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簡述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9月均通過研究生院官網發布了《關於開展研究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幾所高校發布的通知均提到:近年來,學位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
《通報》中通報了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的3起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同時要求,各高校要立即採取行動,全面覆核、排查近5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通報》見本文結尾附錄)
二、輿情聚焦
近期,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多所高校都在覆核、排查近五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以確保學位論文的真實性。此外,對於自媒體、新媒體等平臺曝光的研究生論文作假行為也要嚴厲查處。相信不少近年畢業的碩博士讀者近期對該通知也有所了解,或在積極配合中。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都對該事件進行了報導,微博上網民對教育部紛紛表示支持,認為「倒查肯定會發現不少論文作假的」,「5年太短,應該倒查20年」,「抄襲的後果是在太大,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不要以為畢業就萬事大吉」……
不僅如此,9月22日教育部也聯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那些學位論文作假的研究生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以此杜絕研究生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行為。該消息一經發布,便獲得許多網友支持,相信在眼睛雪亮的群眾監督下,這樣的學術打假必將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小編點評
國慶節前夕,教育部對學位論文的造假問題連出重拳,先是將學位論文作假納入信用記錄;又通報三起學位論文抄襲事件,要求碩士博士論文倒查五年;9月2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也著重提到了加強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問題。意見表示:學位授予單位要進一步細分壓實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等責任。論文重複率檢測等僅作為檢查學術不端行為的輔助手段,不得以重複率檢測結果代替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對學術水平和學術規範性的把關。意見還要求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力度,適當擴大抽檢比例。對連續或多次出現「存在問題學位論文」的學位授予單位,加大約談力度,嚴控招生規模,對經整改仍無法達到要求的學位授予單位,依法依規撤銷有關學位授權。
通過這些舉措,我們也看到了有關部門解決這一教育領域的「頑疾」的決心。的確,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對科教、學術研究的高度重視。倒查學位論文造假問題,其意義不僅在於讓曾經有學位論文造假行為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也在警示當下和將來的碩士、博士同學們學位論文造假的後果之嚴重,以從根本上解決學位論文作假的問題。
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是對人類社會的普遍道德要求。人與人的能力是有差距,文章的好壞會有差別,但萬不能因此丟失了誠信。小編相信,有能力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在學期間只要下功夫,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符合畢業要求的學位論文。抄襲,作假絕不是畢業的捷徑,切勿因小失大。人生路很長,請不要抱著僥倖心理,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附錄】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教育部援引澎湃兩則論文抄襲類報導警示部屬高校:勿僥倖
澎湃新聞: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來源:高等教育傳播與輿情監測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