者的時候要越簡單越好,我們一本汽車理論這麼厚,光動力性一講講五個小時,哪個消費者有興趣聽,你是沒辦法,不聽不給你及格。如果要是大家及格了可能也不提,這些技術的要求在向消費者在介紹這個車的時候,都要轉換成一些簡單易懂,簡潔易懂的形容詞,最快的話大家也要去看看有哪些東西的描述,如何描述。
第三個就是發展的方向,剛才林院長也講過兩電,電動車,第二個電,涵蓋的範圍就更寬了,電子化範圍就更寬了。電子化這一塊,我認為汽車裡面下一步作為單車的技術,已經有點趨於同質化,但是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汽車變得更聰明,智能化這個事情剛剛開始,在這一方面比亞迪其實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因為它不僅是一個汽車廠,它03年開始做汽車,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是個生面孔。但是幾年下來我們發現,比亞迪傳統車做得還真不錯。它有電池的底蘊,有手機製造的底蘊,所以可能比亞迪對電子化會有更好的理解。大家可以看一看,對於汽車電子化,有什麼發展趨勢。國外的豪華車上面有雷達,有攝像機,有GPS,,國內我看到更多的反而第一步是信息的接入,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網絡信息進了汽車了。所以我覺得幾個看點,一個要關注流行,看看流行的方向是什麼。第二,尤其是兩個電,對於電動車,希望以生產電動車為己任進入汽車行業的比亞迪看能不能給大家一個解答,為什麼電動車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叫好不叫座,原因到底在哪裡?核心技術壁壘在哪裡?今後的可能方向是什麼?這些和在座的將來要進入汽車行業各位同學都有關係。所以我覺得你們更應該關心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就是流行的趨勢是什麼?汽車的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在哪裡?我介紹這些,希望能給大家談東西的時候有一個指導。
任林:電動車研發是個漫長而循序漸進的過程
博士團:各位老師好,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生,我的專業是屬於混合動力和新能源車,過去對於比亞迪F3DM車我也做了一下研究,今天看了這個介紹,我想問一下這裡面寫的純電動車是EV,混合動力是HEV,比亞迪F3將這兩者技術結合在一起,它在HEV的時候採用的什麼方式呢?是串聯式的,還是並聯式的?如果是串聯式的就意味著發動機和前輪沒有任何機械連接,如果是並聯式的話,會是一樣把行行的曲輪的節奏將這個動力耦合在一起。咱們比亞迪F3用的哪種技術呢?請解答一下這個問題。謝謝!
任林:比亞迪F3DM也不是一朝一夕出來的,應該進入行業就開始進行研究電動車,應該從03年的7、8月份就開始有四百多人開始進行傳統的技術研究。整整摸索了五六年,基本上半年一改半年一改,串聯做過,並聯也做過,串並聯混聯也做過,很多方式都嘗試過,但是後來發現每種方案都最後都有一個瓶頸問題。瓶頸是集中在效率,因為電動車把效率最大的發揮出來,它的一個最好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如何最好的去保護整車的安全問題,因為汽車上去帶一個電池的時候,怎麼樣能讓它在心理都有害怕嘛,所以一定要保持電池的性能,在各種碰撞情況下,各種誤用情況下甚至於車掉到水裡的情況下,保證安全。第二個解決效率問題,通過從電網的電,還有油發出去的電,再推出去走要把效率提升,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去解決。第三個解決成本問題,如何把這個車成本做下來,這個成本可能大家現在看的更多屬於現在車的成本,我們實際上更關注以後的成本,有市場化以後的成本。你剛才說F3DM到底是什麼聯的問題,我們經過很多年的摸索之後,實際它是一個混聯,根據車的工況、用戶需求進行快速的混合聯動,不同的時候它採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是純電動的,也可以讓發動機介入發電,同時發動機的部分能量推著車子去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循序漸進的系統吧。
博士團:如果是混合的話,意味著發動機是發電的,一方面提供電充電,一方面提供動力繼續驅使車輛前進,發動機能達到正好把能量分配給兩個方面,既給電池充電,又驅動車輛的前進,能夠做到這樣嗎?
任林:我們這裡面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問題上是控制問題,在任何一個點上的時候,那個點要控制好,要控制好就要有大量的車去做實驗,這種工況下這麼控制,要通過做實驗去功放點,現在攻防點有幾萬個攻防點,要控制這些攻防點。
任林:每款新能源車在起步階段都有瓶頸
博士團:咱們也知道雪佛蘭VOLT,最後被國外媒體揭露是混合的,相比起來,跟F3DM優勢,兩車之間,您認為怎麼有什麼可以戰勝它,銷量怎麼樣?
任林:作為沃藍達來講,它的電池是來源於韓國,韓國給做電芯,它在核心技術方面不如我們。可能新能源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每個車它或多或少有它的一個發展瓶頸。我們的優點是在於整個產業鏈,整個產業鏈我們都很清楚。當市場有需求的時候,我可以把產業鏈進行快速整合。在新興產業的時候,有的時候要有一些地方要喪失一些功能的,比如說我要把電器斷面要加大,電池這邊放電功率要加大,但是放電功率要加大的時候,電池配方要相應調整,調整完以後這個成本會提高。這樣內部要平衡起來,可是他們平衡起來會遇到一個問題,他要提出需求之後,作為韓國企業他要思考我能否賺錢,先想這個事兒,再給你談,等到談明白了再開始行動。但對於我們來講我們沒有這些問題,所以在當前情況下,在新能源同時起步的時候,在於你的開發效率。同時再往前跑,在發現問題的時候,誰最快把問題解決掉,是這樣的。
長遠來講的話,比亞迪的優勢會比沃藍達的優勢更好一點。還有是中國的優勢,我們都處於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市場在以後,可能在二三十年內是全世界的最好的市場,包括新能源也是最好的市場。當然我們這個市場裡面,我們市場貼近度最好,我們適應度最好,所以我們會發展得最快。
博士團:您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殷老師是我的導師。比亞迪的核心技術是在於電池,我想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從現在的電池技術,到長遠的電池技術,以後的突破點的時間,近五年,我們知道十二五規劃是在五年中,對電動車有一個大的預期發展。您看電動汽車弄那個電池,它的突破點,比如它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這些方面。另一方面它的一致性,以及它均衡技術這些應用在電動汽車實用的關鍵技術能否給我們做一個掌握。
任林:首先我對電池不是專家,我本人學汽車的,只是在行業裡面經常知道一些消息而已。首先第一點,可能藉助於電池來講方向有很多,有錳系的,有鐵系的,有鈦系的,還有三元系的,等等都在做,我們每個系都去摸索過,如果把能量密度提升的話,方法有很多。但是作為電池來講,它最難管的是兩個平衡。一個是化學上的熱平衡,因為在迅速做化學反應的時候必須產生熱量,這是熱平衡,再一個是電平衡,電子怎麼跑出電平衡。這個過程中汽車作為載人工具,所有它的安全度要求特別高,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它的產品,它的元素要比較懶,這個時候當發生一些特殊工況的時候,它不會產生爆炸。因為正負極在短接的一瞬間各個系統快速反應,熱量會急劇往下放,在這種情況下,它不會產生爆炸。這很關鍵的。對於這些系統我們研究完之後,只是發現了鐵電池它是在唯一這種情況下不產生問題的。所以我們選擇了這個方向。這裡面可能跟其他公司的方向有些不太一致,你像錳系的,雖然能量密度很高,但是它的安全性要稍微差一點,碰撞要差一點。我們也在關注安全上會不會有一些負面作用的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關於我選擇哪個方向的問題。
第二個,到底這個電池基本發展每公斤多少千瓦時的問題。作為鐵電池這種技術,我們預計150到200水平上,配方技術,現在水平在一百左右。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最早的利用鋰鈷電池的手機電池,手機剛上市的時候,電池很大。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現在電池已經變得又小又大,體積小容量開始大了,電池每年容量提升幅度是在5%—10%,這種速度在往上提升。作為新能源這一塊,電池是全面往上走的。在這種情況下看誰協作得更好一點。關於均通的問題,關於一致性的問題,電池大家都知道是串聯的,中間有一塊出事就會出事,所以這個時候對生產的一致性控制是非常關鍵的。比亞迪為什麼能夠做到現在在世界上能叫得響的根本原因,技術是一方面,但是很大的一個關鍵是工藝技術的研究。產品的不一致性是由於工藝的不一致性造成的,所以進行大量的工藝技術的不一致性研究。現在的鐵電池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把我們過去所擔心的,你們說的均通問題,我們認為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
我們E6在深圳地區開始跑計程車,現在已經跑了最多跑了十萬多公裡了,我們隨時對它進行監控,我們車上裝了一個晶片,把電池的隨著電池的溫度,電壓的信號發回來,我們進行記錄。從現在來看,擔心的均通問題已經沒了。只是在下線之後要篩選一下,把容量功放控制一下就可以了,運行沒有問題。我們運行大概十公裡的時候,能量衰減大概在5%左右。這個時候我們有很大的信心,根據這個我們做這個判斷,新能源車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在技術上已經可以突破了。
博士團:我是上海交大博士研究生,材料上面我看到比亞迪現在推出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有DCT,因為發動機技術和變速箱技術是傳統汽車裡面的關鍵技術,我感覺研究這方面的技術需要很強的底蘊。比亞迪從03年就開始進入汽車界,短短幾年時間就能開發出最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和變速箱技術,我想問貴公司是怎麼在這方面技術成果取得短時間的突破。剛才說發動機離振劑,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比例到底有多大?比如關鍵的零部件和控制系統,比亞迪是不是自主研發的比例佔到什麼樣的程度?謝謝。
任林:關於渦輪增壓和雙離合變速箱的問題,像這一類的技術在國際上已經儲存了非常長的時間,只不過大家還沒有成熟的時候都沒拿出來而已。基本上像大眾他們在2012年2013年所有的車全變成渦輪增壓。福特大概在2013年70%的車將變成這種發動機了。奔馳大概也是在這個時間段,它把它的老發動機全部賣了,奔馳把老的一些賣給北汽,北汽花了十億美元買過來了,技術相當先進,排放也非常好,但是整個系統在轉移。這個技術現在大家看凡正是個很新的技術,實際是很傳統的技術了。在整個配套體系上,已經非常完備了,就是說它裡面的渦輪還有裡面的油泵,包括它的缸噴嘴等等,在行業裡面已經非常完美。我們想找供應商的時候,就會發現一群供應商跑過來了,技術搞得非常深了。我們現在的市場環境和生產環境已經具備了,這是我們這次成功的很關鍵因素。
由於這個技術現在看是傳統技術,但是各種文獻裡面,大家都會看各種文獻,比亞迪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各種的國外的汽車文獻,S1論文,各種期刊,每個人在這個辦公室都能看到這些期刊的。所以在文獻搜索上面,只要你想搞研發,你會發現有大量的文獻會給你講的。只是你自己對文獻的工作要做一個實際的落實工作。你把文獻全部拿來,花上三個月,組織一群人,中國大學生和研究生這麼多年國家培養了什麼好處,英語特別好。說閱讀文獻能力極強,還有一個好處,大家對沒有約束,比亞迪對這些工程師沒有約束,把任務交給你之後,把條件給你提供了,你就開始幹。大量的文獻搜索,專利搜索,搜索完了以後,就發現因為在專利查找的過程中,能夠看到每個企業的核心技術在什麼地方。文獻搜索過程中,能夠看出這個產品的發展過程,這個時候就能把這個產品系統看透了,然後再自己開始進行實驗室的研發工作。研發之後,把這些東西就變成你自己的思維,但專利上不要和別人打架的過程,再加上供應商提供的時候,實際上這個產品研發並不難。咱們現在搞汽車的經常被外國人被忽悠了,說某某技術很難,實際上他們來講,他們走過這個過程,他們知道裡面的艱辛,他們把這種思想傳遞給中國人。中國人心中有一些崇洋媚外,有一些政府領導崇洋媚外的這種思維,他就覺得這個東西很難,就以所謂的市場換技術問題。但是如果你要深入進去之後,你會發現技術並不難,只要願意投入,願意研究,它只是一張紙。為什麼比亞迪招這麼多大學生呢,就是給你一個天地,有那麼一群人專門搞這麼些專題研究,給你兩年三年就研究完了,吃透了,透了以後馬上轉換成產品。我們做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箱,是我們自己根據這些東西研發出來的。所以這次車展剛才朱老師也說了車展看什麼,看國內各大公司,各個企業在動力總成的切換。這裡面國內有幾個企業有點慢,但是很多企業速度非常快。大家可以看,因為現在作為中國來講,節能的問題是擺在非常高的戰略高度,國家非常強調它的節能。現在有一個消息,工信部那邊在2015年企業的平均油耗要到5.9升,如果達不到的話,每多0.1升罰款是極其高的。如果企業平均油耗,比如一個十萬輛的企業的公司,它的油耗多了0.2升的時候,對這個企業的罰款可能高達5到8個億。最近這段時間裡,將是一個快速的動力總成切換的時間。
博士團:我的研究方向是熱電轉換技術,不可能給您提關於電池方面太專業的問題。就想問您一個問題,可能某個著名的企業說過一句話,二等的企業是做技術的,一等的企業是定標準的,據我們所知現在國內電動汽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想知道比亞迪因為已經在電動汽車走在了全國可以說是領先的地位,有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制定標準的行業中來。謝謝您。
任林:按標準來講,所謂的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在中國我的理解有點不一樣。像標準之爭實際上是利益之爭,你把標準完成之後,我在這塊把技術已經打好了,我迅速的能夠搶佔市場先機。中國的標準之爭更多的是利益之爭,這裡面我們儘可能的把我們所知所學,給國內的政府領導講清楚。他在清楚比亞迪技術之後,讓政府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般這麼操作的。
殷承良:另外這位同學,關於標準,您剛才說我們國內沒有電動車標準,其實這話是非常不對的,任何的汽車上市,沒有標準根本就走不了這市場上。我們國內實際整車出廠,關於電動汽車,關於混合動力有一系列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成體系在不斷的制定和完善的過程之中,但是最基礎的準入的標準早就有了。所以你這個肯定要糾正一下。其實第一批跟電動車有關的標準,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制定得很多了。什麼電傳導這方面的規定,這個很早。我們國家的電動汽車起步其實是蠻早的,在80年代的中期就已經在起步,那時候就已經有一定的標準在出來。所以這個已經差不多有快二十年的歷史了,而且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國家技術監督局網站上,打電動汽車標準,或者混合動力汽車標準,你都可以搜得到。包括現在正在制定的國家報批稿,在網站上進行公示的還有很多,現在已經擴展到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的國家標準。也就是車內標準制定完了,還有跟車相關的這些標準也在制定,這些方面你們可以再了解一下。
朱西產:你們好容易見著任院長,問的問題太棉了,電動車我剛才提過,其實有點叫好不叫座,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到商業化推行,杭州這邊才三輛下去就燒掉了一輛,在一個研討會上我提到過一句,我不支持現在電動車的推廣,就推到普通消費者,有一個觀點我認為應該涵蓋在政府消費層面來試水。因為電動汽車你現在不得不承受它的使用的便利性方面,經濟性方面,含有一定的問題。當時我提了一個,我說現在要用電動車的話,還要有這種一不怕貴,二不怕累的精神,結果遭到了一群人的反擊。現在譁啦一燒,現在還得加第三句,三不怕死。對於電動汽車這一塊,比亞迪一直是走在前面的。現在電動汽車拿到牌照裡面這些廠,我們看到反而是一汽、上汽這種倒沒有,那麼比亞迪和奇瑞在裡面有牌照的汽車廠裡就算大的,你是老大就是老大了。因為一汽、上汽還沒有車型拿到牌照。拿到牌照的反而是眾泰,第一張牌照是眾泰,力帆,海馬,這裡面比亞迪和奇瑞就算老大了。你作為老大的話,尤其是杭州著火以後,這個給電動汽車的市場推廣我覺得是摸了一個陰影。從你對電動汽車的理解,比亞迪對電動汽車的理解就是什麼時候有可能突破這些使用便利的問題,經濟性問題,安全性問題。只有消除了消費者對它的貴、累、安全,這三個陰影消除掉,大家才有可能來買這個車。所以這一塊看能不能談談你的看法。
任林:朱老師,老問一些很尖銳的問題。比亞迪這條路子是打算這麼走的,第一個,作為電動車剛開始,它屬於發展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這裡面可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實際上我們一開始準備先在公交車上和計程車上去解決,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系統是政府直接導入的系統。政府現在手上錢特別多,不知道往哪花。它剛好又有政績需求,因為現在新能源是現在國務院最關心的問題。哪個地方政府在這方面有成就的時候,他升遷的需要就快,地方政府願意把錢拿出來在這方面投。所以現在在計程車上推出E6網,在公交系統推的是K9,就是我們電動大巴K9方案,這兩個現在已經開始獲得了很大的大浪。在這個過程中剛好用把老百姓教育的過程,老百姓一開始心裡有一些陰影,怕電動汽車出事,這時候讓你坐公交大巴,這時候讓你坐計程車,坐的時候就體驗去,體驗以後就會慢慢教育用戶。我們現在重點是在深圳體會,深圳大概今年要上三百輛的K9,就是我們電動大巴,再上五百兩電動計程車,這個上完了以後,如果深圳示範很成功的時候,馬上就會在全國各大城市產生連鎖效應。因為深圳政府領導的表現非常好,其他政府領導也會急的,也會跟政府表現的。就跟北京現在不是又限牌什麼的,又挑號,但是對新能源車,它是不搖號不限牌,現在還沒有做過批准,要批准之後,我們馬上把這車往北京推,F3往北京推。政府的推導影響市場的問題。
還有一個關於成本的問題,市場準備問題,實際上比亞迪現在通過新能源車示範運行,掌握了很多核心東西之後。我們是認為電動汽車時代馬上就會到來,我們基本上計劃在2015年左右,也就是用三到四年的時間,比亞迪再不幹傳統能源車了,只在低端上會幹一些。像F3,F6,終端的,包括S6車,全部把傳統剔出去,但是會做DM這種形式的,走這個方案。
關於成本這一塊,我們走鐵電池方案,由鐵電池再往後走,它的成本將極具優勢。一個產業做到一定大的時候,它最後的成本就是材料成本了。這裡這些材料,市場上資源有多少,價格有多少,一套東西做完成本基本就沒了。這個時候剛好發動機換成電機,然後再加塊電池成本,所以市場會很快到來。我們前期的市場教育,在中期的準備,迅速的會在2015年全系切換,這時候新能源車應該到來了。實際上到時候價格並不高,是能夠接受的。
任林:換電模式在中國是永遠走不通
博士團:我們電動車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您認為在什麼地方?
任林:實際上作為技術上來講,大家如果看車展去,很多汽車尤其國內頂尖品牌,在技術上走得已經很深了,大眾一直對新能源車持著否定態度。但是現在它對新能源車投入非常大,大陸博銳公司他們在新能源方面研究已經非常非常深了,沃爾沃也推出一些車來,大家去看吧,你會發現在技術上面已經基本上是到了快完善的時候了,應該可以往上推出的時候。但是問題在哪呢?我覺得是一個市場引導的過程。大家的觀念怎麼去轉變過來?現在實際上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關於充電的問題的誤區,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電動車依賴充電站是遠遠小於咱們現在原油車依賴於加油站,為什麼這麼說呢?電是可隨地可在的,我車開在哪,哪就有電。這種依賴就非常小,只是說大家現在在心裡上沒有準備問題,如果你汽車沒有加油站的時候,你會很難受。所以你回到家裡面,隨著充電樁,就跟手機充電一樣,這是一個誤區,誤區要解決。
第二個換電模式的誤區,現在國家電網,還有南方電網等等,搞一個換電模式的問題。而這種有些地方政府還在繼續支持,對於換電模式來講是一個錯誤的。第一個,作為大家都用手機,手機的電池想統一非常難,為什麼?是個性化需求。我不可能大家的手機長得一個模樣,是個性化需求造成的。汽車也是個性化需求,你不可能把每個車的電池大小做成一樣的,大家做汽車的,布置完成之後,你不可能讓這個人必須坐到這兒,你必須給我換電池。以後必須這麼大,這麼大就放不進去,你是不可能的,用戶需求是不能解決的。第二個是技術問題,因為電池放電過程是大電流放電,大電流放電現在要求接受電阻非常高,但是在中國這種模式情況下,中國換電站可能不認真,要把那口清理得很乾淨,然後再裝上去,不允許出問題。中國的運行模式上是做不到的,真正換電的這些工人他能這麼認真嗎?做不到。所以中國的人的這種性格特點決定這個模式是失敗的。換電模式在中國是永遠走不通的。謝謝!
(責任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