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務「歸零恐慌」背後 華為「極限迂迴」有多大可能?

2020-12-11 華強微電子

還記得不久前,餘承東無奈地宣布麒麟9000將是華為「芯」絕版之作,那一刻起,似乎市場就已經預料到,華為的手機業務後續將陷入絕境,甚至於走入郭明琪所說的最壞打算——「歸零狀態」。這也一併引發了二手手機市場搭載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普遍漲價,比如近期,就有華強北商家表示,「搭載華為麒麟晶片的手機普漲300元左右,最高無上限。而價格變動較多的則為華為Mate 30保時捷版,漲幅高達3000元。不僅如此,甚至還有經銷商開始囤貨華為手機。」

通過對比發現,與今年二季度結束時的二手市場價格相比,目前二手市場華為P40系列、Mate系列和nova系列均出現售價上漲態勢,普遍比一個月前漲了百元以上。其中華為Mate30 Pro 8G+128G 5G版漲價300元左右,華為P40 Pro 8G+128G(5G)版加價幅度則在200-300元之間,Nova7se渠道拿貨價上浮200元以上,Nova7和Nova7 pro渠道價上浮300元左右。甚至,上午和下午的拿貨價格都不一樣。預計在華為真正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之前,這種價格普漲或將持續甚至蔓延。

誠然,這是市場對於華為手機「歸零恐慌」做出的應激反應。而對於華為自身來說,手機業務急轉直下的背後,供應商們都有何應激反應?華為又有多少應急儲備?面對後續可能出現的進一步「極限施壓」,國產替代是否是可行的戰略迂迴之策?如此「靈魂三問」,卻也都是華為眼下急需思考的問題。

01集體備戰「914」 華為供應商跑出「生死時速」

美國政府的限制新規將於9月15日正式生效,對於華為來說,這自然是一條「生死線」。為了儘可能的備足貨物,華為正督促其供應商在「915」到來之前跑出生死時速,據知情人士表示,華為近期經常在凌晨4點向供貨商打電話或召開午夜電話會議,甚至會不斷更改自己的計劃以備不時之需。

而在9月2日,華為也主動加價向一些供應商求救,以便能拿到一些晶片的備貨,典型如驅動IC等。華為方面甚至打出了「有多少(貨),收多少(貨)」的緊急收貨口號,且後續不排除進一步擴大加價空間搶貨以備庫存的可能,而聯詠和敦泰等供應商也是在積極配合中。同時,DRAM現貨市場也受華為瘋狂採購的影響,價格從上周開始漲了5%之多。

其他領域自然也普遍受到這一事件波及,隨著截止日的到來,像5G移動處理器、WIFI、射頻等關鍵晶片和鏡頭、傳感器等領域的供應商都會因此受益,相關廠商如聯發科、瑞昱、立積、三星、SK 海力士、大立光、舜宇光學等都在加緊趕工備貨,以搶攻華為的這一波大單,八月和九月大量華為供應商業績可能上漲明顯。

不過,這勢必會延誤上述供應商對其他客戶的供貨進度,而且華為搶奪各大主流供應商的IC訂單,一定會引起小米和OV這些競爭對手的不滿,出於懼怕被搶貨的心理,華為的競爭對手也定然會跟著相關供應商要貨。這對於供應商來說,自然也是一大艱難抉擇。

另一方面,華為固然也考慮到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供應商供貨效率跟不上的問題。因此,作為戰時策略調整,華為甚至同意部分供應商交付半成品晶片,即未經封裝或測試過的產品。

但外界擔心,這可能會降低華為手機的產品質量。畢竟華為只是一個集成商,即便是有一定的零部件產線的跟進經驗,但在封裝和測試領域的技術遠沒有供應商那般專業。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便到了萬不得已,華為依然可以尋求國內相關專業供應鏈企業的協助,能夠儘可能地降低損失。」而眼下的當務之急,加緊備貨仍然是首當其衝。

02  IFA 2020麒麟9000跳票 華為「芯」存貨大概還能撐多久?

IFA 2020(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已經到來,但華為並未如期發布5nm的麒麟9000系列,引人深思。或許是為了儘可能的低調行事,減少外界對於此事的關注,以專心備貨。畢竟,按照美國政府的限制新規,9月15日之後,臺積電將不能再為華為出貨,雖說該公司現在正開足馬力為華為生產,但如此短的時間之內,供應能力著實有限。

按Die Size來推算,一片12寸的Wafer,大約涵蓋580顆海思5nm麒麟晶片,良率如果按75%,一片Wafer大概可以製造約435顆成品5nm海思麒麟晶片,比不整合Modem的蘋果A14晶片還要大。即便臺積電當前全數產能都給華為(但顯然不可能),按照每月5-6萬片的產能來算,這幾個月的備貨也僅夠維持比較短的一段時間。另據微博「@手機晶片達人」的預計,截止年底這款晶片的備貨量至少有八百萬片。

除了自家晶片的備貨以外,華為向聯發科以及高通採購的5G晶片數量其實也並不少,但主力還是聯發科的方案。因為,高通高層日前已在電話會議上聲稱,他們很早就已經無法做華為的業務,所以將重心和支持都放在小米以及OV身上,來分散風險,由此可推斷高通5G晶片實際在華為身上的出貨佔比不大。

反而是聯發科的5nm高階5G晶片平臺,幾乎都是為華為量身定製。而今年8月初,華為也再度增加了向聯發科的訂單至1.2億顆晶片,比如對中端晶片產品Dimensity 800 5G SoC的購買,市場預計此零部件將用於華為Enjoy和Honor系列的智慧型手機。但如今,隨著聯發科也被新規限制出貨華為,1.2億顆晶片的訂單交付已然不可能實現,只能趕在9月15日之前「能交多少是多少」,而交不了的貨,只能像高通那樣轉移到小米OV身上來(比如據「@手機晶片達人」的爆料,聯發科本來第四季度幫華為備貨的3000萬套手機晶片,現在也只能降低身價去考慮找小米、OV等其他手機廠商開案)。

所以整體來看,本來按照原定計劃,華為可以從各種渠道囤積更多的晶片,以延續華為手機業務的壽命線。但新規的出臺,主要渠道正慢慢被封鎖,這種秩序顯然已經被打亂,這將對華為手機業務線產生不小的影響,原定的計劃恐怕也難以按目標實現了。

03「危機」之下 國產替代能否實現戰略迂迴?

在高端元器件及核心部件設計和代工領域,國內企業在很多方面的確還與歐美日韓地區的海外大廠有一定差距。但事實上,隨著近年來華為有意培養國內供應鏈,不少廠商已經逐漸成長壯大起來,成為華為中高端機型的零部件主要供應來源,其中就不乏CIS、鏡頭、PA、LNA、射頻、指紋和聲學傳感器等關鍵部件。雖然相比國際大廠的同類產品在實際性能上稍顯弱勢,但未來的成長潛力卻不容小覷。

根據業內媒體整理的華為幾款主流機型的供應商信息顯示,儘管有部分核心零部件仍然有選用海外系產品,但都會緊跟一兩家國內企業作為補充,這與蘋果多供應商策略類似,主要也是為了保障供應鏈穩定,以備不時之需。比如Mate 30的供應鏈中,CIS領域雖然主要採購索尼的產品,但國內的韋爾股份也緊隨其後;FPGA方面固然主選賽靈思,但國內的紫光國微也是華為重點的培養對象。

(圖片來源於:半導體風向標陳航)

今年3月發布的P40系列,更是進一步印證了華為在零部件國產化之路上的探索成果。從核心供應商名單來看,從晶片供應鏈、射頻、屏幕、被動元件等幾乎全數採用的是國內供應商。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部分供應商如中芯國際、臺積電、美光以及ST等都將受制於當前的限制令,後續難以再供貨華為,這種關鍵環節的卡位,實際上帶來的壓力也不小。

資料來源:新時代證券研究所

因此,後續華為想要重新獲得手機市場的門票,大概也只能從底層設備端、材料端甚至更多領域與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合作。誠然,這不是華為能一己之力能完成的事,一方面需要國內供應鏈企業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實踐,才能慢慢衝破阻礙,為半導體供應鏈的全面國產化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而對於華為自身來說,當前也需要從危險中尋找機遇,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與新員工的對話內容中提到的,「能打敗華為的不會是美國,能打敗華為的只有華為自己。因此堅定的正確的方向、充滿活力的組織和文化,才是華為真正面對的挑戰,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才會失敗和死亡。」

相關焦點

  • 華為手機被超越後,手錶業務也波詭雲譎
    兩年上線10+ 款產品,藉助可穿戴智能硬體風口,華為相關硬體的發展、迭代速度迅猛。手錶以及手環業務線,也被華為視作其繼手機後,精品終端戰略的下一個轉折點。在這兩個領域都有涉獵的華為,面臨著可智能穿戴產品出貨量下滑的危機。
  • 華為手機成功背後的故事-虎嗅網
    如果把手機作業系統比喻成一個大屋子,由於安卓開放性帶來的無序,屋子裡橫七豎八的裝滿了各種箱子和物品,安卓底層優化就是把這些箱子擋路的搬走,沒用的扔掉,然後按照主人(用戶)的體驗要求把屋子擺好,重新布置。「這非常難,一旦出現問題,華為手機可能全軍覆沒。」王博士這樣評價項目的艱巨性。過億行已有的安卓原生代碼,僅器件驅動層就有超過120萬行代碼。
  • arm為何與華為斷交?能掀起多大浪花?
    集微網消息,昨(22)日,據BBC報導,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已暫停與華為的業務往來,隨後Arm對此回應表示,「Arm正在遵守美國政府所有最新規定」。此前,華為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華為的伺服器晶片鯤鵬920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自主生產,這款晶片雖然是基於ARM架構,但華為已經獲得了永久授權。所以,arm中斷與華為業務往來,究竟能對華為造成多大影響呢?
  • 華為放手榮耀搏殺!榮耀手機衝進全球前五有多大把握?
    不過,既然選擇榮耀手機誕生四周年之際對外宣布這樣的計劃,一方面意味著華為內部確定要放手讓榮耀手機去海外搏殺,側面證明榮耀手機業務模式進入了全力布局海外的成熟期,再者結合前兩天華為任正非籤發的榮耀手機獎金提成方案也彰顯出決定;另一方面榮耀手機敢於立下豪言壯語,暗示著自身具備紮實的實力,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晶片禁令,對華為手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至少3000億營收
    不僅如此,華為還將榮耀賣掉了,不再持有任何榮耀的股份,希望用這種辦法擺脫與榮耀的關係,從而讓榮耀能夠獲得晶片,不受影響。當然也有人表示,因為華為手機只是副業,主業是通信設備等,所以手機陷入困境對華為影響並不大,那麼真的影響不大麼?
  • 華為手機業務復甦?美國或放寬制裁華為條件-非5G晶片供應
    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制裁未來會有所放鬆?英國《金融時報》10月29日根據一些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一些半導體供應商對獲得供貨許可持樂觀態度。由此,華為的手機部門或有機會復甦。
  • 華為的真面目:三大業務兩個世界第一,一個第二,手機只是副業
    很多人是通過手機了解華為,更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華為就是個賣手機的。其實對於華為來說,手機只是副業,否則美國怎麼會如此害怕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千方百計的要封殺華為。早在華為創立之處,任老就曾豪言華為最終將三分天下。今天華為共有三大業務,分別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手機業務。
  • 怎麼不說是華為手機業務出售?
    文/當下君圖片/來源網絡節後的諸多新聞裡,當屬「華為將出售榮耀品牌」的消息最為弔詭。這則消息為什麼有傳播的土壤?主要還是華為手機業務目前面臨的「死結」所致。也就是說,由於最核心元器件被斷供,華為高端手機業務面臨暫時停擺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榮耀品牌將出售」的傳言有發酵土壤的原因。但更為關鍵的是,做出預測的人大有來頭,此人名為郭明錤。
  • 華為的發展有目共睹,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華為手機
    華為手機的發展眾所周知,華為最開始是一家通信公司,主要業務在通信領域。手機業務是華為後來才開始發展起來的,起初的時候並不被大部分人認同,華為手機的銷量也很慘澹。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華為逐漸變成了一個知名的手機廠商。
  • 實話實說,華為手機業務受阻,影響並不大,因為手機利潤太低了
    眾所周知,近日有幾大機構對2020年4季度的全球手機銷量進行了預測,其中普遍認為華為4季度的銷量將大幅度下滑,預計會滑至全球第6名。因為一方面是榮耀從華為分離,而榮耀貢獻了華為銷量的40%左右。而另外一方面同是晶片來源受限,華為沒有足夠的晶片,所以手機產能不高,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導致銷量會大幅度下滑,從而排到第6名。當然,從銷量、營收來看,華為手機業務受阻,對華為的影響很大,畢竟消費者業務部已經是華為收入最大的業務部門,而消費者業務部中,手機又佔了至少50%,這樣的影響還是巨大的。
  • 華為被迫重啟4G?手機業務迎來新轉機,任正非在下一盤大棋?
    近日,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迎來復甦的一則消息,被送上了熱點,然而這一次華為手機的重點已經不是5G了,而是有「重啟」4G業務的可能性,倘若華為重啟4G,大家會買麼?所幸華為不是麵團捏的,任正非也是一路披荊斬棘,才將華為帶入世界舞臺的,因此華為不會輕易倒下。只是華為手機業務模塊的發展受阻,這一點是無法避免的了。華為重啟4G?
  • 「戰略分析」華為剝離榮耀手機SWOT分析和後期發展可能
    最近幾天,吃瓜群眾對放風出來的榮耀打包出售議論紛紛,這些素材明細是某個公司故意放風給媒體的,甚至文章都有可能是提前寫好的。 早前無法提供GMS服務,受影響的是海外,其實國內受愛國情懷的影響,銷量暴增,其實是彌補了海外的負增長的,但現在終端麒麟晶片無法供貨,而且又不能購買高通聯發科,其實是真正關係到消費者業務的生死存亡的, 單單靠物聯網業務和PC業務 (手錶,耳機,物聯網產品, 筆記本) 其實是無法養目前的終端團隊的,至少要砍掉80%的人員, 而且華為物聯網業務的發展,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靠賣手機
  • 華為手機逆5G潮流上4G背後:艱難守護20年國際化果實
    《第一財經》近日援引華為供應鏈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華為4G新的手機訂單已經陸續開始備貨,部分組件製造商已收到通知,將在本月恢復購買主板和其他部件產品,最快明年第一季度會有手機產品上市。華為逆5G潮流而上4G手機,背後有其深深的無奈,消費者業務20年國際化的果實正被競爭對手分食,曾經穩固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版圖開始重新構築。市場劇變的大幕徐徐拉開。
  • 華為財報:全靠手機養家,通訊業務都要手機輸血?
    2019年應該算是比較艱難的一年,至少對於華為來說是這樣的,但是華為最近發布的財報來看數據表現還是不錯的,依舊實現了19.1%的增速,相較於2018年增速幾乎是一樣的,記住啊我說的是增長速度啊,而不是增長點,對於華為來說這個成績很不容易。
  • 華為涉及的核心業務領域有哪些?這4大核心業務,證明華為的強大
    問題:有小夥伴會問,華為涉及的核心業務領域有哪些,分別存在哪些主要競爭對手,華為的表現怎樣?華為的內部分為四大業務部門,下面具體展開來講。一是通信設備供應商,包括中國移動、聯通在內的全球運營商都會採購華為的通信設備搭建基站,這樣手機才有了信號有了網絡,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諾基亞、三星。二是4G、5G無線通信網絡解決方案,主要競爭對手是高通。總的來看,在通信設備與5G通信領域,華為已經位居全球第一。
  • 華為「生死局」: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事實恰恰相反,當前中國主流輿論場在美國打壓華為問題上始終沒有「過度反應」,這背後有著深層次的戰略考量,中國保護華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淡化華為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角色分量」,確保華為「不在美國挑起的科技冷戰中站C位」,只有讓美國政客們認清將華為等列入實體清單的做法,不足以絲毫影響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華為才可能最終安全著陸,華為的危機才能真正平安解除
  • 背後有何含義? 華為/榮耀手機代號盤點
    背後有何含義?華為/榮耀手機代號盤點 2018年08月08日 21:17作者:張哲編輯:張哲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華為和榮耀每年都會推出很多手機。
  • 史上最強Mate,華為Mate40系列背後的故事
    這些「關鍵詞」背後,是華為歷史上最強的一代旗艦新品,同時也是研發歷時最長、難度與挑戰最大,聚合新技術最多的一代Mate系列。 「我認為是最困難的一代旗艦」,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感慨稱。
  • 華為手機最強大的對手,背後有大佬撐腰,如今出貨量國產第一!
    華為手機最強大的對手,背後有大佬撐腰,如今出貨量國產第一!最近蘋果發布了最新的3款iPhone手機,作為手機界的領頭羊,每一次的iPhone新品手機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果粉和消費者的眼球,但是今年的額新iPhone卻讓人有點失望,因為三款新iPhone除了有兩款加了雙卡雙待的功能外,其他的並沒有什麼大的更新,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是延續了和iPhone X手機一樣的設計,同時售價高達12799元,被廣大消費者吐槽為史上最貴蘋果手機
  • 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拍照手機—華為P30 Pro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華為的P30 PRO。在小新眼裡,華為P30 PRO算得上顏值最高手機之一,特別是天空之境,無論網上圖還是實物都非常好看,非常絢麗。小新也一直關注華為的P系列,可能有人問,Mate系列怎麼不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