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隨著整個社會對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重視程度提升,現在的小學生作業也的確奇葩多多。
而這不僅考驗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的耐心,也考驗老師批卷時的決心。有時面對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真不知道是該給勾還是該給叉。
一方面怕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另一方面,又怕扼殺他們的自由思維,的確太難了呀!
「最懶小學生」造句,老師看後無法打叉
這位小學生在寫語文作業時,投機取巧的造句令網友都身為佩服,並為他起了個封號叫「最懶小學生」。
當題目讓孩子用馬前失蹄、痛快淋漓這兩個成語造句時,他填上的答案是「我馬前失蹄」、「我痛快淋漓」。
關鍵在於,句型是真的成立的,因而批改作業時,老師看後也無法打叉。最後也不知道猶豫了多久,還是打了個勾。
這還不算,在給殊死搏鬥、連滾帶爬這兩個成語造句時,孩子運用了同樣的方式,不過換了個主角,填的是「他殊死搏鬥」、「他連滾帶爬」。
不光老師感到無奈,家長也表示真不知該哭還是笑。這代表孩子有想法有創意,但花錢送孩子上學,也是想讓他學到真知識的,這樣投機取巧造句可不行,這是明擺著敷衍著寫作業嘛!
網友更紛紛評論道:「這樣造句還真沒啥毛病,這孩子的邏輯思維不錯,有點厲害」、「我要是老師或家長,天天看到這樣的作業得氣到心梗」。
分析
其實說到底,孩子在寫作業或學習時出現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就是因為不感興趣。
雖不能說這是錯的,但孩子的懶惰與投機取巧,的確不應該用到學習上,這是學不到真知識的。
但很多家長道理也講了,該批評的也批評了,就是不見孩子改正,也著實是無奈呀。
這時最佳的「曲線救國」方式,應當是培養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當他能真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中來,自然態度就端正了。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勇於讓孩子提出質疑
思考與質疑是聯繫在一起的,質疑就必須動腦思考。
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從中發現問題,讓他大膽提出質疑,而後雙方一起解決。
當孩子感受到解答自己質疑的樂趣時,興趣自然也就迸發出來了。
2)幫孩子創造成功
家長可以列一個功課計劃表,先讓孩子做他擅長的科目,並且對一些難題進行小步驟劃分。
在孩子功課之後,及時給予他鼓勵與誇獎,把孩子的優點放大,並創造出一個個小成功,就能產生勝利者效應,進而使孩子對學習更感興趣。
3)適當的獎勵政策
這個獎勵政策,並不是簡單完成作業就給孩子錢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有目的性地學習。
獎勵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多種方面,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提高,還要時常製造一些多樣性和意外性。
並且,條件也要制定清楚,不能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就給獎勵,而要真正判斷他是否認真寫了作業。
比如孩子連續一個星期認真寫作業,可以答應帶他去一次遊樂園,或獲得一個看電視的機會。
適當的獎勵,一直是督促人前進的動力,家長用得好,產生的效果就會好。
總的來說,面對孩子作業這個話題,家長也要保持平常心,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否則,不僅自己生氣,也可能使孩子更加厭惡學習,這樣的結局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