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概況
百年歷史的杭州師範大學在西溪溼地西側五公裡處的大學城建設新校區,這裡有江南典型的河網。學校向西一公裡的倉前老街有近九百年的歷史傳承,清水絲棉是曾經的顯赫。新校區規劃由十幾個獨立但又完全開放的學院組成,各學院建築風格迥異,形成一個豐富的拼圖。在這些學院的中心,規劃安排了一個服務全校所有學院的綜合體建築群,規劃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
-2-
建築設計
本工程為教育建築,用地面積55200m2總建築面積162488m2。地上12層,地下1層,建築高度為54.1m。容積率2.13。
(1)十大功能
整個建築群包含行政中心、檔案館、培訓中心、城市學研究院、中心圖書館、師生活動中心、酒店、接待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十大功能。
規劃設計中首先將中心區多個單獨的建築處理為綜合體建築,將不同功能的連為一體,在平面及交通組織上相互分隔,互不侵擾,既聯繫便捷又相對獨立,實現了的資源共享和高效運行。
(2)中心廣場
地上建築儘量布置在街區外側,中間圍合成學校的主廣場。校區主中軸路從廣場穿過。廣場既是日常人員集散和交流的場所,也滿足節慶的特殊需求。在校園中起著統領和聚集的重要作用。
(3)步行尺度街區
設計考慮了步行尺度的需求,通過多個空間的廊道形成開放的校園,聯繫周邊學院。讓師生可以方便的到達各使用功能。
(4)三塔
組團中設計了行政綜合樓、杭州研究院、接待中心三座高塔,並使之錯開布局,滿足了容積率要求。高低錯落之勢,形成校園風景的制高點。
(5)內庭
平面內部設計了多個綠化庭院空間,建築因內庭而減少進深,自然採光和通風達到最佳效果,降低運營成本。
(6)基礎設施
環形地下室和垂直交通核是建築的骨架,地下室中布置了車庫和設備空間。地上各單體建築通過多個垂直交通核共享高效的停車、能源等後勤保障。
(7)模數體系
建築設計基於一個嚴格的模數體系,用於控制這個複雜功能綜合體的所有平面、立面和建造細節,確保用經濟合理的成本,實現一個高完成度的建築。
(8)形象
建築呈現給師生的是一個柔和多變的形像,表達了對杭州城市性格的理解。聯橋、退臺、內庭、挑簷等形式既是功能互聯、室外活動、通風、遮陽等使用功能的直接反映,同時也減小了建築的體量感。作為規劃定義的校區制高點,我們想讓它看起來只是風景中的眺望平臺,在這裡眺望校園,眺望老街,眺望自然。百年老校世紀新生,互聯平臺必將成為師生無限創新表演的舞臺。
-3-
建築圖紙
-4-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中心區設計單位: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維思平聯合國際諮詢(北京)有限公司
主設計師:吳鋼、陳凌設計團隊:董丹申、楊易棟、黃廷東、餘金旺、徐銓彪、張明山、李本悅、黃正杰、劉海峰、餘理論、江兵、陶善鈞、陳凌、吳鋼、曲克明
項目性質:教育文化建築建設地點:杭州餘杭區場地面積:61648平方米建築面積:161426平方米主要用材:玻璃、石材攝影師:銳景攝影、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