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超莫蘭蒂:曾經的「廈門第一颱風」--5903號Iris回顧

2020-12-20 中國氣象愛好者

廈門市坐落於中國東南沿海,歷史上曾經遭受過多次颱風重創,但其中最富有悲劇性和傳奇性色彩的一次莫過於在1959年8月23日登陸廈門-漳浦沿海的5903號颱風IRIS了。這場颱風是如此特別,以至於當她到來之時,無人知曉;這場颱風又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儘管過去數十年,她仍然留在許多老人心中,在廈門乃至福建省歷史上留下了極為慘痛的一筆。

一、群雄逐鹿的海洋

1959年8月中旬的西北太平洋低緯度洋面上熱鬧非凡,副熱帶高壓中心先前已經北抬至北緯30度附近的日本以南洋面,副高主體的北上為接下來熱帶氣旋的活躍騰出了廣闊的空間,一時間沸騰的海洋上氣流湧動、各種低壓系統此消彼長,菲律賓以東的廣闊洋面成為了孕育颱風的絕佳溫床。

由於缺乏當時的衛星雲圖和海洋上的觀測資料,我們已不得而知那時洋面上究竟有多少低壓系統正在活躍。僅僅在日本氣象廳8月15日~18日的地面天氣圖中,西太就有至少5~6個低壓區先後活躍在低緯度地區,尤其是8月18日當天,從中南半島的陸地上到遠洋的密克羅尼西亞海域,居然由西至東同時出現了4個活躍的低壓區。如此眾多的低壓系統同時存在,西太熱帶海洋上一時間呈現出了群雄逐鹿的格局,究竟誰能脫穎而出,就取決於每個低壓系統未來的動向了。

由上圖,我們將當時存在的4個低壓系統由西至東依次編號,位於最東部遠洋海域的4號低壓位置相對獨立,所以在「群雄逐鹿」中一直都是看客的身份(後來成為重創臺灣的颱風Joan),真正參與競爭的其實只有南海菲律賓附近彼此接近的3個低壓系統。至8月19日,在菲律賓近海停滯許久的3號低壓終於熬到了1、2號低壓兩敗俱傷的時刻,儘管後方還有關島低壓的威脅,但畢竟阻礙自己發展的主要對手沒了,3號低壓的發展馬上步入正軌。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8月20日早上正式將其命名為IRIS——也是1959年的第8個命名颱風。二、「坐巴士」

IRIS命名的位置距離菲律賓呂宋島只有幾百公裡的距離,這意味著留給自己發展的時間、空間顯然不足,但比較有利的條件是IRIS東北側剛好有一個冷渦存在,為颱風帶來了良好的輻散,加之溫暖的海溫和較弱的垂直風切變,IRIS誕生後的發展勢頭還是比較迅猛的。生成後不到一天,8月21日早上10點美軍飛機對颱風進行第一次實測,IRIS中心氣壓就已經降至976hpa,按照今天的標準是標準的颱風級別。

在颱風路徑方面,副高主體此時強力西伸深入中國大陸,最遠達到了四川盆地;而在琉球群島附近副高又受南側冷渦擠壓相對薄弱,呈現出「兩頭強中間弱」的啞鈴型。IRIS與副高之間剛好隔著冷渦,所以IRIS早期並沒有受到副高直接引導,主要還是憑藉內力向西北方向穩步前進,21號晚上從菲律賓呂宋島東北角近海擦過,隨後不久就進入了巴士海峽。

進入巴士海峽的IRIS強度出現波動。8月22日5點美軍飛機再次飛入颱風中心,得到了971hpa的最低氣壓數據,3小時後的第三次實測颱風中心氣壓有所回升到976hpa,這可能是颱風近距離掠過呂宋島東北角而受到的地形幹擾影響。相比許多直接登陸呂宋島的颱風,IRIS這種減弱簡直微不足道。通過菲律賓近海時,之前一直感覺「人畜無害」的IRIS卻顯現出了自己兇殘的另一面:在巴布延群島,颱風掀翻了數百艘漁船以及一艘貨輪,造成了171人死亡、上百人失蹤的慘劇。

美軍這一階段實測仍在繼續,除了正常的穿眼探測外,對颱風的烈風圈探測顯示出IRIS體格「嬌小」的特點,本來IRIS誕生時規模就不大,碰上了呂宋島東北角之後更是進一步緊縮環流,1000hpa閉合等壓線直徑居然只有不到300公裡,風眼直徑也只有15英裡。那麼為何IRIS環流微小呢?由於時隔太久,我們只能猜測IRIS的微小可能是「先天問題」,可能IRIS的前身是東風波。小環流固然比較脆弱,但這樣小的環流也有好處,就是環境穩定的前提下容易快速整合,所以IRIS很快克服了呂宋島地形的影響,重回發展正軌。

到8月22日凌晨,IRIS中心已經達到北緯20度附近,距離臺灣島南部非常接近。正常颱風到這個位置上時,根據位渦守恆原理,颱風環流很容易受臺灣中央山脈影響產生繞流,從而在臺灣中央山脈西側形成一個背風低壓,反映到颱風路徑上就是偏北份量增多,路徑北翹——IRIS如此、往後的8304、莫蘭蒂等等颱風都是如此。所以IRIS的路徑由之前的西北方向進一步轉為北北西,迅速逼近臺灣南部沿海,南臺灣的風雨似乎在所難免。

IRIS以35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穩定朝北北西方向前進,於22日傍晚17時來到了臺灣恆春半島的正西方90公裡處。美軍飛機對其進行了第四次實測,發現其中心氣壓已經下降至966hpa ,在8小時內下降了10個百帕,我們可以認為IRIS已經有接近甚至達到強颱風的強度了。比較弔詭的是,颱風都到臺灣家門口了,整個南臺灣居然還是風平浪靜,除了恆春站出現不算猛烈的8級大風和大雨外,包括高雄、臺南和屏東等地竟一片平靜,澎湖等著名風口站風力竟還不到5級。類似情況之前從未出現過,僅僅參考此時臺灣的地面實測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個標準颱風-強颱風強度的颱風。

從之後的情況來看,IRIS在22日19時前後從高雄近海75公裡處通過,直到那時高雄氣象站記錄到32.0m/s的10分鐘平均風速,高居高雄歷史風速紀錄的第五位,比50多年後以更近距離掠過高雄近海的莫蘭蒂颱風還要猛烈,這麼看來IRIS通過臺灣近海時的10級風圈半徑應該在75~90公裡之間,真是極其袖珍的微型颱風了。而且再參照當天晚上澎湖站的實測,澎湖站距離IRIS中心73公裡與高雄的距離一樣,但持續風速只有20.3m/s(8級)、陣風26.1m/s(10級),也就說IRIS在通過臺灣近海期間還在進一步緊縮環流,10級風圈半逕到22日深夜已經不到70公裡了(估計50~60公裡左右)。對比同樣登陸閩南的莫蘭蒂颱風,登陸前雖然也處於高度緊縮的狀態,但直到登陸時其10級風圈半徑仍有80公裡。

很明顯,美軍飛機實測的結果證明IRIS完全可以達到強颱風的標準,但由於IRIS核心區實在太袖珍迷你了,以至於臺灣全島除了高雄沿海出現狂風暴雨外,其他地方全程都是毫無動靜,連距離颱風更近的澎湖列島都安然無恙。離開臺灣後,IRIS面前就是中國大陸了,中央氣象臺已經給予其「5903號」的內部編號,那麼在放過了臺灣之後,IRIS還會再放過大陸嗎?

三、衝向閩南

1959年8月22日的廈門,傍晚17點前後天氣多雲、東南風2級、海平面氣壓1001.8hpa,反映的仍然是夏季正常的天氣日季變化規律,如果不是有接到國外颱風警報的話根本察覺不到在300公裡外臺灣海峽南部海域居然有一個強颱風正在逼近。甚至連距離颱風中心更近的澎湖、高雄兩地風力只有3級,以至於氣象臺的颱風警報也被迷惑了,認為此時的IRIS只有985hpa、30m/s的強度,實際上美軍幾乎同時的探測已經記錄到966hpa的最低氣壓了,氣象臺接到的警報嚴重低估颱風強度。

1959年不僅沒有衛星雲圖,而且福建全省也沒有氣象雷達海上浮標等其他手段進行探測,所以對於這種微型颱風的預報根本束手無策,完全仰仗於外國警報的消息。然而前面也說了外國警報嚴重低估了颱風強度,更重要的是判斷錯了颱風的登陸地點,據當時氣象臺工作人員回憶最早的預報顯示颱風預計登陸南邊的汕頭一帶,所以廈門當時毫無準備,為之後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22日晚上,廈門始終風平浪靜,依舊是清風陣陣的盛夏夜晚常景。在所有人完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5903號颱風IRIS迅速迫近閩南沿海。直到8月23日0點後,廈門的風力才明顯增強,但是風雨真正狂暴的時段其實是在1點半以後,在1點半之前也僅僅只是5~6級的強風和陣雨而已,反而製造了颱風確實是要往汕頭附近登陸,廈門只是受到其外圍環流影響的假象。

1點半開始,廈門市區風雨驟然增強,位於鼓浪嶼的廈門氣象站2點風速就直接從6級飆升到12級以上,由於事發突然,廈門市區通信直接中斷了;隨後風雨進一步增強,大約在3:00前後,廈門氣象站的測風儀達到了50m/s的量程上限後便被徹底摧毀,根據廈門氣象站事後報告,不僅有測風儀被毀,氣象站觀測場的儀器幾乎全部遭到嚴重破壞。3點半前後是廈門風雨最猛烈的時刻,17級甚至超過17級的東南颶風在廈門市區肆虐,整個廈門灣山呼海嘯、地動山搖;殘暴的颶風還將巨量海水推入廈門灣內,迅速推高了廈門港的潮位,掀起的巨浪甚至將漁船推入廈門市區的街道;廈門全市及漳州龍海同安等地沿海堤防也受不住驚濤駭浪的打擊而全線瓦解。

根據廈門氣象站風向東北—東南的順時針變化,IRIS中心應該是從廈門氣象站以南通過,廈門氣象站以及廈門島可以確定沒有進入颱風中心。具體颱風的登陸地點,參考廈門、龍海、漳州和漳浦等站點的風向風速和氣壓 ,很有可能是在漳浦與龍海的交界處,今天的漳州地質公園一帶,距離廈門市區直線距離25公裡。登陸時間應該與廈門風雨最猛烈的時刻接近,在8月23日凌晨3:30~4:00左右,此時颱風的最大風區很可能涵蓋了廈門市區到九龍江口一帶。

至於颱風的登陸強度,由於登陸點附近沒有任何氣象站,只能通過登陸前的美軍飛機實測以及廈門漳州等周邊氣象站進行推測。風速方面,廈門氣象站記錄到的38m/s持續風是測風儀被毀前留下的最後數據(測風儀量程上限50m/s,被狂風完全吹爆),廈門氣象臺的事後分析認為廈門站實際的持續風速應該是>55m/s、陣風>60m/s,我們暫且不論這個數據可不可靠,僅憑38m/s的10分鐘持續風速實測其實就可以給40~45m/s的強度(廈門氣象站當時位於鼓浪嶼,由於廈門島地形阻擋較難起風),所以實際強度很可能要更強。

由於IRIS的袖珍尺寸,距離颱風中心只有100公裡的崇武氣象站和80公裡的東山氣象站在整個颱風影響期間居然只有8~9級陣風,持續風也只有6~7級,最低氣壓更是始終保持在1000hpa以上,完全看不出有一個強颱風正在閩南沿海肆虐的徵兆。反倒是在颱風登陸一個多小時後,位於內陸的漳州站記錄到991.2hpa的整點氣壓、-9.2hpa的3小時變壓數據才可以體現出颱風的徵兆。因此,IRIS登陸前後的7級風圈半徑不會超過100公裡、10級風圈半徑也在70公裡以內,是建國後登陸福建乃至大陸(不包括海南)的最小颱風。

IRIS在廈門肆虐的同時,鄰近地區也出現了猛烈風雨。凌晨3:50,距離廈門30公裡、距離颱風中心50公裡的漳州氣象站記錄到22m/s持續風和34m/s的陣風,這是地處內陸的漳州站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的最大風速,這項紀錄到現在都沒有被打破;而廈門以北30公裡的同安氣象站記錄到33m/s的陣風后測風儀被毀,不過再往北的泉州晉江就沒有出現狂風暴雨的紀錄了。可見IRIS的12級陣風區域和致災區域高度集中在廈門附近,包括廈門市區、同安和漳州市區半徑約50公裡的區域內,超過這個範圍就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8月23日凌晨4:00以後,廈門風雨逐漸減弱,到5點以後便基本平靜了下來。這場颱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按照1點半到5點來算,整個颱風影響實際上也就3個半小時,歷時非常短促,顯然是由颱風範圍小和每小時35千米的高移速導致的。因為歷時實在太短,廈門氣象站僅記錄到49.8mm的過程降水量,在登陸廈門的颱風中是最少的,所以也就體現了5903號IRIS災情的特點——風災、潮災極其突出,基本沒有出現雨災。

IRIS登陸後繼續保持西北行,因為颱風登陸地附近為山地丘陵,再加上其體量小缺乏後續水汽支援,所以颱風登陸後強度快速減弱,23日早上8點就在漳州、龍巖交界地的群山中減弱為熱帶低壓。此後殘存的低壓中心受到大陸上空的副高引導,轉向偏西方繼續深入內陸,最終在1天後徹底消散,至此結束了自己5天的生命史,同颱風一起離去的還有成百上千條人命。

在空前強烈的颶風和風暴潮影響下廈門、漳州沿海災情嚴重,滿目瘡痍。僅僅在廈門市(不含同安)就造成了363人死亡、915人受傷,福建全省有776人死亡、996人失蹤(大多數是廈漳泉沿海漁民),數千人受傷(另一說2334人死亡及失蹤)。不論按照哪種數據計算,也是都是廈門市乃至福建省建國後單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最大傷亡數字。

颱風能造成如此慘痛的傷亡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探測手段、對颱風情況一無所知,導致所有人事前毫無準備,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市民在颱風來臨前都是不知情的狀態,直到狂風大作才意識到大難臨頭,然而為時晚矣。因為對颱風的到來一無所知,居然還有很多漁民在22日晚上出海捕魚,後果自然可想而知。當然,颱風IRIS極具欺騙性、又是近海爆發,客觀上也加大了防臺的難度,即便是14年後的7314號颱風照樣重創了海南瓊海,就更不要奢求更早的廈門能做得多好了。

總之,這是廈門乃至福建省在建國後遭遇的最嚴重的颱風災害,第二年,也就是1960年,福建省痛定思痛,拿出數年外匯購買了全國第一部氣象雷達,預防類似5903號颱風IRIS一般的悲劇重演,也是創傷之後的一種彌補吧。今年是廈門823風災60周年,願所有逝者安息!

註:

1、本文中的「5903號」為當時中央氣象臺的內部編號,與國外編號不一致,IRIS的國際編號為5908號颱風。

2、如沒有特殊說明,本文中所有時間均為東八區北京時間。

相關焦點

  • 18號颱風泰利在哪裡登陸?泰利颱風幾級?和莫蘭蒂相似
    18號颱風泰利在哪裡登陸?泰利颱風幾級?和莫蘭蒂相似  延伸閱讀: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據@福建日報:泰利基本排除登陸我國可能。中央氣象臺下午14點颱風路徑圖也不再預報登陸,泰利對福建陸上風雨影響有限,只有閩東北陸上可能受到較小風雨影響,閩東漁場、釣魚島海域明天將或先後受到颱風嚴重影響。
  • 廈門啟動防颱風二級響應 下午中小學幼兒園停課
    天氣「莫蘭蒂」昨日最大風力達17級以上,成為今年最強颱風,預計明日凌晨至上午在廈門至汕尾一帶沿海登陸應對廈門啟動防颱風二級響應,各級各部門組織人員加強巡查;今日輪渡部分航線及廈金航線停航,下午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晨報記者
  • 「莫蘭蒂」過後的「臺人臺事」
    :「莫蘭蒂」過後的「臺人臺事」  中新社記者 陳悅  繼17日廈金航線恢復部分船班後,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臺灣地區航線18日也開始恢復。當天,廈航和華信航空公司等共執飛6個廈門往返桃園、松山的航班。  「莫蘭蒂」登陸廈門後第4天,對於在廈門生活的十餘萬臺灣同胞而言,他們和廈門民眾一起經歷了「閩南史上最強」的狂風,也在共同努力令所生活的這座城市恢復正常。  「平時沒有體會,到需要的時候,才感覺到這條航線很可貴。」臺商高先生18日上午經廈金航線返回廈門。
  • 颱風莫蘭蒂侵襲 蔡英文指示"政院"做好因應
    颱風莫蘭蒂侵襲,夾帶強風豪雨。「府」發言人張文蘭今天表示,蔡英文希望「行政院」各部門、縣市政府確實做好各項防臺救災準備工作,務必讓颱風可能造成的災情減少到最低。     颱風莫蘭蒂持續影響臺灣,蔡英文前往臺中市出席「2016大陸臺商秋節聯誼活動」午宴,仍心繫台風狀況。
  • 颱風誕生記——颱風的形成條件
    每年夏秋季節,颱風是影響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自然災害,其危害主要包括狂風、暴雨和風暴潮,以及一些次生災害,如滑坡、泥石流等。每年都會有幾個颱風登陸我國,給我國帶來很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颱風雲系圖比如剛剛過去的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登陸福建廈門,造成極大損失。
  • 兩股颱風接踵而至 浙江或遭"狂風暴雨高潮"三碰頭
    據氣象部門消息,17日下午3點鐘左右16號強颱風「馬勒卡」進入東海南部海域,將於18日在浙江近海北上。記者從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了解到,「馬勒卡」影響時又適逢農曆天文大潮,浙江極可能遭遇「狂風、暴雨、高潮」三碰頭局面。
  • 「莫蘭蒂」影響南臺灣 創恆春120年最高風力紀錄
    「莫蘭蒂」影響南臺灣 創恆春120年最高風力紀錄 2016-09-當日,超強颱風「莫蘭蒂」掠過臺灣南部地區,最大陣風達16級,造成多地停電,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圖片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臺北9月14日電(記者劉剛 許雪毅)今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的中心,14日白天從臺灣南部恆春半島附近約40公裡處的海面上掠過。暴風圈籠罩南臺灣,其中恆春的最大陣風達到16級,創當地120年以來最高風力紀錄。
  • 廈門港口管理局及廈門港務集團參與全市災後重建工作
    30臺重型卡車、總載重達600噸,無論什麼樣的倒伏路樹,都可以裝載……這樣的「救援大力士」,是此次颱風過後搶險救災的利器。連日來,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幹部職工,投入專業設備、人員,參與全市災後重建工作。
  • 第11號颱風「紅霞」生成!廈門卻再現高溫!
    颱風真的生成了! 第11號颱風「紅霞」生成 昨天傍晚位於菲律賓西部近海的熱帶低壓 已於今天(9月16日)凌晨 在南海東南部海面上加強為 今年第11號颱風「紅霞」
  • 安徽一酒吧駐唱樂隊以颱風「利奇馬」命名,被指褻瀆遇難者
    > 來源:澎湃新聞 超強颱風「利奇馬」過境給全國多地帶來災害,甚至有人在這場颱風中遇難。
  • 颱風「利奇馬」已降低為熱帶風暴,我們能掉以輕心嗎?絕對不能
    這次「利奇馬」颱風,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2019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是建國以來登陸浙江的第三強颱風,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為16級,最大風速達到了52米/秒!上一個則是2006年的中心風力達17級的超強颱風「桑美」,給浙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次的「利奇馬」導致了402.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86.7萬人,倒塌房屋1.4萬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4億元!
  • 「今年第X號颱風皮皮蝦已生成……」給颱風起名字,你說叫啥好?
    最終有三名網友獲得颱風命名權,並精選出九個颱風候選名字。九個名字中的一個將代替被除名的颱風「海馬」,最終被颱風委員會正式承認。可能你已經聽說了,九個備選名稱中,有我們熱愛的——皮皮蝦!圖片來自網絡不少網友十分疑惑,我們以前聽過14號颱風莫蘭蒂、17號颱風鯰魚、18號颱風暹芭,那這些颱風是怎麼被編號?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 ...第6號颱風或將生成,預計明天登陸廈門到連江一帶!廈門天氣將……
    7月颱風缺席8月果真進入颱風活躍期南海熱帶低壓已生成明天上午可能登陸福建沿海或直奔廈門!南海低壓或成為今年6號颱風趨向閩南菲律賓東北洋面的熱帶低壓於昨日凌晨加強為今年第5號颱風「薔薇」(熱帶風暴級)。不過這個颱風離我國近海較遠,對廈門沒有直接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南海上的熱帶擾動。昨日20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
  • 3號颱風「森拉克」生成!廈門天氣即將變臉……
    第3號颱風「森拉克」生成了今日14時南海熱帶低壓完成了從熱帶低壓到熱帶風暴的「蛻變」一舉奪下「森拉克」這個稱號至此,2020年颱風圈再添一員【颱風戶籍信息】名字森拉克 英文名:Sinlaku 名字來源:密克羅尼西亞 含義:傳說中的Kosrae女神。
  • 18號颱風米娜剛剛生成!國慶前後廈門的天氣將……
    今年第18號颱風「米娜」 英文名稱:Mitag; 如此突然 18號颱風就生成了 據福建氣象臺此前預測
  • 颱風假,為何有的學校半天,有的一天?
    後來才知道,槍打出頭鳥,因為自告奮勇在第一時間通過後臺提供颱風停課的消息,大家以為廈門招考是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特別是對於與豪爽「鄰居」為伴的廈門來說,更加糾結和壓力重重。似乎只要聽說颱風要來了,鄰居城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宣布學校放假再說。而且,經常一放就是兩三天!
  • 6號颱風米克拉已生成,這次的颱風會是好颱風嗎?
    今年7月,福建因「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登上熱搜,或許是因為7月並沒有準備好的西太平洋壓抑了太久,8月的它熱帶系統活動迅速變得活躍起來—在今年第五號颱風薔薇生成一天後,8月10日中午前後,日本氣象廳宣布今年第六號颱風米克拉也正式在南海生成。在西太平洋正式形成雙颱風的局面。
  • 2018年第四號颱風叫什麼名字?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
    2018第四號颱風名字:艾雲尼(Ewiniar)  名字:艾雲尼  英文名:Ewiniar  名字來源:密克羅尼西亞  名字意義:傳統的風暴神  2018第三號颱風名字:傑拉華(Jelawat)  2018第二號颱風名字:三巴(Sanba)  2018第一號颱風名字:布拉萬(Bolaven)  附颱風命名表
  • 7號颱風預計明天生成!廈門或有大到暴雨!37℃+鐵板燒還要熬兩天……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殷磊 通訊員 小莊 綜合廈門氣象、福建氣象、中央氣象臺及網絡)今日上午9點左右,全市氣溫多數已達30℃以上,紫外線等級達到最高等級。廈門冬季在北方冷空氣影響下,常常從近地面層以擴散的形式,使地面氣溫下降,造成城市上空有較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層就像一個「大鍋蓋」,使汙染物不易向空間擴散。而在盛夏,空氣對流活動多,汙染物能夠充分擴散,而且夏季盛行偏東風或偏南風,從海上吹來的空氣更能夠起到淨化城市的作用。  「燒烤」後颱風或送雨降溫
  • 直擊2017年第9號颱風納沙+第10號颱風海棠 福建全面抵禦颱風專題...
    過去3小時福州、漳州、廈門三市的局部縣市已出現100毫米以上強降水,預計未來3小時漳州、廈門、泉州、莆田、福州五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寧德南部的部分縣市將有50-80毫米的強降水,其中漳州、廈門、泉州三市的局部超過100毫米的強降水。請注意防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