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宜城街道人普辦普查有「譜」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正在宜興市有序開展。最近一段時間,宜興市宜城街道第七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宜城街道人普辦)常在深夜燈火通明。作為宜城街道35個社區(村)人口普查工作的「總指揮」,自今年5月底組建以來,宜城街道人普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解決了不少普查中的困難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人口普查工作是從繪圖開始的。」宜城街道人普辦副主任馬宇驍介紹,宜城街道人口普查工作以35個社區(村)為35個普查區,普查區內又分普查小區。而繪圖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明確劃分區域範圍、邊界,然後在此基礎上標繪區域內各類建築物,明確建築物類型、有無人居住等基本信息,再以80戶住戶或250人為一個普查小區,細緻劃分。區域的劃分,讓人員管理更有「譜」。宜城街道人普辦設置了19名片長,分管35個普查區內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各項工作,2名總片長負責全面統籌。
眼下,宜城街道選聘了1100多名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奔走在普查工作一線。但回憶起選聘工作推進初期的困難,宜城街道人普辦副主任許雪琴印象深刻。「為了提升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宜城街道計劃配套市統計局發放普查經費,但在組織初次普查培訓後,一部分人還是打了退堂鼓。」她記得,培訓結束後,不少片長陸續接到一些普查人員反饋,多是表示登記工作較為複雜細緻,以不能勝任為由「辭」去了這份工作。「我們只能另選了一批人重新培訓,不少社區工作人員也主動挑起擔子,承擔了更多普查小區的登記工作。」許雪琴說,略顯不順利的開端,讓他們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應對後續的挑戰,先後組織了多次培訓,確保所有普查工作人員接受系統學習。
10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摸底登記工作正式啟動;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現場登記工作正式開啟……隨著一個個工作節點的到來,宜城街道所有普查工作人員登門入戶,開始了登記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個個問題也接踵而至。「在我們日常到社區(村)對已有普查信息進行的抽查中,不時能發現一套住房出現『超員』的異常情況。」馬宇驍說,如一套住房,戶口簿上顯示該住房下有5人,但實際僅有2人居住在此,少數普查員在登記時,會在相關類別內誤登記,導致最終正常計算人數時,出現該住房下有8人的情況。除了戶籍信息與實際居住人數不匹配,對於租戶的普查登記工作也成為難點。大部分租戶早出晚歸,普查員需要多跑幾趟外,登記時也往往要多一步。許雪琴舉例說,如某小區一幢101室對外出租,但房東戶口仍掛在該住宅,普查員在登記時既需要登記租戶信息,也需要登記房東戶口上相關人員信息。「這樣做可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許雪琴表示,在全面採用電子化方式登記後,相關信息錄入系統會進行再比對,確保不重不漏。
在入戶登記過程中,為確保人員信息一個不漏,宜城街道人普辦還帶領普查工作人員建立了好幾個特殊的「虛擬小區」。馬宇驍介紹,如袁橋社區、滄浦社區、談家幹社區、山林村等存在拆遷後戶口還留在原址的情況,而這些「虛擬小區」記錄著早已拆遷搬離,但戶口未遷出仍在原住址的眾多住戶的信息。「拆遷地有的已是一塊空地,有的建起了非住宅建築,我們通過與村(居)民委員會、市公安局等聯繫,做好信息錄入工作。」馬宇驍說。
眼下, 人口普查短表登記工作已經結束,今天起至本月底將開展長表登記工作。對許雪琴、馬宇驍等普查工作人員來說,忙碌仍在路上。(記者 倪晶)
(責編:關思聰、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