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APP
30年老字號,市佔率約0.03%的建築裝飾企業文業集團(01802)正在為港股IPO發起最後的衝刺。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文業集團的前身為「文業裝飾」,在1989年成立時由一家國有企業全資擁有,主要從事建築裝飾業務,在中國經濟和房地產高速增長的契機下迅速發展。2006年,由於國有企業重組,文業裝飾成功改制成私有企業。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文業裝飾也開始尋求資本的力量加速發展,於2016年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不過,由於新三板市場融資困難、流動性差、活躍度低等原因,文業裝飾在2017年選擇摘牌,此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業務重組和股權轉讓而成為今天的文業集團。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文業集團於2018年在中國建築裝飾市場排名第28位,而按收益計的市場佔有率約為0.03%。2002年至2018年間,多次獲建設部及中國建築業協會頒發的「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目前,文業集團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擬發行1.485億股,每股發售價1.06-1.37港元,以上限價1.37港元計算,市值約8.13億港元。根據文業裝飾從新三板摘牌時股權轉讓的價格反推,文業裝飾當時的估值約3億人民幣,對照此次發行的市值規模,翻了接近一倍。
不過,8.13億港元上市市值,在港股市場上仍屬市值偏細的新股。信誠證券指出,文業集團股權集中,控股股東範少周透過其成立的範氏家族信託,持有文業裝飾50.26%的股份,因此預計股價會有相當波動。
行業穩增但競爭激烈,文業0.03%市佔率面臨挑戰
作為中國建築裝飾市場中的老牌企業,在過去數十年中,文業集團一直享受著中國城市化步伐急速及經濟快速增長的紅利。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14年至2018年,國內的建築裝修行業迎來了強勁增長,市場規模以8.8%的年複合增長率由3.6萬億增至4.9萬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其中,公共樓宇裝修作為國內的建築裝修行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市場規模快速擴展,由2.1萬億元增至2.7萬億元,年複合增長6.5%,住宅樓宇裝修由1.5萬億元增至2.2萬億元,年複合增長10%;住宅樓宇裝飾工程作為國內的建築裝修行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規模也實現了快速的增長,由1.5萬億元增至2.2萬億元,年複合增長10%。
得益於此,文業集團的營業收入也實現了穩步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文業集團的營業收入從12.46億元增加1.7%至12.67億元元,並進一步增長13.7%至2018年的14.41億元。2019年上半年收入6.69億,同比增長10.8%。
據文業集團透露,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建築合約收益,包括工業樓宇、公共基建、商業樓宇和住宅樓宇,收入的增幅主要因為承接的項目數目的增加。
未來,中國建築裝飾行業仍將保持穩健的增長趨勢。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穩步增長、預期房地產及基建的投資增長及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中國建築裝飾協會頒布的《建築裝飾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以及每隔數年進行一次建築裝飾翻新及加固工程的需求,將繼續推動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的發展及增長。預計中國建築裝飾工程市場規模2019年至2023年間將以5.6%穩定增速增至6.6萬億元。
這意味著,文業集團未來仍將享受行業穩步發展的利好。不過,雖然裝修裝飾行業市場體量龐大,但市場份額比較分散,集中度低,沒有任何一家市場佔有率很高的企業,呈現出「大行業,小企業」的特點。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文業集團於2018年在中國建築裝飾市場排名第28位,而按收益計的市場佔有率僅約為0.03%。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裝修裝飾行業市場集中度低主要是因為行業進入門檻低,經營零散化、地域性強、服務同質化等原因。目前全國共有十幾萬家裝修裝飾企業,行業內部競爭十分激烈。據估計,按2018年的收益計算,建築裝飾市場30大市場參與者所佔的市場佔有率不足3.0%,而市場上具卓越項目管理能力及深厚業務資質的知名市場參與者不足300人。
鑑於市場極度分散,中國建築裝飾工程承建商之間的競爭難免加劇。這意味著,文業集團僅有的0.03%市場佔有率也將面臨眾多參與者的挑戰。
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現金流壓力增加
事實上,較低的毛利率,已經反映出文業集團所在行業競爭有多激烈。數據顯示,2016-2018財年和2019年中期,文業集團毛利率分別為9.9%、10.8%、11.4%及11.6%。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文業集團的毛利率穩中有升,但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2018年,建築裝飾行業毛利率為12.17%。未來,無論是建築裝飾行業還是文業集團,都還要受制於原材料和勞工成本的上漲,毛利率也仍將面臨挑戰。
在淨利潤方面,文業集團表現相對波動。數據顯示,2016到2017年,文業集團的淨利潤由4658萬元增至5603萬元,同比增長20.29%。2018年,其淨利潤進一步增長至於6072萬元,但增速明顯下滑,僅為8.37%。到了2019年中期,淨利潤為147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
雖然2019年中期,文業集團淨利潤增速的下滑是因為上市開支的增加所致。但所剔除上市開支的影響,經調整淨利潤增速也出現下滑的跡象。
除此之外,在現金流方面,文業集團貿易應收款項其後結算偏低也需要注意。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文業集團一般根據與客戶訂立的合約條款並參考已完成工程的價值,向客戶提交進度款申請並分階段向客戶收取進度款。
2016年-2018財年及2019年中期,文業集團合約資產分別為2.47億元、2.47億元、4.21億元及4.53億元,而貿易應收款項(包括因延誤項目竣工驗收或釐定最終結算而無法開出帳單的應收款項)總額分別高達6.15億元、7.84億元、8.22億元及8.66億元,逐年增長。
由於文業集團是通過分階段向客戶收取款項,所以不得不承受信貸風險及可能難以自客戶收回未償還餘款。因此,文業集團的貿易應收款項減值撥備也逐年增長,分別為6450萬元、9580萬元、1.17億元及1.33億元。由於文業集團的貿易應收款項減值撥備遠高淨利潤,也導致其現金流量形成錯配,公司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由2016年的8060萬元,減少到2019年中期的-3250萬元。因此,文業集團不得不加大銀行借款,增加了財務負擔。