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各軍種為了向白宮討要軍費,往往是拿中國或俄羅斯話題不斷炒作。而且次次都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樣子。而最近,美國海軍就又一次拿中國問題說事,還對外公開了自身的軍費調整報告,數額高達2070億美元。
據美國網站《國家利益》在當地時間10月7日的報導稱,美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在參與美軍的「戰略與預算評估」會議時表示,儘管在2016年時美國海軍的計劃是建造355艘戰艦,但是到2020年了數量上不增反降,只有不到300艘戰艦。而隨著中國的055、075、航空母艦的建造,美國海軍正在失去優勢。為此,美國海軍繼續將艦隊擴充到500艘的數量。預計在2035年建造到355艘戰艦,在2045年形成500艘的海軍規模。
不過,在海軍規模的傾向上,埃斯珀卻提出了一個與目前美軍艦隊規模相反的觀點。埃斯珀認為,隨著遠程打擊手段的豐富,美國海軍必須讓大體積的裝備遠離他們的庫存。比如航母、巡洋艦等。新一代的艦隊設計必須擁有更多、更小、更廉價的力量。而重中之重,美軍如果缺乏足夠資金,至少需要發展超過70艘的攻擊型核潛艇,以保障在必要時擁有最終反擊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國家利益》在報導中還引用了《海洋力量對歷史的影響》一書的觀點,認為美國必須建造一支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保證「海上控制權」的艦隊,以確保美國對全球的軍事優勢。而當美國的海上貿易和商業遭遇無法避免的挑戰時,美國海軍能夠扼殺對手的貿易。又或者是通過登陸的方式,打造美國經濟的安全庇護所。
可以說,該書充滿了美國霸權思維,而美軍方面又將該書的思維當作「權威」來對待。由此也能看出,美軍在制定戰略時往往富有侵略性、霸權主義,這一點上看,競爭者想以和平方式完成位置替換,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國自身內卷嚴重到公開化的內耗。
需要指出的是,埃斯珀在表示希望提高海軍投入的時候也提到,通過增加海軍艦隊數量,一方面是振興目前低迷的美國造船業,通過大量的投資,提升優質的基礎設施,培養高素質的工人,以恢復美國曾經強大而健康的工業基礎。另一方面,隨著造船業的興起,配套的零部件製造商也會獲益,進而出現勞動力需求,這滿足就業需求、又能完善本土供應鏈、其他資產投資等等,刺激經濟復甦。這個理論,倒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天價的軍費報告,也引起了國際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就認為,在當前美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將2070億美元投入海軍。他們耗費了無數的金錢,而他們也曾迫使蘇聯做同樣的事情,直到它崩潰為止。
也有巴西網友認為,當他們不竭餘力地投入資金來擴充自己的數量時,美國已經輸掉了這場競賽,它沒機會了。(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