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爆發洪災 臺灣食品廠商損失慘重

2020-12-20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泰國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災情慘重,連帶影響在當地做生意的臺商,臺灣在當地的食品廠就被衝走了35億,就連其他產業像是銘異、光炬、鉅祥都有不少損失,而臺灣王品集團跟泰國業者合作成立的陶板屋,預估營收也有2成的業績損失。

    大水淹過熱鬧的市場,原本的大馬路已經成為一條河流,民眾扶老攜幼,帶著家當,趕緊逃命,2個多月來,泰國大雨下個不停,位在北部的的古城"大城府"災情尤其嚴重,位在曼谷北方的暖武裡府幾乎全泡在水中,積水都達膝蓋高,民眾得靠快艇、遊艇,甚至小船出入,就連臺灣的食品業也有不小的損失。

    提到在泰國合作開的陶板屋餐廳,王品集團預估也會有2成的營收影響,相較於王品的影響,還有食品業剛投資,設備材料投入超過35億,現在全都泡湯,還有電子廠臺灣銘異科技,損失超過11億,必須停產3個月,另外臺灣光炬、鉅祥這幾家位在北部大府城的科技廠損失更是無法估計。

    目前在泰國的臺商約有5000多家,能不能降低損失程度,還要看何時停止下雨。

相關焦點

  • 停電讓廠商損失8800萬 羅智強:等不到蔡英文下臺 臺灣就先垮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18日報導,8月15日全臺大停電,全臺灣產業損失慘重,根據臺經濟部門估計,轄下工業區的廠商損失金額近8800萬元新臺幣。對此,臺灣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直指民進黨把責任推給「電力系統脆弱」,那麼馬英九執政八年,為什麼可以維持臺灣的供電穩定呢?羅智強表示,罵歸罵,最近卻愈來愈擔心,這樣下去…「還等不到蔡英文下臺,臺灣就先垮臺。」
  • 損失慘重!中國遊客減少後,泰國旅遊業或損失5000億,GDP減少0.13%?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作為泰國旅遊業主要的消費群體之一的中國人消費銳減,泰國旅遊業或遭受重創,損失或5000億泰銖……上周末(23日),在博達倫(Phatthalung)府舉行的活動中,泰國體育和旅遊部部長——Pipat Ratchakitprakan警告稱,目前新冠疫情對泰國經濟,特別是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
  • 日本大地震致臺灣現退團潮 島內旅遊業損失慘重
    日本大地震致臺灣現退團潮 島內旅遊業損失慘重 2011年03月16日 07:3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泰國北部南部洪災相隨而至 政府緊鑼密鼓救災
    當天,泰國國王蒲美蓬陛下再御賜1000萬泰銖,支助受災地區民眾購買生活必需品。此前的10月19日,蒲美蓬陛下已御賜1000萬泰銖,幫助受災民眾解決當下的困難。泰國防災減災署1日公布,截至10月31日,泰全國有38個府遭受了洪澇災害襲擊。
  • 「地溝油」風波不止 盤點近年來臺灣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
    據臺當局「食品藥物管理署」6日公布結果顯示,此次事件共波及島內235家下遊廠商,包括味全、85度C、牛頭牌、盛香珍、味王、臺糖、美而美、工研等知名企業。一場席捲全臺灣的「食品風暴」來襲。近日,「地溝油」事件再度重創臺灣食品安全,知名企業紛紛中招,也使臺灣的形象嚴重受損。    盤點近年來臺灣頻頻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可謂「觸目驚心」,民眾因食品安全再次惶恐不安,「金字招牌」失亦容易得亦難,臺灣食品安全也面臨著步步驚心!
  • 春節加班機減少 臺灣旅遊業喊痛:將損失慘重
    臺灣《旺報》28日報導稱,對於臺當局不批准兩家陸籍航空公司176班春節加班機的申請,島內旅遊業者表示,原本預估今年2月約有1.5萬到2萬人次的陸客通過加班機來臺,目前看來搭加班機到臺灣的機會越來越渺茫,若176班機全被「卡」,旅遊觀光損失慘重,估計這個春節旺季將減少7億元(新臺幣,下同)至9.5億元收入。
  • 臺灣美食參與國際食品展 泰副總理贊臺灣方塊酥好吃
    華夏經緯網6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泰國國際食品展31日開始在曼谷近郊的IMPACT展覽館舉行,臺灣地區有67家廠商參展,泰國副總理頌奇(Somkid Jatusripitak)在經過臺灣館時品嘗臺灣特產方塊酥,頻頻稱讚好吃。
  • 臺灣有機食品市場:未來泰國出口商機
    據泰國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報告指出:臺灣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市場日益值得關注並可成為泰國的出口商機,因為2005-2009年期間臺灣有機食品消費年均增長率為30%,並仍呈持續增長趨勢,源於臺灣的經濟強勁使得購買能力強的臺灣消費者更加重視食用健康食品,並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加上食用健康食品潮流的興起和擁有民間消費佔臺灣生產總值
  • 「損失慘重」英語怎麼說?
    the damage is done:損失慘重、已造成的損害無法挽回。對我來說,損失慘重。If the damage is done, it is no good weeping about it.如果損壞慘重,哭泣也無濟於事。weeping:哭泣的。
  • 洪災如何影響經濟?我們統計了歷史上五輪洪災數據
    1997年以來,我國發生了五次「大洪災」,分別是1998年、2003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圖1、2):1)1998年洪災主要發生在長江、松花江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省,主要特徵是全國主要江河流域同時爆發洪災,且持續時間很長,期間多次反覆。
  • 黑心油風暴衝擊臺灣食品出口 確切損失難估
    華夏經緯網10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消息,連續兩個月的「黑心油」風暴,重創了臺灣「美食王國」聲譽。臺灣「經濟部」對60家食品業者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業者受到「黑心油」事件波及,共有6個國家或地區擋關臺灣食品出口。官員坦言,隨著食安事件演變,受衝擊金額一直在變,確切損失已難正確評估。
  • 泰國上萬人妖和導遊失業,正面臨幾百億的損失
    沒有了中國遊客,泰國旅遊業「損失慘重」。據泰國旅遊局數據顯示,在往常的時間裡,平均每個月都會有將近100萬中國遊客抵達泰國旅遊。但從2月份以來,中國遊客的數量暴降90%,泰國與旅遊業相關的各行各業紛紛叫苦不已,有的虧本運營,有的直接導致從業者失業回老家。
  • 宣城「6·20洪災」損失嚴重 24日正式進入梅雨期
    6月24日,洪災過後的宣州區洪林鎮菜市場內很多商販恢復正常經營。汪輝 攝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6·20暴雨洪災」已經過去一周,我市各地受災情況怎樣?這次暴雨成因為何?進入梅雨季未來防洪抗災工作又將如何開展?
  • 損失慘重的志願軍180師,師長和政委分別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首批志願軍數十萬人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戰場上與美帝侵略者展開鬥爭。直到1953年7月,雙方才達成停火協議,這也標誌著戰爭的結束。在這近三年的戰鬥中,志願軍給予敵人巨大傷亡,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尤其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志願軍180師,更是差點全軍覆沒。180師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24旅,曾在徐向前元帥的指揮下參加了太原戰役、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解放戰爭後期又奉命進軍大西南,開展剿匪工作。
  • 臺灣著名現代舞蹈團體"雲門舞集"遭火災損失慘重
    資料圖:11月22日,臺灣著名的雲門舞集在臺北彩排經典作品《九歌》。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二月十一日電(記者 耿軍 徐長安)臺灣著名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的大排練場十一日凌晨遭火災,損失慘重。  十一日凌晨兩點半,「雲門舞集」在臺北縣八裡鄉龍米路的辦公室、倉庫和大排練場,發生一場疑似電線走火引起的火災。臺北縣龍源、八裡、蘆洲、竹圍、五股、慈福、伍工、北港、海山、三重、源曾等消防分隊及時趕到搶救。
  • 即將結繭的蠶寶寶損失慘重,淳安佔家村開始災後自救
    連續防洪5天的鄉村黨員幹部繼續做好防洪安全巡查,排查老舊房屋安全情況,檢查被水淹沒的農戶及農田受災情況,發放消毒液,組織各村人員進行消殺,防止發生洪災過後次生災害。今天本來是夏季蠶結繭的日子,然而大水把許多農戶家的蠶寶寶都淹死了,不少農戶損失慘重,佔世標家,養了3張蠶,因為來不及轉運,全都損失殆盡,十幾天的辛苦全部泡了湯,家裡的繭簇空蕩蕩的晾在院子裡,心裡失落落的,「這幾天的辛苦全白費了,保險只能賠400一張,只有蠶種的成本。」
  • 臺中舊「建國」市場暗夜惡火 損失慘重26個攤位全毀
    華夏經緯網6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臨近臺中市東區舊「建國」市場新民街攤販區倉庫5月31日深夜11點多發生火警,消防局勤指中心獲報後出動27輛消防車前往滅火,於凌晨1時09分撲滅,幸無人傷亡,攤商損失慘重,26個攤位全毀,攤商損失慘重,初估財損約470萬元,起火原因仍待火調人員釐清。
  • 研究:印度、孟加拉、中國易遭洪災
    美國每年有16.7萬人受洪災影響,居於發達國家之首,在160多個國家中位居第18名。  聯合國氣候小組的科學家去年表示,全球氣候變暖使發生洪災、熱浪、風暴、暴雨、山體滑坡、空氣汙染、水資源短缺、海平面上漲、風暴潮的危險性增加。
  • 為何疫情會導致英美大學損失慘重最後倒閉?
    疫情持續爆發,使得英美等國家許多高校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有些百年高校甚至經營不下去倒閉關門,由於疫情一直沒有穩定,各個國家都進行了防控措施,出境業務也沒有恢復,很多學生也沒辦法返校,本來有留學準備的學生也擱置了。
  • 臺灣「毒飲料」事件升級,全臺可能受汙染產品近500項,幼兒感冒糖漿...
    臺灣因塑化劑涉「毒」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牽連廠商近200家。據新華社報導,截至29日中午的調查數字顯示,全臺可能受汙染產品已近500項,甚至連幼兒使用的感冒糖漿都傳出含塑化劑。島內有關機構將從5月31日零時起展開「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