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陪產或生產經驗的朋友們都知道,新生兒剛落地,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上秤,得到準確數值後,護士就會告訴媽媽以及等待的家屬們孩子的性別、體重,根據這項數值,醫院和家屬基本能判定新生兒的健康情況。
正常的新生兒體重應該在5—8斤之間,低於5斤有可能是早產兒或先天不足,需要在保溫箱進一步觀察;高於8斤則有可能是營養過剩的巨大兒,也會引發一系列的後續問題。
2011年,黃岡一位媽媽剖腹生出一個11.3斤重的男嬰,屬於巨大兒,一出生就由於嚴重缺氧,呼吸困難,醫院用了40個小時的高頻呼吸機,才讓嬰兒轉危為安。
由此可見,新生兒體重過高過低都不健康,而且新生兒的體重數值,還關聯著以下幾方面。
中國人追求吉利,和數字沾邊的地方都喜歡帶上6和8,在新生兒體重上也是如此,雖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但是你知道嗎,新生兒體重真的是越接近這兩個數字中的一個,越說明這個寶寶的狀態越好。
上面說了,正常新生兒體重在5—8斤之間,其中男孩又比女孩稍重一些。
老一輩兒人都覺得孩子是個越大,體重越重,越是健康好養,也就有「大胖小子」這麼一說,那麼是不是在正常數值內,新生兒體重越接近8斤,越好呢?其實不然。
追蹤調查新生兒體重與他們之後的生長發育狀態,就會發現,嬰兒出生時體重越接近6斤,他們的大腦和身體發育越能達到平衡的狀態。
新生兒雖然個頭小,但四肢、臟器和體重也是按比例分配的,體重越重,胃就越大,攝入的母乳奶水也就比較多,那麼生長發育也就會比體重輕的寶寶要好。
體重接近6斤,說明寶寶在母體當中是平衡穩定的在吸收營養,處於一個安定健康的狀態,不拼命汲取,也不孱弱無力,在這個體重出生的新生兒,後期生長發育也會比早產和巨大兒穩定平衡。
一、孕媽需進補,進補需謹慎
這點就要靠孕期媽媽們來做到了,有很多孕期超過三個月的準媽媽們,胃口一下變得特別好,從前不愛吃的也想吃了,一天吃好幾頓飯,看見桌上的水果還是忍不住再吃兩口,家屬們也都覺得這是孕婦的正常現象,以前是一個人吃,現在變兩個,多吃點很正常。
殊不知胎兒能吸收的營養是有限的,孕期媽媽們如果吃太多,要不就是吃在了自己身上,增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不利於胎兒和自己的健康;要不就是被胎兒過多吸收,導致新生兒變巨大兒的風險。
醫生建議:孕期內不要過度進補,每天攝入1瓶牛奶、2個雞蛋、3兩肉類,400克主食、500克蔬菜和水果,就能滿足胎兒和自己的營養所需。
合理安排孕期的飲食,不要因為在孕期就放任自己大吃各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聽從身體給出的信號,在餓的時候就去吃,但要細嚼慢咽,留給身體反應的時間,當不再有飢餓感的時候,就要適當地慢慢停止進食。
二、孕期要鍛鍊,鍛鍊要適宜
不少人總覺得懷著孩子的女人脆弱,要小心呵護著,能少走動就少走動,想要做什麼可以讓家人代勞,總之就是要儘量少動,就不會有危險,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
孕期準媽媽們的適當鍛鍊,對胎兒和孕婦自己都有好處。
國外有一位當瑜伽教練的孕婦,懷胎九個月的肚子和普通孕婦懷胎四個月的肚子一樣大,醫生專門檢查了她肚子裡的胎兒,一切正常,只是因為這位準媽媽堅持在孕期做瑜伽鍛鍊,所以全身除了肚子,哪都沒有長肉,這就是典型的長胎不長肉。
這樣的孕婦不僅生產時更容易順產,新生兒的體重也會更接近健康值。
幾斤幾兩的數字,牽出寶寶們最早的健康基數,每個數字都是媽媽孕期陪伴的象徵,讀懂這些數字,讀懂健康的未來!
討論話題:你家娃出生時體重是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