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千姿百態的雲彩總是令人浮想聯翩,而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難得一見的奇美雲彩有時更是令人訝異於大自然的神奇。
莢狀雲通常以透鏡形狀出現在高空。當穩定的潮溼空氣在山區或山脈間流動時,一系列大型的背風波就可能在順風方向形成。如果溫度在波峰處下降或低於露點,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形成莢狀雲。由於潮溼的空氣會流向谷底形成槽波,雲就會蒸發成水蒸氣。在某些情況下,一連串的莢狀雲會像連續的洪峰波一樣,形成所謂的「波雲」。這種雲經常被人們誤認成為不明飛行物,因為其平滑的外觀十分類似飛碟,因此又名飛碟雲。
日本富士山上的莢狀高積雲。
莢狀雲。攝於華盛頓州瑞尼爾山國家公園。Tim Thompson攝影
莢狀雲。攝於法國。Marc Veraart攝影
莢狀雲。攝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圖片來自Flickr
圓弧形莢狀雲。攝於美國西雅圖。圖片來自Flickr
絲帶莢狀雲。攝於紐西蘭塔拉魯瓦山脈(Tararua Range)。Chris Picking攝影
絲帶莢狀雲。攝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圖片來自Flickr
莢狀雲。攝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卡那納斯基村(Kananaskis Country)。圖片來自Flickr
莢狀雲。法國鄉村。Marc Veraart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