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ownload音樂節的誕生地英國,它曾被戴上有色眼鏡對待。作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金屬音樂節,Download音樂節2003年開始在愛爾蘭東部的萊斯特郡舉辦,金屬巨擘盡數登場。
2015年,在未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萊斯特當地警方對所有參加音樂節的觀眾進行了人臉識別掃描,對比庫為歐洲犯罪資料庫。參與者還被強制要求佩戴RFID智能手環,憑手環消費及舞臺區域穿梭。事後,手環收集的消費數據被收集用以商業分析。
「繆斯」(Muse)樂隊主唱馬特·貝拉米(Matt Bellamy)在演唱《Uprising》使怒罵警方行為:「去他媽的人臉掃描!」
音樂節開場前排著長隊搶購樂隊周邊商品的日本觀眾。
今年3月21日,Download音樂節首次落地日本。觀眾憑紙質票入場,無智能手環亦無人臉識別;日本觀眾對周邊的迷之興趣使周邊區長龍不斷,過剩的荷爾蒙在消費中被消耗;現場酒精銷售不旺,冰激凌倒是早早售罄。
歐美國家普遍抱持的「金屬是失敗者的音樂」「聽金屬的人熱愛暴力又不太聰明」的偏見(儘管英國一份以12000名成績排在全英前5%的學生為樣本的調查顯示,尖子生最愛的音樂類型是金屬樂而非其它),在日本看上去並不存在。
選擇在春分節這一天來千葉縣幕張展覽館滴汗的人群中,作典型金屬黨打扮的並不太多。除了男廁總是排起長龍而女廁隊伍極短之外,日本Download和其它綜合音樂節沒有很明顯的區別。
人群邊緣,有推著嬰兒車、牽著小女孩的年輕媽媽把強力音樂化作輕輕扭動,有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和一身和服的伴侶牽手默立,有掛著工作牌的老爹把幼兒放在水泥地上睡覺,邊看演出邊時不時瞟一眼熟睡孩童。「女裝大佬」在人群裡非常漂亮醒目。
當音樂進入節奏激烈的強力段落時,circle pit中的觀眾便開始快速地繞圈奔跑,即使隔著很遠仍然能感受到圈子中的巨大能量
舞臺上歷位主唱都努力鼓動觀眾吼起來,然而聲浪始終沒有推到高潮。觀眾把外向的能量都聚攏起來,在人潮的不規則推擠中釋放。日本觀眾不喜歡pogo(猛烈跳躍、有技巧地身體衝撞)和mosh(揮舞拳頭和空氣打架),但他們熱愛circle pit(人群小火車的急速版,即列隊跑圈,夾雜少許肢體碰撞)。
一旦有人開始circle pit,圈子變大或縮小,都會連鎖反應般引起人潮洋流的波紋狀改變。身處其中好像在四維空間裡全方位感受音樂,臺上的節奏越緊,聲量越大,身體的擠壓感就越強烈,蒸騰起的熱量也越灼熱。
亞洲國家中,日本最早對金屬燃起興趣。Flower Travellin' Band的首張專輯《Anywhere》剛好在1970年發行,成為日本重金屬的開山作。英倫重金屬浪潮從發端至波及日本時差極短。那個年代巡演至日本的金屬樂隊「猶大聖徒」(Judas Priest)、蠍子樂隊(Scorpions)等無一不享受全場售罄、歌迷狂熱的最高待遇。
休息區上方懸掛的巨大十字架形燈組也昭示了這場音樂節的金屬樂主題
1980年代是日本的重金屬輝煌十年,首支籤約美國大廠牌的重金屬樂隊Loudness之影響力已超越日本本土。敲擊金屬、黑金屬、厄運金屬等類別中亦各有一批優秀樂隊。又乘日本動漫的東風,日語演唱的金屬漂洋過海,在亞洲各國及更遠的國家以作品一體的姿態成為時代記憶。
到了1990年代,已經發展壯大的日本流行金屬中誕生一種獨立風格——視覺系(Visual Kei),陰陽座(Onmyouza)、黑夢Kuroyume、X-Japan等翹楚不甚枚舉。「視覺系」的特別處不僅在於華麗奇詭的裝扮,也因有些樂隊糅合日本傳統音樂而脫穎而出。
新千年後,日本音樂工業孵化出舉世無雙的「偶像金屬」。以成功衝出日本,在歐美亦賣座的Babymetal為代表的日本偶像金屬,憑藉靚而洗腦的旋律和漫畫般誇張的暗黑人設獨領風騷。本屆日本Download登場的唯一一支日本樂隊Man With A Mission也能被歸入此列。「由五隻狼頭人身的究極生命體組成」的中二設定是樂隊整體的(最)重要部分。若不是親眼目睹臺上神秘狼頭樂手們的活動,他們的音樂實在蠻普通。
瑞典旋律金屬樂隊「大敵」(Arch Enemy)之前登場的新金屬樂隊們都算熱身。在金屬樂的領域,「新」字很遺憾並沒能開拓出新的疆域。
Arch Enemy
樂隊主唱。 DOWNLOAD JAPAN
「大敵」的新主唱艾莉莎·懷特格拉茲(Alissa White-Gluz)眉間一道深深紋路,彪悍的前任女主唱交棒於艾莉莎·懷特格拉茲沒有令歌迷失望,散發「猶大聖徒」(Judas Priest)主唱羅伯·哈爾福德(Rob Halford)幾十年如一日呼喊的「金屬力量」。這種力量的基礎建立在極端嗓的原始洪荒之力與屬於文明的精緻繁複結構之上。再加上一代代金屬音樂人假借各種文化符號展現反骨,屠龍、骷髏、機車、撒旦……,符號只是載體,歌詞是祭師的祝禱詞,跨越文明觸到人類蒙昧時代的恐懼和血勇才是金屬的本命所在。
以此反觀同樣來自瑞典的Ghost,其視覺之外就乏善可陳了。領袖人物託比亞斯·福熾(Tobias Forge)帶領成員不定的「食屍鬼」軍團(樂手一律戴面具、匿名)一路行獨裁到現在,格萊美也拿了,反教皇的舞臺形象也夠獨樹一幟,但綿軟的音樂實在擔不起邪典面相。福熾瞪著冷酷的假瞳呼喚觀眾互動時,格外像迪士尼遊行上的討好遊客的人偶。
Ghost
樂隊主唱。 DOWNLOAD JAPAN
重量級的三組「老人」——炭疽(Anthrax)、殺手(Slayer)和猶大聖徒(Judas Priest)中,最受矚目的是正在進行告別巡演的「殺手」樂隊。倒數第二檔上臺時,男廁門口空無一人。結束後,大量人群離場,放棄觀看壓軸的猶大聖徒。或許因為幾個月前「猶大」剛來過東京?
「激流四巨頭」中,殺手最重、最快、最邪、最狂妄不回頭。當別的樂隊自然而然在年齡漸長後投入流行金屬的溫柔鄉時,他們依然不改死硬作風。
現場來看,主唱/貝斯手湯姆·阿拉亞(Tom Araya)和吉他手凱利·金(Kerry King)還未老到要退休的樣子。對比,老他們一圈的猶大照樣場場祭出摩託和皮鞭上場。阿拉亞沒法像年輕時一樣隨心所欲控制嗓音召喚撒旦後,樂隊採取的更低沉、速度稍減但力度不減的策略至今仍然好用。阿拉亞雖老仍壯如老海神,聲音的控制度尚佳,吐字迅疾且字字如重錘棒喝。
Slayer
樂隊吉他手。
DOWNLOAD JAPAN
Slayer
演出時陷入狂熱的現場樂迷
演出結束,告別舞臺時面色凝重的Slayer樂隊主唱
因奧茲·奧斯朋(Ozzy Osbourne)肺炎退出被喊來臨時救場的壓軸猶大聖徒換了一套和去年十一月東京現場不同的歌單。當然經典之作都唱了,也再一次為羅伯·哈爾弗德拼盡全力喊出的尖嗓而汗毛倒豎。
聲音的退化是人類的共同命運,但這支樂隊由極致的簡潔優美、工業時代初期的樂觀自信、優伶般的華麗自溺、機車尾氣絕塵而去的巨響混合的音樂配方無論何時都像一劑強心針,專治這個時代尤其流行的精神萎靡症狀。
Judas Priest
樂隊主唱(右)。
DOWNLOAD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