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接觸世界,接受各種事物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通道。
觀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最基本的動作,但是卻想人生一樣,有的人像開掛一樣快速提升,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過一生。
自古以來就有察言觀色這麼個詞,能夠很好的察言觀色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比別人享受更多的機會,能夠到達更高的階層,能夠比一般人走得快,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有人不服,但卻無可反駁。
那麼到底什麼是觀察?怎麼觀察?觀察力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讓我們一一道來。
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事物有一個新的認識。
真正的觀察需要調動全身感覺器官去感受這個世界,有目的的感受世界,去或許自己想要的,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觀,指看、聽等感知行為,察即分析思考,即觀察不止是視覺過程,是以視覺為主,融其他感覺為一體的綜合感知,而且觀察包含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稱之為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力是觀察世界的能力,觀察世界的能力決定著是不是能夠通過觀察,獲得或者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即讓自己更美好的知識以及技能等能力為最終結果。
為了這個最終的目的,我們應該怎麼去觀察?怎麼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
觀察,就像讀一本書,帶著目的去審視事物,調動各種感官,以求獲取更多符合自己需求的東西。
培養觀察力有以下幾個步驟,值得反覆實踐,查漏補缺,不斷的完善、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一、確立觀察目的。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明確觀察什麼,怎樣觀察,達到什麼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質特徵。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點,有目的觀察才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鍛鍊。反之如果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對事物熟視無睹,你的觀察力就得不到鍛鍊。例如,你想要辦一個新的商店,需要從別的商店獲得一些商品陳列的經驗,此時,你去觀察一定帶著目的性。只有帶著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儘快提高自己的觀察力。
二、制訂觀察計劃。在觀察前,對觀察的內容作出安排,制訂周密的計劃。如果在觀察時毫無計劃,漫無條理,那就不會有什麼收穫。因此,我們進行觀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按部就班,系統進行。觀察的計劃,可以寫成書面的,也可以記在腦子裡。
三、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每個人由於觀察敏銳性的差異,在同一件事物的觀察上出現不同的興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因此,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為了鍛鍊觀察能力,必須培養每個人廣泛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人們津津有味地進行多樣觀察。同時,還要有中心興趣。有了中心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的觀察。
四、觀察現象,探尋本質。觀察力是思維的觸角,要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就要善於把觀察的任務具體化,善於引導他們從現象乃至隱蔽的細節中探索事物的本質。
五、培養良好的觀察方法。大多數同學缺乏生活經驗和獨立、系統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或者看得粗心、籠統,甚至觀察的順序雜亂無章。一個良好的觀察者必須具備觀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適當的觀察方法。
六、遵循感知的客觀規律。觀察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提高的。因為,為了培養觀察力,就必須遵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就是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成為觀察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