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 歐茜醫生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洗牙」這個詞呢。有些人說,有啊,我才洗過呢,基本上一年就去洗一次的——的確,「洗牙」可能是老百姓腦海裡除了「補牙」以外的最熟悉的口腔處理了。
但也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不就是牙要乾淨而已嘛,我幹嘛要花錢去讓別人幫我洗,還又難受又出血的,我天天在家都有刷牙的呢——也似乎有那麼點兒道理。
那洗牙究竟是什麼回事呢,天天在家刷牙的我們又有沒有洗牙這個必要呢?
先來看一張圖!天呀,不僅已是滿目難看的色素沉著,牙齦緣的一圈也開始出現噁心的牙石了……難道這位兄弟就沒有在家刷牙麼?
廣州陳小蘭醫生供圖
當然不是,他與我們一樣,從小就知道刷牙是有效清潔口腔的最基本一步!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刷牙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活兒!
目前,被推薦得最多的是改良的巴氏刷牙法,也叫「齦溝清掃法/水平顫動法」,可能是最有效清潔牙菌斑的刷牙方法了,尤其對齦緣附近及齦溝內菌斑。為什麼會強調這些部位呢?
您學會了嗎?
目前,被推薦得最多的是改良的巴氏刷牙法, 也叫「齦溝清掃法/水平顫動法」,這可能是最有效清潔牙菌斑的刷牙方法了,尤其對齦緣附近及齦溝內菌斑。從一張立體的牙齒結構模式圖可以看到,牙齦的邊緣,與牙面之間並不是」無縫連結」,而是存在著一條0.5—2毫米深的淺溝,稱齦溝.
齦溝內容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菌斑,容易成為厭氧菌生長繁殖的溫床。由於齦溝呈相對封閉狀態,稍不留神刷牙不注意,齦溝就成為了牙周炎的始發地帶。此外,牙齒鄰接點下方的齦溝也是難以徹底清潔的區域,有時單靠牙線可能並不能做到每次都完美地清除異物,因此這兒也是引發牙周疾病的一個隱患。
日積月累,在牙齒的根部就出現一些黃色、棕色或黑色的斑塊堆積,那就是牙結石了,也就是附著在牙面的礦化的牙菌斑。它的存在,一方面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又妨礙了口腔衛生的維護,將加速菌斑的進一步堆積……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牙石將不斷變厚、面積變大,將不斷壓迫牙齦,可引起牙齦紅腫或萎縮,臨床表現最常見的是牙齦出血,一般出現在大家刷牙、使用牙線或啃咬蘋果之類硬食的時候。
之後,隨著病情的發展,牙周病——這一中國成人最常見的失牙病因 、牙齒的「沉默殺手」——將悄悄進駐,牙槽骨的逐漸破壞萎縮,患者此時可能自覺咬物無力、牙槽腫痛、或已自覺牙齒的鬆動甚至脫;臨床檢查時除了可見齦上結石,還可能查及真性牙周袋內的大量齦下結石了。
廣州陳小蘭醫生供圖
此時,大家可能已有初步的概念了:如下表所示,雖然牙刷、牙線等日常清潔用品對於維護牙齒的衛生十分重要,但是仍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即使每天都刷牙,我們依然是有必要洗牙的。
洗牙,就是專業術語中的「牙周潔治」。它指一種去除牙結石與牙菌斑的有效手段,並拋光牙面,以延遲菌斑的累積和牙石再沉積的發生。
如果結石與菌斑數量較少,還沒有附著在牙齦以下,那麼,只需要出動超聲波齦上潔治術就足夠勝任清理工作了;如果牙結石已經蔓延至牙齦以下的部位,就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根面平整(也叫齦下刮治)來完善治療了。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不難知道,洗牙的優勢很明顯,但可能大家心中還是有不少的疑團。下面我們將以網友們的常見問題為線索,來一起梳理一下,一同來解解惑、為背負了太多誤解的」洗牙「二字減減負!
1.洗牙能美白牙齒嗎?相信這是很多愛美人士對」洗牙「起意的初心了,但是,很遺憾地告訴你:洗牙是不能」美白「牙齒的。
根據常見的牙齒變色的原因,臨床上可將其分為外源性著色與內源性著色。表現包括有:因吸菸引起的牙面著色、茶或某些飲料過多攝入引起的牙面著色、增齡性黃牙、氟牙症、釉質發育不全引起的牙齒變色、死髓牙、四環素牙、齲病引起的牙齒變色等。
齦上超聲潔治去掉的是牙結石,菌斑等外源性物質,有時也會結合患者對美觀的需求結合使用噴砂將牙面上的來自茶漬或煙漬的色素沉著大部分去除;但這兩種操作都只針對外源性的物質,對牙齒本身的顏色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不能達到「牙齒美白」的目的。
真正的牙齒美白,也叫「漂白」,其原理是利用漂白劑中的過氧化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釋放自由基,使牙齒表面及內部的大分子有色基團分解成光反射較少的小分子結構,進而改善牙色,達到漂白的目的。它與瓷貼面、全冠等口腔修復手段,都是改善內源性著色牙的外觀的常用方法。
說白了,「洗牙」就好比洗臉。通過洗臉,可以把臉上的灰塵或髒東西去掉,但是想通過洗臉,而使原本的黃皮膚變成白皮膚,這要求就有點貪心了哦。
2.洗牙會傳染疾病嗎?首先,洗牙前,應選擇正規的醫院或診所。醫生在接診時都會詳細詢問病史,然後再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必要時可能暫緩洗牙處理。
其次,只要您選擇的是就診機構足夠專業,它都有一套完善的、詳細的、嚴謹的口腔診療器械滅菌及消毒操作相關指引。
另外,它對於處理所有患者的操作過程防護、使用過的診療器械的處理,基本原則都是一致的,並不會因為這名患者否認全身其它疾患、那名患者存在急性感染病灶而有所區別對待。
3.多久需要洗一次牙?普通人群中成人的口腔常規檢查是一年一次,一般建議是在每年定期口腔檢查時進行常規齦上潔治。相對而言,以下特殊人群可能有洗牙的「急迫性」:
1
存在口腔衛生維護障礙(如某些殘障疾患人群等)、或牙周健康維護不佳的患者,可能需增加牙周潔治的頻率。具體聽從醫囑為準,因此,定期的常規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2
備孕婦女:口腔健康檢查,應作為備孕工作的重要一環。因為妊娠期婦女受孕激素、雌激素的影響,一些口腔疾病如牙周病將更趨嚴重,但又可能由於懷孕的原因而使疾病未能得到很好的處理或手術時機;另一方面,牙周炎的存在,將增加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兒的風險。因此,計劃懷孕前應行常規口腔檢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行齦上潔治,以保證孕期牙周健康。
3
牙齒矯正前及矯正中:在行牙齒矯正的過程中,由於傳統矯治器對牙齒自潔能力與日常口腔清潔的「妨礙」,矯正人群往往易患牙齦炎、齲病等情況。因此,矯正前與矯正中,應遵醫囑行定期齦上潔治,以避免矯正結束後出現一口「整齊的壞牙齒」。
4
口腔疾病處理前:如缺牙患者需鑲假牙行牙列修復、口腔頜面部手術患者術前都有齦上潔治的需要。
5
全身疾病患者: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其群體中罹患牙周炎的風險較普通人群明顯高發,應注意定期洗牙。
4.哪些人不適合洗牙?嚴格來說,洗牙也是口腔門診小「手術」,專業名詞為「齦上潔治術」。那麼洗牙也有它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以下這些情況就不適合進行洗牙。
1
無法配合操作者。如一些尚無法配合的小朋友、部分殘障人士,可由牙醫改用一些簡單的常規的非超聲器械,如挖匙、慢機等,進行手動或機動的簡單操作,以一次性或分次去除大塊的牙石、軟垢為首要目的;如能配合牙面光潔術,那麼位於光滑牙面的大面積的色素沉著也能部分去除,有一定的改善美觀的效果。
2
使用心臟人工起搏器的患者。這部分患者應禁止進行超聲潔牙,以避免因幹擾起搏器的工作而造成患者心律紊亂等危險。
3
患有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活動性心絞痛、半年內發作過的心肌梗死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規洗牙治療。
4
患有各種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甲亢等的患者,應在內科醫生的指導下,預先適量應用促凝血藥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時出血不止。
5
患有某些急性傳染病的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動期、結核病患者、AIDS患者等,也應等疾病穩定後,才可到醫院進行適當合理的口腔處理。就診時還應將自己的病情明確告知接診醫生。
6
孕婦。相對安全的口腔處理時機是孕期4-7個月,比如幼兒園中遇到困難、家庭爭吵、缺乏親子交流等,明確之後我們可以針對性去處理。
7
患有牙齦部惡性腫瘤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規洗牙,以避免腫瘤擴散。
8
口腔局部軟硬組織炎症處於急性期的患者應該待急性期過後再行口腔處理。
5.小孩幾歲可以洗牙?因家長幫小孩子刷牙的方法不正確或小孩根本不配合刷牙,往往牙齒的清潔程度非常差,牙齒表面也更加容易色素沉著甚至是牙結石。
小孩也可洗牙,但這前提是能配合醫生乖乖洗牙,不亂動。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能較好配合。
小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應每年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檢查過程中醫生可根據孩子牙齒的清潔程度決定是否需要洗牙以及今後洗牙的頻次。若牙結石不多,醫生則直接進行手工潔牙,牙結石較多的情況下才使用超聲波潔治器。
6.洗牙之後必須拋光嗎?洗牙之後建議做拋光的。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洗牙」的原理。超聲波潔牙機產生的高頻震蕩,將牙結石從牙面上震下來,以達到去除牙結石的目的。但有時候經過震蕩,並不能一次完全將全部的牙石完整地去除,牙面可能仍表現為不甚光滑的外觀。這些未足夠平滑的表現,一方面更容易藏汙納垢,影響日常口腔衛生維護的效率及效果;另一方面會造成口腔異物感,尤其是當這些情況出現在牙齒的舌側面時。
因此,在洗牙的過程中,在完成了超聲潔牙機頭清理的步驟之後,醫生往往還會以拋光膏對牙面進行拋光平整,以完善潔牙的效果。
7.洗牙之後牙齒敏感酸痛怎麼解決?牙齒過敏,是牙齒受到外界的物理、化學刺激,如冷、熱、酸、甜以及摩擦、咬硬物等機械刺激,所引起的酸痛感覺。
牙齒為什麼有感覺?我們來以下面的這張手繪圖來了解一下(其實恆牙、乳牙的解剖結構是類似的)。牙齒並不是實心的,在其內部存在一空腔,形態與牙齒的外在類似,名為牙髓腔,容納的就是牙髓,它包括牙神經、血管、淋巴等組織。
當包裹牙髓的堅硬的外部組織——牙釉質、牙本質——發生缺損的時候,外部的刺激因素就可能通過牙本質中的牙本質小管傳導達到了牙髓,而引起了酸痛不適的感覺。
凡是讓牙釉質完整性受到破壞,使牙本質暴露的各種牙體疾病,均可發生牙齒感覺過敏。
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洗牙前牙齒好好的、洗牙後反而會出現牙齒敏感這個疑惑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正是之前存在的牙結石呀!
一向而言,如果一個個體的牙石大量存在的話,很大可能本身就是牙周病患者;而牙周病的一個明顯體徵之一就是牙槽骨的吸收、牙齦的退縮、牙根的暴露;而處於釉牙本質界根方的牙骨質部分本身就沒有牙釉質的覆蓋。看,由於牙石的存在,把原本暴露的牙本質(或包括根面的牙骨質)又覆蓋起來了,所以,我們的牙齒會覺得暫時不酸不冷了。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牙齒出現短期的酸痛不適,就容許牙石這個「保護傘」的存在,否則牙周病所導致的「老掉牙」問題就找上門了。
洗牙的過程中,如果牙醫覺察到您的牙周健康存在隱患,通常會建議您在洗牙一周左右、待牙齦炎症控制後,複診牙周專科醫生行牙周專科檢查,以進行之後的診治。如果您這期間仍存在著明顯的牙齒酸痛症狀,也可向醫生如實告知,醫生將會給您相應的診療方案。
其實,當我們成年人,能常規的一年洗牙一次,牙石是不會太多的;甚至原本也沒有存在什麼牙本質暴露的病情,因此洗牙後的敏感症狀也會相應地輕,一般在2-3天後會逐漸好轉。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洗牙,也就是牙周潔治,能遏制牙周病變的發展,延長牙齒的使用壽命。建議定期拜訪正規口腔醫療機構,一年做1-2次的牙周潔治。同時做好日常的口腔健康維護。那樣,洗牙的過程也可以是很輕鬆愜意的!
本文作者
參考文獻
[1]牙周病學.孟煥新 著.人民衛生出版社.第4版.2013
[2]Diabetes and periodontitis: A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J].Bascones-Martínez A, Muñoz-Corcuera M, Bascones-Ilundain JMed Clin (Barc). 2015
[3]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 APO 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pathogenic mechanisms[J] . Phoebus N. Madianos,Yiorgos A. Bobetsis,Steven Offenbacher. J Clin Periodontol . 2013
[4]Prevention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A practical guide[S/OL]. WHO. https://max. book118. com/html/ 2018 /0409/160732336.shtm . 2018
免責聲明
本文經知貝醫療醫事委員會審核。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原標題:《天天刷牙還需要洗牙嗎?關於洗牙的7個問題一次解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