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選擇。
高考,和投胎、婚姻並列成為決定一個人人生的「三大選擇」。
投胎,按佛教講,由上輩子的修行決定;高考(包括選擇大學、專業、城市)是人生承上啟下的一次關鍵選擇,很多人因這個選擇基本決定了之後所走的人生路徑——找什麼樣的工作,甚至決定其找什麼樣的人結婚。
人們常說,高考是「七分考,三分報」。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考只是預賽,報志願才是決賽。
即使沒考好,也要報得好。志願報不好,高分也枉然。
(一)
周浩,是一名青海考生。他2008年參加高考時,考了660分。
在志願填報時,家裡人和老師沒有徵詢周浩本人意願,沒有選擇他所喜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是幫他選擇了北京大學。
進入北大後,從小就喜歡操作和動手的周浩面對枯燥的理論學習,很不適應,萌生了轉系的想法,可是經過努力沒有成功。
周浩選擇了休學,在嘗試過電話接線員、做過流水線工人之後,不擅交際又沒有一技之長的周浩,決定重新回校讀書。但,這時北大已經回不去了,周浩選擇了就讀北京市技師學院數控技術專業。
在技師學院,周浩找到了人生的坐標,重新找回了自信。
在2014年11月舉行的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中,周浩獲得了冠軍。畢業後,周浩留校任教,在第一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上,周浩又獲得了機械類一等獎,成為名符其實的行業狀元。
後來,有媒體採訪周浩,問及從北大退學上技校,有沒有後悔,周浩表示:不後悔。
假如,當年志願填報時,周浩的父母能夠尊重他的想法和選擇,周浩的人生或許會更加精彩。
(二)
選擇,不僅是為了當下,更是為了擁有更好的未來;好的未來,意味著選擇權力更大,選擇範圍更廣。
所以,一個讓未來路徑變寬的選擇是好選擇,一個讓未來路徑變窄的選擇是壞的選擇。
許多父母都像周浩的父母,高考報志願時,抱著「我是為他/她好」的良好初衷,希望他/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放棄選擇那些在我們成年人眼中「不靠譜」的愛好作為專業。
但我們可曾想過:只為了所謂的「未來好找工作」、「生活穩定」或「薪資不錯」等理由,父母們豈不是剝奪了孩子追求生命熱情的權利!
為什麼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之後想轉系?就是當初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如果轉不了專業,那種如讀天書、如坐針氈的日子,對一個大學生來說,豈止是煎熬,時間的浪費、青春的壓抑,將成為一生揮之不去的痛苦陰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這樸素的真理,在志願填報時被某些父母有意屏蔽,甚至一腳踢開?
建立在孩子們興趣和愛好基礎上的志願填報,選擇的是心理嚮往的事情,他們就會在大學裡認真地去學習它,日後考上更好學校的研究生,去理想的城市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也更容易在這一領域出人頭地——還會為中年以後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三)
未來,是自己選擇,還是父母代勞?
準大學們莫再做「媽寶」了,要敢於立足於興趣與夢想,自己選擇專業,敢於為自己所選的專業努力奮鬥。如此,來日才不會因選擇而遺憾和悔恨,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越走越寬廣。
父母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心願與意志,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甘心情願做孩子的諮詢師和幫手。
我們現在選專業,眼光不要光盯著就業熱門的幾個專業。現在社會變化很快,四年之後,現在的熱門專業是否還是熱門?其中存在很大的風險。
選專業,要有發展的眼光,不能僅僅局限於當下的社會需求,而應該是看到未來的需要,為未來二三十年的社會發展選專業。未來二三十年的產業變化和職業需求與現在會不一樣,這是因為我們正在跨入一個新時代:智能時代。
智能時代,勢不可擋。
選專業時首先要問一問,這個職業是否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凡是電腦、機器人能做的工作,選擇專業時一定要避免;相反,創造性工作、需要情感交流的工作,如心理諮詢、幼教、管理、藝術、建築設計、服裝設計、營銷等是機器人永遠無法替代的,因為機器人沒有情感和意識,不懂人的心理,只能夠按程序工作,無法進行由感受和想像而派生的靈性創造。
(四)
選哪座城市、哪所學校、哪個專業,是擺在考生填志願時的三大靈魂叩問。
對高分者,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本奔名校,城市考慮到,專業往後靠,深造有必要,就業很有效。」
成績在一本和二本之間,城市重要,但需努力兼顧到院校,最後才是專業。
如果分數已經是三本或高職專科的水平,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當下,考研深造已成大學生的「標配」,因此也有這樣一句話:3個985求職不受苦,3個211應聘都有招,本碩博都是985或211,還會愁找工作嗎?
……
職業分工越來越細,未來的社會一定是發揮自身競爭優勢,把你的強項發揮到極致,你的作用就會突顯。
但對準大學生而言,志願填報並不能決定你一生的發展,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你還是需要不斷的努力,如此才能夠不斷地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
每個人都想過得精彩,可不少人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磨光了對未來的期待。美好生活本身其實並不難,難的是你從來沒有認真去實現它。
站在高考志願填報的十字路口,願孩子們別將就、別妥協、別敷衍——你的態度可以決定你未來生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