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該怎麼教學、怎麼布置作業,這樣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專業而且需要認真研究的。這是因為教育本身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老師們經過多年的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慢慢摸清這個規律。所以,我們要重視和遵循科學規律,並對某些體系設計進行改革。
清華附中一直堅持通過綜合發展、全面發展、能力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不靠加時加量強化訓練。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提出「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十條要求」後,又促使我們的老師、管理者再次思考和審視,司空見慣的作業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首先,要從本質上思考作業的價值及功能。為什麼要布置作業?在我看來,作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作業的第一個功能是檢驗學習效果。老師教的知識、方法,學生到底掌握得怎麼樣,沒有作業就難以知道,所以作業是教和學診斷、檢測的最重要的手段。班級授課制下,學生人數多,沒那麼多時間提問,老師要了解學得怎麼樣、掌握得怎麼樣,就得靠作業。老師當天布置作業、學生晚上完成,第二天老師拿到一批改,就知道這個概念、那個方法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沒掌握,掌握程度如何,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予以調整,改進教學,這是作業最大的一個功能和作用。作業第二個功能是鞏固練習。老師教學生一些方法,要讓學生練習,就像老師教你打籃球,你只有不斷地練習,你才能投籃越來越準,運球越來越熟練。熟能生巧是需要訓練的,做作業就是為了對知識掌握得更徹底,這樣才能反應更快。作業的第三個功能是應用拓展。有些東西是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有些東西更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悟。如ABC都講了,D按照ABC這個思路可以獲得,老師不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根據已學的東西去研究拓展新的知識,發現「盲區」,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得到提高。這也就是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作業和練習具有這樣的功能。
作業不僅對於學生來說很重要,對於老師和學校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作業是我們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了解整個教師隊伍工作狀況、了解教和學的匹配狀況的一個重要的窗口。因此,作業應該由教師布置和批改。有些學校的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曾經還有一個家長因為拒絕批改作業成了新聞熱點。讓家長批改作業,我認為是不對的。只有親自閱判了,才知道學生學得怎麼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作業不能交由別人來布置,也不能交給別人批閱,否則就是應付差事。
當然,重要的是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清楚了作業的功能和價值,你會發現無論哪種功能,都需要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才能實現,絕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題目出了很多,重複練習的地方很多,關鍵的地方又漏掉了。這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老師不負責任是無端加重學生作業負擔的原因之一。好的作業應該讓學生動腦筋又能解決問題,但又不是那麼容易解決。不能進行簡單重複的練習,比如說讓學生把一個字寫一千遍,可能就沒必要,但是也不能一遍都不寫,把握「度」很重要,過猶不及。如何設計作業,我們不能把含有過多新知識的作業布置給學生,學生理解不到位的時候,對未來的學習會有不利影響。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吃透教材,而且要以「學」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學」得怎麼樣,理解得是否深刻。
學校要把作業設計作為教研工作重點。把作業的設計作為研究的重點,因為現在各學校都有集體的備課組、教研組,研究作業是他們的任務,作業不能隨隨便便布置。要鼓勵教師創新作業形式:其一,作業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一定要使學生理解,能夠感受到有意思的地方,作業設計一定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其二,要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現在以「教」為主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其三,要進行學科整合。目前學科割裂的情況比較嚴重,如果教師能出一些題目把不同學科給串起來,學生就覺得特別好玩。我們特別重視項目式學習、研究式學習、STEM綜合性學習,這些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還應該創新布置作業的形式,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準確掌握學情,有針對性地布置個性化的作業。作業也不一定是做題,類型可以多樣化,比如小課題研究、藝術賞析、體育鍛鍊、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創意製作等都可以成為作業,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首先想到,要考查學生什麼能力,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培養學生什麼樣的思維,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練習,等等,先想明白這些問題,你就知道該怎麼設計作業了。
還要改進考試命題,引導作業改進方向。因為學生通過作業,不斷練習解題的方式。考試對作業及平時的學習具有導向作用,有些老師,特別是高三老師,往往模仿著高考的方式讓學生練習做題。所以高考、中考要改進命題方式,把作業自然導向注重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創新能力、注重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所以在中學,作業布置的內容和形式,以及作業量,其實都與當前的考試招生制度、高考內容改革等密切相關。
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要提倡綜合評價,擯棄唯分數論,通過綜合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把一切「寶」押在考試成績上,作業量自然就少了,這是我的一個更重要的觀點。
— 中國教育幹部網絡學院 —
聲明:來稿應為作者原創內容,並默認允許發布在我方平臺及合作平臺(如中國知網、學習強國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http://www.enae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