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5時11分訊(王靜)12月18日至2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國外語》編輯部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圓滿結束。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劉詠丹老師團隊經過課程設計和現場說課兩個環節,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最終榮獲本科英語類專業組特等獎。
獲獎合影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據劉詠丹介紹,她和團隊隊員從暑假開始準備此次思政教學比賽初賽。「自己組隊、選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政點。我們從無到有,逐漸構建了屬於自己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藍圖。」
今年10月,劉詠丹團隊進入了第一輪決賽,他們選擇「水資源循環」為主題,在一個月時間內準備了優質詳實的課程設計,並以此脫穎而出,進入到最終決賽環節。
最終決賽現場,說課老師雷雨以優異的表現帶來了精彩的一課,並沉著應對評審老師的提問。「從個人保護水資源的角度,談到節約用水與公民責任,最後談到國家利益、科學環境治理。我認為,這次說課的成功,與我們團隊的努力密不可分。」雷雨說道。
團隊意識,是劉詠丹認為取得成功的關鍵。她坦言,正因為每個人都付出了許多努力,才能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雷雨負責說課,其他三位隊員楊豔麗、桂姝姝、唐詩美在研讀國家政策、收集教學資料、串聯課程設計等方面各有所長。「從外語課的傳統教學,到結合文章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次比賽給了我們老師很多啟發。」
劉詠丹表示,此次比賽讓老師開闊了見解,對思政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讓思政走進課堂,不僅是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也讓老師實現自我提升。隊員們也紛紛表示,比賽之後,感覺身上的使命更重了,意識到對於學生的思想思維引導,作為老師有很重的責任。
課程思政是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切入點,是完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重要抓手,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和全面性工作。「接下來,我們將把立德樹人貫徹始終,組織老師思考探討教材中的思政點,系統挖掘外語與思政相結合的點,把『課程思政』建設全方位行動、持續性推進,引導和培養學生更成熟的思想、思維。」劉詠丹充滿信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