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奇 犽
編輯 | 陳某凡
全文共287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90後或者95後,那麼一定對這兩個電視廣告不陌生:
「挖掘機哪家強,就到山東找藍翔!」
「學廚師,就到新東方!」
甚至於,後者還有一個看上去西裝筆挺的弟弟跟自己姐姐說,「遇到新東方廚師就嫁了吧」。
在我們幼時偷看電視的記憶裡,必然會留存有這兩個廣告的印跡。它們的出現是如此高頻次快節奏,以至於後來2018年世界盃期間,當我看到某招聘網站和旅行攻略APP的電視廣告時,總會覺得這創意來自古早的21世紀初,多少都帶了藍翔和新東方的影子。
直到2019年6月,我才忽然驚覺,魔性廣告雙雄之一,新東方廚師烹飪學校的母公司——中國東方教育,竟然已經在港股上市了。截至發稿前,中國東方教育總市值343.98億港幣。
專注於職業教育的東方教育,現在共有五大品牌:新東方、新華電腦、萬通、歐米奇以及華信智源。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新東方提供全面烹飪課程,歐米奇提供西點和西餐為主的烹飪,根據中國東方教育的半年報來看,其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8.21億元,新東方烹飪教育就貢獻了10.1億元。
毋庸置疑,2019年是職業教育「大年」。國務院於2019年2月印發的《關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就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吃貨的本能,讓許多人(主要是我自己)對烹飪培訓這個行業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其商業模式和形態也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間。
01
烹飪專業也有高等教育?
是的。不過,更準確的說法是高等職業教育。
自古以來,在「吃」的研究領域,中國從不懈怠。然而,儘管美食人才與成果數不勝數,但卻始終缺乏成體系的烹飪教學。
中國烹飪技術的主要教育形式仰賴於「代代相傳」,或是由辛勞的家庭主婦們一代傳一代,或是職業廚師對徒弟們的言傳身教,這兩種教育形式,用現在流行的術語來講,約等於「一對一」或者「小班課」模式。
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國才逐漸出現了烹飪教育的培訓形式。這時候的烹飪培訓跟醫學還有些親戚關係,鑑於中醫「醫食不分」的傳統觀點,所以很多高等學校和師範院校把這兩者結合在了一起,誕生了第一批烹飪和食物化學專業。
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官方記載,來自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前民國政府教育部主編的《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據記載,當時少數教會主辦的私立大學,如北京輔仁大學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都開設了家政系,這些家政系的教學計劃中就有一門烹調技術方面的課程。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黑龍江商學院(現哈爾濱商業大學)於1959年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專學歷層次的公共飲食系,後改為烹飪系。由於年代久遠,現已無法考證當時的專業課是否為魯菜和東北菜,只知道彼時在組建這個專業的過程中,以「調幹」的形式,在全國飲食技術骨幹中招收了「烹飪研究班」、「烹飪專修班」共4個班146名學員。與此同時,南邊的上海財經學院也開設了烹飪專業,只是這一南一北兩所學校的烹飪專業初嘗試,不久後均以招收一屆學員而告終。
烹飪教育正式成為「高等教育」一份子,已經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事了。1983年,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現揚州大學)設立了中國烹飪系。是年9月,該專業面向全國招收了第一批烹飪工藝專科學生。這一時期烹飪教育的突破性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時值改革開放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骨子裡對美食的熱情再度被激發。
80年代初,烹飪行業由商務部主管,為了讓人民群眾吃得更好更高質量,商務部還特意召開烹飪專業座談會,專門論證是否有必要在高等教育層次裡設立烹飪專業。
然而這其中也存在有讓人詫異的「騷操作」,即當時的烹飪專業,只有理工科學生才能報考。莫非,當時人們都以為,烹飪操作須得具備化學實驗儀器使用基礎才行?而翻閱當時的報刊記載,對於烹飪專業的介紹也充滿時代氣息,「一般參加國營飲食或賓館工作,也可以從事烹飪教育和科研工作。」由此看來,早年的烹飪專業招生門檻,確是「很有些趣味」。
1985年,中國第一所專職的烹飪人才高職院校——四川烹飪專科學校終於宣告成立,但烹飪專業被承認和營養學有關,卻已經是90年代的事情了。1993年,又是在揚州,揚州大學商學院(現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開設了烹飪與營養專業本科教育。
2000和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兩所大學從中職學校招收烹飪專業研究生,其中一所就是揚州大學,而另一所則再次落在了哈爾濱商業大學。時光荏苒,最早試水烹飪專業的南北兩校,時隔40年後,再一次成為了烹飪教育創新的實驗基地。
02
不僅有「小龍蝦學院」,還有「蒸菜學院」
約莫兩三年前,「小龍蝦學院」的新聞刷屏時,很多人都以為是一場惡搞或者炒作,仔細研究了一下,還真不是。
「小龍蝦學院」是正經的職業學院,真名是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潛江龍蝦學院,學校性質是校企合辦的二級學院。既然網紅其名深入人心,姑且,還是稱之為「小龍蝦學院」吧。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小龍蝦學院」則創建於2016年5月,經過教育部備案、湖北省教育廳批准,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專門從事龍蝦產業的職業學校。
成立之初,「小龍蝦學院」還被教育部點名批評。2017年,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一些學校錯誤地理解了自主權,濫用自主權,不從專業目錄當中選取專業,瞎設專業,搞一些奇葩的專業,要注意防止這種傾向。「比如,有的學校開出了龍蝦專業,不能夠這樣……專業的設置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是有科學性的,不能夠誤人子弟。」
後來,「小龍蝦學院」教務處處長王中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並沒有開設「龍蝦專業」,而是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和市場營銷專業,「都在目錄裡面,並且基礎文化課都是一樣要上的,八大菜系也都要學,只是說重點是小龍蝦方向。」
「小龍蝦學院」的成立背景,離不開潛江發達的小龍蝦產業。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潛江小龍蝦產業綜合產值已達160億元,已超過2017年潛江小龍蝦的綜合產值230億元的一半,並且帶動了10萬人就業。潛江市戶籍人口101萬,從事小龍蝦相關產業的人數大約13到15萬,這意味著,每6-8個潛江人裡,就有一個小龍蝦相關從業者。考慮到市場需求,「小龍蝦學員」的存在確也有其必要性。
引發熱議的還不止「小龍蝦學院」一家,就在前不久,湖北天門市成立了蒸菜學院,了解一下?
2019年12月,中國(天門)蒸菜學院的掛牌儀式在湖北省天門職業學院舉行。跟潛江的小龍蝦情況類似,天門蒸菜同樣也是天門的當家招牌。2014年,天門蒸菜入選國務院禮賓菜單,《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也有天門蒸菜的身影。
掛牌儀式上,天門市副市長吳宇慧在致辭中就提到,希望天門職業學院以蒸菜學院掛牌為契機,在中餐烹飪專業基礎上,開拓專業設置,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機制,承擔起天門蒸菜美食文化傳承與發揚的責任,推動天門餐飲旅遊經濟繁榮發展。
按照這個邏輯,台州東海小海鮮養殖烹飪學院、順德家禽職業研究學院也都可以考慮安排上了,順德家禽職業研究學院還可以下設燒鵝專業,另設雙皮奶研究院……
參考資料:
《20年中國烹飪高等職業教育之研究》
《關於烹飪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思考》
《成立蒸菜學院 研發蒸菜新品 「蒸菜江湖」,天門欲執牛耳》
《職業教育質量不高歧視仍存 修法能否改變現狀?》
《小龍蝦學院實力翻身,潛江要與「食」俱進》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