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羽華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在新年到來之際,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對部分參加第三屆WLF的「小科學家」做了回訪,聽他們對2020年的總結、對新年的展望,將連續刊發四篇推送。首位登場的是來自天津新華中學的胡敬萱。
胡敬萱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 圖|WLF獨家
發完SCI一作,再衝刺高考
對於大部分學者來說,發SCI期刊論文,是研究生甚至再後面階段考慮的問題;但胡敬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發表論文時,還只是高二的學生。發完論文之後,她還得面對所有高中生的終極考驗——高考。
胡敬萱也是一位全才。她參加了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國賽銅牌;她是一位運動員,獲得天津市高中組標槍銅牌、鉛球第五名;她還是校樂隊成員,演奏的樂器是酷炫的Launchpad……
回望2020年,胡敬萱自我評價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有驚喜也有遺憾的一年。她最大的收穫,是三月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Materials Letters》發表了題為《活性氧響應性抗菌水凝膠的製備及其抗感染治療》(《Preparation of reactive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antibacterial hydrogels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的論文。
《Materials Letters》發給胡敬萱的出版證明 圖|ELSEVIER
論文主題是一種活性氧反應的抗菌水凝膠(PAAg-PG Fe)的製備,該體系水凝膠由納米銀粒子(AgNP)、聚丙烯酸鈉(PA)和含聚穀氨酸(PG)的 Fe2+/Fe3+組成。體內實驗表明,水凝膠具有優異的抗感染能力,能夠在誘導幹細胞的遷移及分化加速傷口癒合的同時,去除傷口中幾乎所有的病原體。研究提供了一種製備響應性水凝膠的新策略,促進了水凝膠在抗感染治療中的應用。
但是新冠疫情打亂了胡敬萱的研究節奏。胡敬萱介紹說:「論文其實是在2019年就提交了,是我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原計劃在2020年繼續深入研究,做進一步完善,但由於疫情的原因,沒有辦法進入實驗室了。所以只能暫時擱置,等今年高考之後再繼續研究。」
2020年,胡敬萱的另一件大事是參加第三屆WLF。與羅傑·科恩伯格、麥可·萊維特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交流,胡敬萱收穫滿滿。在論壇現場,她還結識了多位熱愛科研的小夥伴,相約在科學之路上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小科學家在論壇上合影(胡敬萱-右一) 圖|WLF獨家
2020年,胡敬萱的另一大遺憾與高考有關。在202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決賽中,她的發揮不理想,最終獲得銅獎,錯失清華、北大的保送資格。理所當然的,高考也就成為2021年胡敬萱的首要任務。「對於學校,還沒有明確的目標;但在專業上,我還是想繼續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胡敬萱說。
成功的秘訣:時間管理
在多個不同的領域取得成績,胡敬萱強烈感受到平衡時間是最困難的。她也分享了自己時間管理的兩個小秘訣:「首先一定要分清主次,哪個事情是當下最重要的,哪個事情是可以稍微放一放的;在此基礎上,要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胡敬萱做研究課題匯報 圖|胡敬萱
胡敬萱舉例說,高一的時候面臨選課的問題。因為自己已經很明確要學理科,文科的歷史、政治、地理就放一放,只要能達到正常畢業的成績就可以。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用於生物的學習和研究。
「參加生物競賽其實也一樣。生物競賽被我們戲稱為高中生記憶聯賽,因為涉獵的方面非常多,有12個學科,每個學科都是厚厚的書。我就會做個分類,不擅長的就等我有大塊時間的時候再去閱讀攻堅,自己擅長的部分則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快速地過。每天都有很明確的目標計劃,而且當天一定要完成。」胡敬萱介紹說。
展望2021年,除了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校之外,胡敬萱最大的願望是疫情能夠趕快過去,生活恢復正常,她可以繼續自己的研究。她也希望能繼續參加第四屆WLF,面對面地聆聽頂尖科學家的指導。
胡敬萱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 圖|WLF獨家
背景資料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了數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科學家」。他們多數是中學生,幾乎都是各學科奧賽的國獎選手,或是中國科協英才計劃的學員。小科學家們參加了科學T大會、小科學家桌布論壇、科學嘉年華等活動,與頂尖科學家交流,向公眾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胡敬萱(左一)等小科學家參加論壇活動 圖|WLF獨家
排版|阿曼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