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育英初級中學(以下簡稱育英初中)建校於2016年,是一所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學校。作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的一員,學校秉承「以陶為師,立德樹人;以行求知,實踐創新」的辦學宗旨,堅持以「人人都進步,個個皆精彩」為教育理念,努力創建「教育質量優質學校、家校融合示範學校、科技教育先鋒學校、現代教育特色學校和人才培養創新學校」,全體教師以「愛滿天下 樂育英才」為己任,全心全力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
學校始終堅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條,積極實踐陶行知先生的理念。行知農場,讓學生感受耕種的樂趣,體悟勞動的快樂;行知數學,讓學生拿起手中的尺子丈量世界,用真實的行動感知世界的變化;行知劇場,讓學生用角色的變化體會不一樣的人生......伴隨著青島西海岸新區智慧教育的深入推進,育英初中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與智慧教育相結合,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深度應用英語聽說教考平臺,積極推進智慧課堂發展,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青島西海岸新區育英初級中學
英語聽說教考平臺,為英語教學插上科技翅膀
「Many have heard of shark’s fin soup……」走進育英初中英語聽說教室,學生們正戴著耳機,一排排整齊地坐在電腦前,通過英語教考平臺,對著耳麥說完一段短文後,系統即時給出評測反饋,從完整度、流暢度、準確度、失分原因、詞彙表達等多種維度進行精準分析,全面展現每一位學生的語音面貌與聽說水平。與此同時,教師終端同步接收班級測評報告,方便老師實時掌握學生學情。
2012年,青島中考英語口語測試首次採用人機對話方式,這對於學校的英語教學無疑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2018年,育英初中在全區率先引入科大訊飛英語聽說教考平臺;如今,隨著智慧教育進入校園,英語聽說教考平臺得到進一步完善與應用。學校建設獨立的英語聽說教室,開設專項課程,依託唯一通過教育部鑑定並在中高考、雅思等國內外權威英語口語考試中大規模應用的科大訊飛智能語音評測技術,幫助九年級學生提升英語聽說水平,為參與全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人機對話考試做好準備。
「英語聽說教考平臺與中考英語聽說考試息息相關,學生越早使用,就會越早受益。」校長陳中華對於平臺的重要性有著清晰的認識。在管理與推行過程中,學校始終做到「上下一心、管理到位、分工明確、協調配合」,分管副校長、教導處全面協調,英語教師全員參與,熟練掌握平臺操作流程後,帶領全體九年級學生練習,形成常態化的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
陳中華校長
每天下午的第四節課是九年級學生的專屬練習時間。課上,教師通過系統提供的豐富的試卷資源,創設全仿真的模擬考試環境;學生戴上耳機,登錄帳號,就能在線完成一場模擬考試,交際問答、朗讀短文、話題表達……學生仿佛置身考場。測試結束,系統自動提供考試結果分析報告,免去教師評分壓力。
學生使用英語聽說教考平臺
「而在課餘時間,學生依然能夠通過平臺APP進行持續練習。」課後,育英初中的老師們充分利用平臺APP的便捷性,布置適量的聽說練習題,幫助學生加強鞏固,九年級英語老師陳圓便是其中之一。每天,她都會根據本節課學生的學情反饋,布置聽力、朗讀、話題表達等練習任務,與中高考聽說考試同源的測評技術和自動評分、即時反饋等功能讓學生在家裡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語法是否有誤;老師不用一一聽錄音也可以深度了解學生的練習完成情況和正誤率。
陳圓老師
無論是在校的模擬測試,還是在家的自主練習,學校年級主任統籌管理,班主任協調組織,形成管理閉環。老師積極組織,學生踴躍參與,幫助學生使用英語聽說教考平臺,將平臺發揮到最大作用。
從不敢說、說不好,到如今大膽說、流利說,育英初中學生的英語進步有目共睹,陳中華校長表示,「我們學校位於城鄉結合部,學生英語基礎水平明顯較為薄弱,在2020年中考,我們學校英語學科進步顯著,可以說背後離不開英語聽說教考平臺的幫助。」
智慧課堂深入校園,為教育教學注入A.I.力量
2020年9月,育英初中七年級全體師生配備平板電腦,開啟了智慧學習模式。在校長陳中華的帶領下,學校自上而下,踐行「思想先行、技術先行、教師先行」,鼓勵教師積極利用智慧教育平臺提高課堂效率,採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數據分析,全面精準教學,幫助學生從基礎開始,強化知識,提升學科素養。
思想先行。作為學校負責人,陳中華校長對教師信息化水平提出明確要求,從思想上引導教師關注智慧教育,強化自身發展;學校特邀山東省科研創新校長王明陽做《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重構》學術報告,引導學校發展,引領教師成長;領導帶頭,帶領全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以及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分享心得體會,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技術先行。「停課不停學」期間,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智慧課堂線上培訓活動,老師們認真研究線上教研、備課、授課,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返校復學後,邀請科大訊飛技術人員入校分批次對全體教師進行智慧課堂培訓;暑假期間,組織全體幹部教師和七年級學生實操訓練智慧課堂,為新學期開啟智慧課堂模式打好基礎。「只有老師的信息素養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靈活使用智慧課堂,讓智慧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教師先行。組織各學科開展智慧課堂展示課,教師深入課堂,積極教研,尋找智慧課堂發展新思路、新方法;開展集體備課,加入智慧課堂環節,教師思維碰撞,深入研究學科教學與智慧課堂相融合;培養教師智慧教育能力,湧現出一批優質骨幹教師,在全區公開課、優質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取得優異成績。
如今,智慧課堂已經在七年級實現常態化應用,課堂上,教師手持pad,創設高效、智能的教學環境;學生輕觸平板,生生、師生之間高效互動。陳中華校長表示,「以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基礎,教與學實現有機融合,最終實現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的目標。」
以英語教學為例,英語聽說教考平臺與智慧課堂實的相輔相成,讓老師從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出來,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日常教學中,英語老師範家慧早已習慣了智慧課堂的全面助力。課前,範老師通過平板生成練習題,推送預習任務,學生在線完成提交後,系統自動批改並反饋學情,「我可以準確了解到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本節課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課堂上,豐富多彩的音頻、視頻資源,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課後,布置英語朗讀評測,學生對著平板一遍遍練習標準發音。英語智作文更是將範老師從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來,藉助系統的智能評分與語法分析,學生的腦中已經形成作文的大體框架。
範家慧老師
「因為有了智慧課堂,教與學的思維方式都得到了改變,以學定教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學中,而在教學決策上我們也更加依賴大數據的分析。」
腳踏實地,育英初中積極利用智慧教育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數據分析,全面精準教學;展望未來,陳中華校長致力於打造開放、綠色、健康、和諧的智慧校園生態系統,「第一步,推進智慧門戶、智慧研訓等應用系統建設,融合智慧校園核心硬體,初步建成智慧校園平臺;第二步,完善應用系統建設,融合各類智能硬體設施,形成全面感知、高效協作的智慧校園平臺;第三部,引入校園大腦,讓學校教學、管理進入真正的智慧化時代,實現人、事、物全部互聯互通,開啟學校一鍵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