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詩,4個絕妙處,成就了千古名句,和一個出軌的代名詞

2020-12-11 隨手談詩

杏花是一種非常漂亮的觀賞植物,我們常見的杏花通常是白色,或捎帶一抹淡紅,但是在很多古代詩文中,卻專寫紅色的杏花,難道古代的杏花跟今天的杏花有多不同,是以紅色為主嗎?

其實,杏花有一個特點,它們是由紅而白的,和人一樣,杏花的一生也要經歷「紅顏白髮」。杏花在含苞待放時,是豔紅色的,激情而熱烈,如同人的青春期,肆意張揚;等到杏花進入成熟期,花朵兒慢慢綻放,就逐漸由紅色變為白色,這就是我們平常看到杏花時白中帶紅的原因,如同人的青年到中年期,由紅而白的轉變,就像人的頭髮,由黑而白,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杏花花期過去,花朵凋零時,杏花就徹底成了白色,如同一片雪,人的老年時光,不也是白髮蒼蒼嗎?

從熱烈激情的紅,到無力飄零的白,杏花走過了它的一生,人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三色杏花詩

紅杏:

宋朝詞人宋祁在讚頌春光明媚的時候,就寫到了紅杏鬧春的美景:

《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春自東來,春風也叫東風,所以詞人從東城入筆,寫春光漸好,次句寫春水泛起漣漪。接著便是綠楊如煙,紅杏如火,最後用一個鬧字,寫盡了那一片春意盎然和熱烈。

白杏:

王安石眼中所見的杏花又不一樣,他看到了北邊池塘岸上的白色杏花:

《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寫池塘邊的杏花,但他不寫杏花開滿了岸邊,反而寫一池春水圍繞著杏花,以水之柔襯託杏花之柔美,柔中還帶著一絲嬌媚,佔滿了整個春。最後寫道,縱使春風吹落了杏花,那片片飄落的花瓣也會飛入清澈的池水中,勝過了那些開在到路邊的其他話,落到地上被車馬碾作塵土。實際上,這是王安石借物抒懷,表達自己不受世俗沾染的孤傲品格。

非紅非白的杏花:

同為宋朝詩人,楊萬裡看到的杏花則全然不同:

《文杏塢》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杏花到底是什麼顏色?楊萬裡遇到了一個哲學問題,他用「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這樣模稜不清的語言,反而抓住了杏花盛開時,白中透紅的特點,讓人讀來眼前自然就能想像出杏花的樣子。

以上三首詩,分別從杏花含苞待放、熱烈盛開、花期將盡,寫完了杏花一生中3個不同時期的特徵,都是寫杏花的絕佳詩詞,但另有一首詩,僅用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就牢牢佔據了千古以來寫杏花的頭把交椅,那就是宋朝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記得小學時初讀這首詩,我還傻乎乎地跑去問老師,為什麼詩人會覺得在園中遊玩不值得?我把詩題中的「不值」按照今天人的思想去理解了,其實這裡「不值」是沒有得到機會的意思。「遊園不值」的意思是「想要去遊覽(杏花)園,但是因為園門關閉,沒有得到遊覽的機會」。

這首詩的主題,也是圍繞著「不值」一事來寫的,二月正是杏花初開之時,葉紹翁趁著春光出遊,他來到一處花園門前,想進園中去賞花,輕輕地巧了幾下柴門,卻沒有反應,葉紹翁心想,大概是因為主人憐惜園中蒼苔被外人踐踏,故而閉門謝客,感到失望的葉紹翁正準備離去時,抬頭回望間,看到一枝紅杏探出頭來,他便由一枝花而領略到了滿園春色,真是意外之喜。

葉紹翁寫下這首詩後便一炮而紅,詩的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也成為了千古名句,這兩句詩到底好在哪裡,能受到後人的無限追捧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兩句詩之所以受人追捧,千古不朽,只因為這兩句詩,有四處絕妙,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妙,具有人格的杏花

葉紹翁筆下的杏花,不是純粹的觀賞植物,而是具有人格的,一個「關」字,整個花園都活了,想把杏花關在園中,孤芳自賞,不為外人道,但接著又一個「出」字,杏花的靈性就體現了出來,它似乎感受到了詩人心中的失望之情,故意探出頭來讓詩人觀賞,多麼善解人意,這是擬人之妙。

第二妙,從冷寂中寫出繁華

二月春天,正是百花綻放的時節,那園中有花,只一牆之隔,詩人就無緣與花相見,牆外冷寂清淡,園中熱鬧繁華。正是因為這一枝孤單探頭的花,才讓詩人聯想到園中繁花似錦的熱鬧,一枝紅杏與滿園春色兩相呼應,從冷寂中見繁華,這是第二處絕妙。

第三妙,景中含情

主人閉園謝客,原因是害怕外人的木屐鞋踐踏了園中蒼苔,這是主人惜春之情;詩人想要遊園賞花,吃了閉門羹後失望遺憾,這是詩人愛春之情。一惜一愛,主客之間雖然沒有語言溝通,但彼此之前對春天的愛意溢於言表。一關一出,又體現了人格化的「園」和「花」各自的情感,互為因果,這是景中含情之妙。

第四,景中寓理

宋朝以文為詩,喜愛在詩中融入人生哲理,這叫理趣。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老師往往會說,杏花出牆,是因為花朵初開,具有「新生牛犢不畏虎」的品質,園要關花,是眼前的困難,花要出園,是衝破困難尋求自我。這就是這首詩中的理趣,賦予了杏花全新的生命和意義。

葉紹翁在作詩時到底有沒有這層意思呢?根據宋人作詩講理的特點,我想是有的,只不過,高明的詩人絕不會直白地把道理講出來,而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哲理蘊含其中,這樣的詩讀起來,才有趣味。

至於後人用這句詩來暗示女子出軌,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春色正濃、情趣盎然,丈夫不在家,自然關不住,就要出牆來了。這句詩最早被化用代指出軌,是出自宋朝話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就有「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的暗示。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杏花」和「牆頭」本就有著重要的地位,因為杏花是春色的代名詞,後來乾脆直接代指美女;「牆頭」呢,意味著阻隔,牆裡牆外是孤男寡女,十分曖昧。當這份曖昧和一片春色相遇,紅杏不由得不出牆了。

相關焦點

  • 兩場送別,成就兩句千古名句,你更喜歡哪一句?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王維和高適不同風格的兩首送別詩。王維作為山水田園詩人,他多將感情寄託於山水之間。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美妙的山水詩。同時王維也有邊塞經歷,所以又能寫出邊塞詩的豪氣。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千古名句。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一位詩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一句為外人所稱頌的千古名句,是件不易之事。而一位詩人要想在一首詩詞裡寫出兩句千古名句來,更可謂是難上加難。 今日為各位詩友精選了九首詩,首首都有兩句及兩句以上的千古名句,不朽佳作,常讀常新。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孟郊第一次寫高興的詩,竟然寫出了一個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所以孟郊的詩好作「苦語」,也就不難理解了。但是事情往往有例外,孟郊寫了一首最高興的詩,這首詩恰恰反映了每個金榜題名的讀書人的心聲,並且產生了一句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就是這首《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今天狗子就歸納了史上最為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自幼家道中落,憑藉自己苦讀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於書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傳千古!正是認識到刻苦讀書的道理,顏真卿才會作此《勸學》詩以勸勉子弟後人勤學苦讀!一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 唐代一個不入流的詩人,卻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也正是他們的創作,才使得今日能夠讀到那些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果為唐代詩人作粗略的等級劃分的話,那麼從詩作數量、藝術成就、流傳程度、對後世影響等角度來看,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人可以位列一流了;而大曆十才子、孟郊、賈島等人則可說是二流;而一些作品較少、詩名不顯者幾乎都被列入三流了!
  • 李商隱最經典的10首詩,外加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
    千古名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 他一生只寫一首詩,全詩只有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句,還誕生一成語
    古詩詞不僅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千古絕唱,同時還流傳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名句幾乎人人皆知;還有歌頌愛情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描寫氣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壯志豪情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等!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商隱一生的感情經歷並不豐富,但他的多情終究和諸多風流才子不同。當杜牧流連花叢,寫下「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時,寄居在外的李商隱卻給妻子寫下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商隱的另一首絕美情詩,詩名《無題四首。其一》。
  • 李白青年時期所作的一首詩,開頭一句就千古名句,令人振奮
    畢竟人至中年往往事業有所成就,功成名遂,而初出茅廬的少年、青年都是一無功、二無名,被輕視也就在所難免。不過,少年最不缺的是壯志和實現壯志的時間,安知五年十年之後少年不會建功立業呢?所以古人為此說過很多名言名句,以勸誡老者莫要輕視少年青年。比如孔子說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其時詩人被貶「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人生蹉跎無成,卻依然豪氣幹雲,豁達無比。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張九齡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稱讚不已!
    既然是「望月懷遠」,說明張九齡寫這首詩的時候,遠離了故鄉和親人。事實上,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以後。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張九齡勢必因複雜的心情而徹夜難眠,從而寫下了這首望月懷遠的千古名篇。
  • 唐伯虎在茅房寫了這兩句詩,眾人拍手叫絕,竟成了千古名句!
    電影視劇中,他風趣幽默,風流倜儻的形象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不過電影終歸是電影,真實的唐伯虎的一生,實際上是個悲劇。唐伯虎在茅房寫了這兩句詩,眾人拍手叫絕,竟成了千古名句!他家裡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稱得上小康之家。他自幼飽讀詩書,是當地有名的才子,因為他的才華,他結識很多富家子弟,還娶了一位漂亮的妻子,兩人還有一個兒子。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言歸正傳,《登鸛雀樓》的廣為傳誦,正是因為詩人王之渙深受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而悟出的樸素、深刻的哲理。即表達了一種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也仍然常常被引用,激勵著人們昂揚向上。所以說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全詩40個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讀懂整首詩後,讓人不由地對杜甫肅然起敬。詩的前4句,寫的都是沙場上該如何制敵。首句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諺語,比喻做事要做得出眾,用人要用他們的長處,這10個字成為很多企業主的座右銘,但很多人沒想到第一個提出這個想法的是杜甫這樣一個詩人。
  • 王維的一首詩,富有人生哲理,內含千古名句!
    王維晚年雖然身居要職,但在四十歲後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得到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更是以隱居為樂,這首詩就是寫隱居終南山的自然之趣和恬靜自適的快樂。詩的語言平白如話,自然隨意之中又有耐人尋味的哲理。其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其粘對自然,天然一幅山水畫,卻又暗含無可解說的至理,詩語平白如話,卻詩味、理趣兼備。現代文人俞陛雲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兩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加一篇安慰世人之作,這是他最仗義的一首詩,為了鼓勵即將要參加科考的落魄友人,他可謂煞費苦心。全詩感情真摯,大俗大雅中見真性情,其中7個字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和董傳留別》北宋.蘇軾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 東漢最出名的離別詩,8句有4個千古名句
    古代男子或為了仕途,或因徵戰,夫妻間的生死離別在所難免,這也造就了不少離別詩的經典,有悽悽慘慘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有淚眼相望如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恨天恨地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些離別情,悽美無比,雖令人感動,卻總覺得少了幾分質樸。
  • 李白最適合青少年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給人豪情和自信!
    對於初入社會的青少年朋友肯定會有這麼一個感受,那就是對於一個新人,總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被一些職場老人呼來喝去,因為沒有經驗而遭到嘲笑,自己說的話即便再有道理也沒人相信,還會被冠上自以為是,不尊重前輩的帽子等等。當青少年遇到這些情況不妨讀一下李白的這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