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訪韓日記之一:怎麼解剖韓國崛起

2020-12-13 環球網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晴 構思於CA123航班54J座位

「韓國有什麼好去的?」幾天前,在望京的一家老韓國料理店,我的老友傑克譏諷我。我倆住在北京東北四環外的這個韓國人聚居區多年,對韓國人鄰居熟悉極了,滿街道的韓文常讓我倆有當老外的錯覺。有時我倆喝酒,會像嫌東北人愛吹牛,嫌廣東人太精明那樣,調侃韓國人小心眼的段子。每每那時,一種虛妄的大國國民驕傲感就會溢於言表。但生活與職業有時會相牴觸,如果我不像夏天光膀子喝啤酒的大老爺們似的說閒話,也不站在女性購物、旅遊、美容的角度去感性理解,而是以一名智庫學者的角度思考,那麼,韓國值不值得去,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價值呢?

今天,我從家裡出發到登機,腦海裡都蕩漾著這個問題,直至細讀隨帶的一些韓國資料中寫道:「2010年韓國加入了開發援助委員會,已躋身世界發達國家之列」,恍然間找到了價值所在。為什麼這個1950年代同樣與中國一樣一貧如洗的國家,卻能夠在短短半個世紀間成為發達國家呢?

如果不算傳統列強日本,韓國應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二戰後從發展中國家正式升級為發達國家的千萬人口級國家。要知道,韓國僅有與浙江省面積、人口均相仿的家底,且資源貧瘠,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幾十年,現在又被美軍掌握著戰時指揮權,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如果國際競爭像是牌局,韓國人手上肯定是一副爛牌。

可憐的是,韓國像是一個裡面的肉、菜都不新鮮的三明治,夾在數個大國之間,相當難受;可敬的是,面對朝鮮的非理性出牌,東西兩邊兩個傳統強國日本、中國的一手好牌,以及太平洋東岸那個遠方遙控指揮的美國牌手,韓國人在這場複雜的牌局裡,非但沒有輸,反而它的本錢越來越多。

日本人對韓國人這種潛能早有警覺。1970年代,有日本學者曾斷言,未來中國將成為超級大國,韓國也將崛起為強國,日本恐怕只能與韓國相比肩。果然,幾十年之後,日本的汽車、電子科技、信息產品都受到了來自韓國的巨大衝擊。遺憾的是,中國人似乎總提不起對韓國足夠的敬意。在中國,韓國人的受尊重程度至今不如歐美人,甚至不如日本人、新加坡人;在韓國企業上班,不如像在德國、美國或瑞士企業上班那樣有光鮮;韓國人的口碑也不像歐美人、日本人那樣好;在學術圈,韓國研究也不像美國研究、日本研究、朝鮮研究甚至東南亞研究那麼重要。

當然,這裡有韓國方面諸多歷史、社會、媒體、心理、文化以及雙邊互動方面的原因,但我想表達的是,中國人是否能找到更多值得學習的韓國優點呢?我想,至少應有四點:

第一,2013年韓國人均GDP是2.6萬美元,是冷戰結束後唯一一個成功跨越中產階級陷阱的新興國家。按世界銀行的定義,新興市場國家在人均GDP跨過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就會進入發展中積聚的矛盾多發期,如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以至於人均GDP很難邁向1萬美元的水平。拉美諸多國家就出現了社會發展的大倒退,有不少經濟學家也認為,當下中國正處在這個微妙時期,是否能從韓國的「跨越經驗」中學到一些什麼知識呢?

第二,韓國是少數幾個文化產業出口淨贏利的國家,文化產業的經濟總量佔GDP的7%左右,中國卻僅為2%。文化產業帶來了積極向上的社會活力、國家形象,為韓國人掙足了正分,那種感覺像是打牌開始抓了3卻不氣餒,愣是抓了四個3,形成了一個炸那樣。韓國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對中國人的影響,不亞於中國國內的國學傳統。更重要的是,韓國還把大眾文化與儒學傳統緊密結合,開創了將傳統發揚光大的文化產業市場化先例。1998年韓國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國」戰略短短十多年內就收到巨大的成效,這不正是值得幾年前提出「文化強國」戰略的中國所借鑑的嗎?

第三,韓國是罕見的產業方略成功趕超的國家,高端技術與先進設備大有全面領銜世界之勢。韓國主導產業有造船、電子、汽車和半導體。其中韓國造船業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半導體產業居全球第二位,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突破3%,居世界第三。如果韓國過去是貿易逆差與產品組裝者的「屌絲」,那麼,現在它已成功逆襲為亞洲核心技術的輸出國與強國。這不正是目前追求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中國所要追求的目標嗎?

第四,韓國有著痴狂的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欲望與衝勁。很少有人重視當下的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等重要國際組織的一把手都是韓國人的成因,也很少有人關注過韓國是少有的幾個體育賽事大滿貫的國家(即舉辦過足球世界盃、奧運會、世界田徑大會、F1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韓國人活躍於國際社會的成績足以令熱衷說「融入世界」的中國的羨慕。

很可惜,中國人對大國崛起的思維慣性,太受保羅•甘迺迪《大國的興衰》的影響。幾年前那部受高層關注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列陳了從15世紀荷蘭到20世紀蘇聯、美國的9個國家的崛起先例,卻沒有韓國。其實,不應小瞧韓國,至少對於中國而言,韓國崛起的體量與意義絲毫不比當年西班牙、荷蘭、葡萄牙要小。

當然,我並不主張要神話韓國,韓國的財閥缺陷、大首爾弊病都應是中國防止的教訓,但見賢思齊、取長補短一向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半個多世紀來,中國人曾學習過南斯拉夫、蘇聯、德國、日本、美國的諸多成功經驗,又何必怕在學習名單上多一個呢?從這個角度看,《大國崛起》紀錄片是否應加一個續集或第10集:《韓國崛起》?(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近著有《大國的幻象:行走世界的日記與思考》)

相關焦點

  • 王文訪韓日記之二:怎麼俘獲韓國芳心
    中國與韓國的地理距離,比美國要近10倍以上;中韓貿易額約3000億美元,是美韓3倍以上;每年去韓國的中國人將近500萬,人均消費超3000美元,是美國人的近2倍。但韓國就像是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少婦,念念不忘遠方的山姆漢子。中國要俘獲韓國的芳心,必須要吃透美國的魅力到底在哪。
  • 店寶寶:從韓都衣舍「落幕」到完美日記崛起,電商生態從未停滯
    韓都衣舍無緣主板,淘品牌風光不再店寶寶獲悉,今年5月11日,韓都衣舍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終止了上市輔導,短期內無緣A股。這個曾經紅極一時、在2014年勇奪女裝熱銷榜榜首的「淘品牌」,在2016年12月還作為淘品牌第一股風光上市新三板。2018年3月,僅過了一年三個月,韓都衣舍主動從新三板摘牌,謀求主板上市。
  • 「韓流」能夠靠雨再次崛起?羅智強贊韓國瑜有真功夫
    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清淤工程不遺餘力。近日致災性豪雨猛襲南臺灣,使高雄、屏東多個地區被淹,各界也關注高雄水患狀況是否改善。有臺灣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過去「韓流」靠著水災的民怨而崛起,如今這場大雨就是考驗,可能也是「罷韓」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 韓網購時裝品牌崛起成為零售領域的黑馬
    韓網購時裝品牌崛起成為零售領域的黑馬 2014-01-16 13:17:24 來源:亞洲紡織 在網上商店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少人會想:網上交易時雙方互不見面
  • 再見,韓市長!你好,韓國瑜!
    合成圖     2017年的退無可退,2018年的韓流狂襲,2019年的臨危受命,2020年的戛然而止,韓國瑜南下高雄的一年半,始於「草根崛起」,終於「政黨圍剿」。    2020年6月6日,再見,韓市長;你好,韓國瑜!
  • 人在韓國,怎麼買淘寶?(在韓6年,經驗之談)
    原創作品,頭圖淘寶網作者 | 鹿在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在我面前 我卻看不見。在韓國生活過的童鞋們都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只能忍到自己回國的時候,瘋狂剁手一波。還沒回國就把自己的淘寶購物車塞得滿滿的。其實這裡主要問題就是收貨地址在海外,怎麼收包裹?
  • Doinb直播放話:要去韓國搶下洲際賽冠軍,遭韓網友痛罵「韓奸」
    Doinb作為LPL賽區的良心韓援近幾年來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首先是比賽成績不錯,待得戰隊都能進入賽區前四,今年的FPX更是有機會競爭S9門票,其次是Dionb已經和中國女友領證結婚,已經算是半個中國人,同時作為遊戲主播的Doinb也是非常敬業,LOL板塊中的前三是沒問題的;作為一個韓國人難免會被人問到中國與韓國之間的差別
  • 在韓中國留學生:我們為什麼留在韓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蕾  作為中國的近鄰,韓國一度是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疫當前,留在韓國的近4萬中國留學生過得還好嗎?  今年1月底,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點剛剛履任。2月下旬,韓國大邱及慶北地區出現大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導致韓國疫情急速惡化。
  • 「韓國國父」暫居湖南:湘韓情誼 山高水長
    韓國臨時政府在長沙的活動,得到了當時湖南省政府的幫助和支持。為了讓在湘韓僑了解國際形勢與中日戰局,1938年初,長沙廣播電臺增設了韓語廣播。為通信方便,長沙郵局還專門為韓國臨時政府設立了郵箱。 金九在長沙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 韓國瑜「欲擒故縱」,「罷韓」會不了了之嗎?
    面對高雄疫情的潛在風險,韓國瑜立即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高雄疫情預防上來。本來綠營指導的罷韓團隊「Wecare高雄」,發起的罷韓活動,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並且「中選會」也宣布罷韓第三階段投票日期為6月6日。韓國瑜在得知「罷韓」日期後,基本上很少提到「罷韓」對自己的影響。不是韓國瑜不關心「罷韓」,而是韓國瑜更多採取「欲擒故縱」,第一時間韓國瑜委託律師上訴臺北高院,指出「罷韓」行為在第一階段就有「偷跑」行為,違反「選罷法」,當然一審失敗後,韓國瑜立即上訴。
  • 韓國17歲少年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 全韓出現353起不良反應
    韓國先前發生上千人接種不合標準的室溫流感疫苗,造成3名8、90來歲的老者死亡,當局指出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健康狀況惡化。沒想到,韓國如今又發生17歲少年注射流感疫苗過了2天驚傳死亡的案件,而且全韓目前統計已有353起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 崛起的巨人!韓國瑜霸氣宣布:海霸王在高雄加碼投資80億
    透過擔任臺灣商業總會名譽理事長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居中促成,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後方)帶著458名企業老闆們26日南下高雄找投資商機,爭相想要韓國瑜幫忙覓土地,創造就業機會,跟著高雄發大財。(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努力招商,26日招商會再傳捷報,韓國瑜以地主身份,接待了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率領的企業家團體,韓說「高雄市現況像開水一樣,各行各業蓄勢待發,是百年難得機會,對南臺灣發展非常有信心」,「嘉義以南蓋萬裡長城圍起來,也不會餓死」,甚至開心宣布,海霸王要投資80億元(新臺幣,下同),稱高雄為
  • 高雄崛起! 韓國瑜霸氣宣布海霸王投資80億新臺幣
    韓國瑜和450位企業代表座談:南臺灣一定崛起。臺灣商總26日在左營區蓮潭會館舉行招商會,理事長賴正鎰帶了450位企業家到場,韓國瑜以地主身份出席,直指高雄市現況像開水一樣,各行各業蓄勢待發,是百年難得機會,對南臺灣發展非常有信心,「嘉義以南蓋萬裡長城圍起來,也不會餓死」,甚至開心宣布,海霸王要投資80億元(新臺幣,下同),稱高雄為崛起的巨人。
  • 韓國網購時裝品牌迅速崛起,欲與「老品牌」爭奪天下
    然而,韓國網上服裝品牌非常重視品牌塑造,從設計、選料、做工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金,其對品牌運營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實體店的服裝品牌。韓國網上服裝品牌的真誠付出,漸漸獲得了網購消費者的認可,因而其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直逼線下知名的實體時裝品牌。
  • 韓國電影的崛起,真的是靠1999年的《生死諜變》一部片麼?
    本文作者:李嘯天對於韓片,陸陸續續,已經寫過幾篇長文,縱向或者橫向,將有關大家關心的話題,大致介紹了一下。《韓國電影中的中國人:辱華還是自辱?》但是,《生死諜變》如今再看,怎麼都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諜戰片,算不上多經典,禁不起審視,just so so。韓國電影的崛起的「劃時代作品」的名頭,是後來者賦予的,而不是《生死諜變》自己承擔得起的。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
  • 在韓務工的非韓籍藝人、韓國明星紛紛來華,「限韓令」要解除?
    網視導讀:「限韓令」之下,韓國偶像團體將在中國密集舉行Mini見面會,金秀賢、樸敏英來上海參加品牌見面會,在韓務工的泰籍藝人LIisa將擔任《青春有你》導師,但這不是「限韓令」解禁的標誌,更多的是韓國「曲線救國」的方式。
  • 在韓中國人的「戰疫日記」:祖國是我們的強大後盾
    自疫情發生以來,在韓華僑華人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的同時,自發開展捐贈活動,為中韓兩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出力鼓勁。近日,記者走訪了多位在韓華僑華人及留學生,聽他們講述各自的戰「疫」之路。「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在韓國疫情加劇之時,我們也在使館和總行的支持下積極捐款、助力韓國人民抗擊疫情。此外,我們還從自用物資中拿出一部分通過使館向在韓中國留學生提供了一批口罩、消毒紙巾等防疫物資。我相信,中韓攜手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一起迎來美好的明天。
  • 韓都衣舍的一小步,中韓時尚產業的一大步
    8月12日,韓都衣舍2016韓國時尚設計師大賽成功舉辦,在到場的200多位重量級嘉賓及中韓兩國媒體見證下,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多家韓國企業開啟了與韓都衣舍的熱戀期,韓都衣舍以一己之力再次攪動韓國,成為了中國電商崛起的新標杆。
  • 韓國娛樂老牌綜藝情書,是國內網友接觸到比較早的韓綜節目之一
    如今韓國的娛樂文化非常豐富,有許多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的藝能綜藝節目。中國觀眾接觸到的第一檔韓綜應該就是《情書》,《情書》是韓國一檔藝能綜藝節目,當初它的誕生是為了神話組合在當年的回歸,SBS專門為神話量身定做了這檔偶像綜藝。由姜虎東率領著神話組合全員和金鐘民申正煥千明勳三位「諧星」組成,當時的每一期節目中都會請到一位在當時非常有名氣的女星,在當時絕對是娛樂圈中的女神級人物。
  • 韓國政府同意大韓航空公司以1.8萬億韓元收購韓亞航空公司
    中國航空報訊:大韓航空公司將以1.8萬億韓元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韓亞航空公司,從而成為全球大規模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機隊規模第10大的航空公司。韓國政府於近日召開了一次部長級會議,為大韓航空公司的競標開了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