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怎麼愉快的算命經歷
你算過命嗎?你信命嗎?
提起命運二字,總有唏噓之感。常常看見身邊一些人因為一個決定,命運發生轉變。
以前沒算過命,也不怎麼信命。一是相信一個人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結果。二是人生就像一場考試,算命就像考前公布答案,即便考出高分也沒啥意思。
前幾天的晚上,朋友聊起他過年算命的經歷,找了兩個算命先生算,一個說話模稜兩可,還建議做法事破財消災,還好朋友是理財好手。
另一位算命先生則語氣堅定。朋友主要是看姻緣,這位算命先生說他明年必定結婚生子,一直苦苦尋覓良緣的朋友聽到這話,心裡很是安慰。我也替他開心。
單從兩位算命先生說辭來看,前者語氣不肯定,很難讓人有信心,有賺錢嫌疑;後者語氣堅定,說出來的話更容易令人信服。費用也不高。
朋友有第二位算命先生的微信,就是說我足不出戶通過微信視頻就可以算命。能夠與時俱進,從這點上看,說明他善於學習,想必有兩把刷子。出於好奇,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跟他視頻。
由於臨近休息時間,我們問的細,後來他言語間甚至有點不耐煩。他只說了個大概,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說我的部分,有些地方並不可信,下文有驗證。但說我今年會發財,這個我信了。
其實對於命運的理解,我有一套自己的邏輯。世間萬物,無非透過現象看本質。
誰知算命過後,還引發一個命運小插曲。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更有人拿雞毛當令箭,當晚就引發不愉快的經歷,其實現實已經與算出的命運背道而馳了。於是微信轉帳後,沒過幾天把算命先生微信拉黑了。
看身邊親人朋友算過命,自己也算過命。算命無所謂準不準。
首先你找到這個算命先生專業知識紮實嗎?即便他道行夠深,他又能算出你命運幾何?
其次就算他算的準,命運二字,不僅有命的部分,也有運的部分,命是定數,運是變數。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尚且可以發生變化。運他更是算不出。
再者算命基本都是撿好聽的說,給人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和吸引力法則類似,人內心和順,成事的機率自然高。
不管你算沒算過命,盡信人言不如不信。最愚蠢的是那種人,自己已然動了小心思,再聽信別人煽風點火之言語,把自己命運不濟歸咎於別人,自己卻喪失了可貴的反省機會。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做主,任由別人三言兩語隨意裁定,那確實是失意人生無疑了。
讀了凡四訓的意義正在於此: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訓不是宿命論,是對命運的積極改造。
◇了凡先生的兩次算命經歷
話說了凡也遇見命運中兩個重要的「算命先生」。只是面對人的不同,算命先生道行不同,了凡的態度不同,結局也不同。
第一次,在慈雲寺遇見孔老先生,相貌非凡,一臉長鬚,飄然若仙。
算出了凡要走上仕途道路。算出哪年考試第幾名,哪年做什麼職位,就連他什麼時候死,有沒有兒子都能一一算出,語氣篤定,不容置疑。因為關乎自己一生命運,了凡自然不敢怠慢,拿起紙筆一一記錄,謹記在心。
孔為餘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餘備錄而謹記之。
後來踐行確實有部分結果和孔先生相差無幾,了凡更加確信孔先生所說,因此信命變得無欲無求。
所幸,又在棲霞山遇見雲谷禪師。了凡和他對坐三天三夜,不見起心動念。本以為了凡修行如此之高,當他是真正的豪傑。待了凡道出實情後,雲谷說:「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原來了凡先生認為自己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沒有辦法改變。想了也是白想,索性老實不想,心裡也就沒有什麼妄念了。
禪師開示了凡說: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我們佛經裡說: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
最後了凡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願意和凡夫一樣。將原號學海改號了凡,寓意把凡夫見解一掃而光。
通過做善事,自我修行。和孔先生算定的命運發生很大:命眾不能中舉,結果科舉中第。命中沒有兒子,結果生了兒子。命中說活到53歲,可能有災難,結果寫作這本書時已經69歲,多活了16年。
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寫給其子袁天啟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為人謙虛。
◇改過是行善的前提,那麼如何改過呢?
不必一項一項地去尋找改過之法。只要能夠一心一意地存善心、做好事,時時觀照內心,正大光明的心念自然會湧現,而不會被惡念所沾染。
今年48歲的王菲,春晚上的少女感一亮相,驚豔大把觀眾。王菲信佛,對大女兒竇靖童的教育「只要不學壞就行」。看似無為其實有為,竇靖童微博曬小時候和媽媽合影照,寫道:「看見沒,這是我媽,牛逼不?」以母親為傲,活成自己。大抵是女兒對媽媽最好的報答。
了凡先生說「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和吾日三省吾身、靜坐常思己過一樣,都是不斷修正、提升自我的途徑。
改正過失的三個條件:羞愧心,敬畏心和勇猛心。
發羞愧心:羞恥心是改過的基礎,是改變命運的開端。
發敬畏心:人的內心一定要警惕而有所畏懼。不僅在平常要心存戒懼,即使在獨處時也要充滿敬畏之心。所謂君子慎獨,慎獨是一種修養與自律,是一種自我修行的方式。
發勇猛的心:這裡的勇猛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勇敢,而是在改過過程中,內心堅定,發奮振作要當機立斷,不可消磨時日。
改正過失的三種具體方法:事、理、心。最高明的改過方法就是修心,明理次之,從錯事本事改正最次。
事:從犯過的事實本身上戒除
是指在以前犯錯的本身上戒除,不做壞事。從事上改的改過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斷絕。這種改過方式只能表面功夫,「治標不治本」。
理:從認識其中的道理中改正
善於改過的人,在事情沒發生之前,先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從事上改過更勝一籌。
例如自己以前喜歡發脾氣,就應該想到:每個人都會有短處,從情理上來說,應該加以原諒;若有人違背情理來冒犯我,那是他自己的過失,和自己並沒有什麼關聯,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想清明道理,現在很少發脾氣了。
從情理上改過。「對人」以寬容的心態去分析道理,理解和原諒他人。「對己」省察分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進而原諒他人過錯,從修為角度看,要感激他人對自己犯下的過錯。說實話對於感激他人對自己犯下的過錯,大部分人很難做到,包括我自己。要看什麼人犯什麼錯,對於犯錯不知悔改之人,原諒等於縱容,感激更無從談起。
心:從心念上來改正
人們所犯下的過失,說白了,都是從自己心裡作出來的。「過由心造,亦由心改。」最高明的改過方法就是修心。
修行在平時,在一言一行,在於修心。而不是事到臨頭,才臨時抱佛腳,那樣為時已晚,頂多求個心裡安慰罷了。
◇人,要立定遠大的志向
古語說「求富貴得富貴,求功名得功名。」意思是有心求功名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求富貴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富貴。心是福田,從自己心上求。
為什麼說,人要立定遠大的志向呢?
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丫枝花葉來。
當然,遠大的志向需要偉大的努力。人一旦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即使很微小的事情,也使別人方便;能夠做到這樣,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求什麼成什麼也不稀奇了。
一個人被命運束縛住,只能度過庸碌的一生。與其算命不如讀讀了凡四訓,照書中方法修己行善,不保證大富大貴,的確能改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