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年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二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開放了2所公立大學面向大陸招生,今天起接受報名。
臺灣院校今年的招生範圍與去年一致,只限廣東、福建、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六個沿海省市,一共有91所高校,預計招生共1566名,而且今年還有兩所公立大學加入,分別是國立金門大學和國立彭湖科技大學。不過,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的高校,大陸學生在畢業之後依然不能留臺就業。
那麼對於具體的報考條件,只要是高考成績達到二本分數線以上的考生,不限專業背景,都可報名。每人不限學校可填寫5個志願,各大學依報名學生成績高低排序,再依學生志願順序及招生名額決定錄取名單。
今年的報名時間從今天起,一直到6月19日的下午5點截止,考生需登錄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的網站進行網絡報名。臺灣高校將於今年7月4日前結束本科錄取工作。凡被臺灣招生學校錄取並經本人確認就讀的考生,不再參加大陸高校統一錄取。
在臺灣念大學的費用,理工類一年約2.2萬元人民幣,文史類約2萬元,不包括住宿費和生活費。那麼為了招攬生源,今年不少臺灣高校都面向大陸生獨立設置獎學金。例如輔仁大學新設獎學金,本科生獎學金可獲得最高50萬新臺幣(相當於四年學雜費)。
臺灣大學私校首招遇冷 錄取率僅六成
2011年時,臺灣高校就首次面向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六省招生,開放私校招收本科生。「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500多名大陸學生網上報考臺校,最終錄取1015人,錄取率高達65%。經確認有200多人放棄錄取。廣東是獲錄比例最高的省份,261人獲得錄取,有79人放棄,佔了全部人數的1/3。
針對臺灣首次大陸招生遇冷,當時有關方面就表示考慮公立大學招收大陸本科生。
也有人認為首次招生遇冷是更多是「三限六不」的政策所致,三限六不包括不允許大陸生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提供獎學金等措施,限制了大陸生赴臺的積極性。
臺灣排名前五的公立高校
1.臺灣大學
全臺灣規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學。臺灣「教育部」資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現轄有臺北市境內的四大校區以及溪頭實驗林,全校佔地約達全島陸地的百分之一。
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姚期智)、為數可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
2008年被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學排名,位列第124名
2010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大名列亞洲第21名[28](臺灣第1名)。
2.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英文: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為臺灣頂尖大學之一,現為全臺規模第二的全科性綜合大學。
成大校本部由八大校區組成,另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鬥六校區,是全臺唯一校區最集中的國立綜合大學。此外,成大也是南臺灣教育中心、醫學中心、光電系統科技中心。
3.臺灣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英文: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NCTU)創校於1896年上海,最初取名為南洋公學,即今日上海交通大學。
公立交通大學共有八個學院,學生一萬兩千餘人。
4.臺灣「清華大學」
臺灣數所頂尖大學之一,經常與交通大學相提並論。
目前共設有理、工、原子科學、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及科技管理七個學院;共有十七個學系,十九個獨立研究所,佔地面積105.5公頃。
著名畢業生有:梁啓超,王國維,楊振寧,李政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遠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11年5月23日,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2011亞洲大學名最佳大學排行榜,排名第31。
5.政治大學
政治大學於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創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學科著稱的學府。現有文、理、法、商、社會科學、外國語文、傳播、國際事務、教育等9個學院、33個學系、2個學士學位學程(歐洲語文學士學程、傳播學院學士學位學程)、48個碩士班(含碩士學程)、32個博士班、16個碩士在職專班、5個全英語學位學程(臺灣研究英語碩士學程、中國大陸研究英語碩士學程、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程及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
在《Asia Inc.》雜誌調查中公布的東亞前十大商學院排名,政大為亞洲第九(全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