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公眾的健康意識正在逐漸提高,也讓一些智能篩查與預防型的健康產品在市面上流行起來。
生理病、心理病年輕化
保健、預防變得普遍
有觀點認為,繼「機械化時代」「電氣化時代」「計算機時代」和最近的「信息網絡時代」之後,現在,人類迎來了「大健康時代」。事實上,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國內的消費者正在產生前所未有的健康焦慮。從2014年開始,就有數據調查顯示,中國亞健康人群佔比已經達到了70%,到了2018年,根據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國際傳統保健醫藥研究會的調查數據發現,16個人口達到百萬以上的省、直轄市的平均亞健康率為64%,國內亞健康人口恐怕已經超過9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口數量如此之大的亞健康人群當中,中青年的佔比都正在擴大。根據2018年今日頭條與生命時報聯合發布的「2018算數·健康」大數據顯示,「枸杞」「血管」「高血壓」等成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關注的問題。在2018年不斷被80、90後提及的脫髮問題也正在成為年輕人普遍的困擾,根據百度指數顯示,搜索「防脫髮」的人群畫像中,20歲到29歲的佔比達到24%,30歲到39歲的搜索人群佔比達到了49%,遠遠超過了中年人群。
除此之外,健康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指年輕人的生理問題,現代社會壓力導致不少年輕人的抑鬱症發病率也在提升。根據中國衛生部的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5600萬人患有心理障礙,抑鬱症的患病率在4.06%。因此,「身心疲憊」讓年輕人都開始注重養生和健康防禦,「保溫杯泡枸杞」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甚至不少像吳昕這樣的年輕人開始購買保健品和健康儀器。
專注大健康產業的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牟貴先表示,健康產業和醫療產業不同,是消費者去醫院看病之前的預防環節。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觀念的提升,篩查與預防是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前提。
智能健康產品迎來爆發
近年來,不止國內外保健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市面上智能健康類產品也層出不窮,按摩儀、蒸腳器、智能運動手環、體脂秤甚至具備測試功能的智能篩查機器人都在湧入消費者的視野,像華為、小米、康加等大小企業都開始參與到大健康領域中來。
而無論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智能手環,抑或是商場和藥店中擺放的智能篩查機器人,這些伴隨新的健康觀念而產生的健康產品,如何更廣泛的融入更多消費者生活當中,也成為不少準備布局健康產業的企業面臨的問題。對此,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牟貴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益活動為普及亞健康預防的觀念提供了很大幫助。「康加科技計劃從2018年6月開始,一年內陸續向全國400個社區投放2000臺智能篩查機器人,目前已經投放近500臺設備,這對一些物資匱乏的貧困縣區,貧困鄉鎮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健康問題其實是國家越來越看重的問題,而且健康產業和醫療產業是不一樣的,如果有更多人來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也能夠引導和培養消費者去重健康問題,改變國民亞健康問題。」但是,針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健康產品,牟貴先也向記者表示,更多人的參與會讓這個行業快速跑起來,但是企業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核心問題依然是必須創造出讓用戶認可的價值,這也是我們的理念。」
大數據技術助力大健康產業
如今,智能產品都意味著與大數據的融合。而隨著「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概念在近些年的提出,健康管理也將成為這些概念落實的前提。牟貴先提出,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智慧健康在技術上主要包含三個層面:首先要實現對事物進行更透徹的感知;其次要使數據方面進行完全的互動;再次則要實現更深入的智能化。他表示:「這三個層面是智慧醫療和智慧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
根據牟貴先介紹,康加科技是一家智慧健康領域大數據公司,與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為康加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儲備。康加科技在智慧健康管理這三個層面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首先,智能篩查機器人等健康設備以及後臺用於抓取用戶數據的平臺設備,採用無輻射、無創傷、無侵入性的最新研發技術,可以快速傳感用戶的具體生物數據信息,實現數據的採集;其次,進入到算法層面,將多個檢測技術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專有的聚合算法,對所採集到的用戶健康數據進行有效分析與處理;第三,將分析數據結合臨床診斷數據和中醫診斷建議,作為醫學參考,通過醫工結合的聚合算法模型,從而實現對組織參數的反推和測量,將大數據技術和生物醫學技術有機結合。最終形成對健康方面評估的各項結果的健康報告,並針對這些結果從膳食、營養素、健康食譜、運動、生活方式等,提供一個整體調整方案;還可以對用戶身體各項健康指標進行趨勢跟蹤,幫助用戶養成健康管理習慣,提高各項身體健康指標,從而遠離亞健康狀態。
總之,大數據技術在健康管理領域的應用過程,就是通過健康檢測設備採集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最終給用戶提供一個如何正確進行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引導用戶關注健康,養成良好健康生活習慣,加強健康管理意識,這是康加科技未來很長時間裡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